| 网站首页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瓷器款识 | 藏品鉴证实录 | 影视中心 | 景德镇艺术瓷器拍卖指数 | 瓷业纪实 | 了了亭名瓷商城 | 景德镇陶瓷艺术名人录 | 艺术家电话黄页 | 网站导航 | 关于了了亭 | 了了亭礼品瓷淘宝店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 景德镇陶瓷文化民俗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图文]草鞋码头即景           ★★★ 【字体:
草鞋码头即景

作者:时生   文章出处:景德镇日报   更新时间:2009-7-17 18:44:39
 

 

  瓷都,俗称“草鞋码头”。当年,草鞋码头创造出享誉世界的瓷器,让瓷都人引以自豪和骄傲。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草鞋码头又是一个“落后”的代名词,千百年陶瓷生产一直是“舂土靠水碓,练泥靠人力,成型靠手工,烘坯靠太阳。”
这是所写的“草鞋码头”即景,并非美景、风景,而是瓷都当年特有“景象”。昌江河边倒碴片,20 世纪50 年代前,镇上柴窑百余座。每烧一次窑,就有大量的破瓷片、碎匣钵、碴饼。镇巴佬统称为“碴片”。历史以来,处理这些碴片,就是由窑工用篾箩装好放在土车上,推到昌江河岸墩头上,车把一翘,一车碴片倾尽河滩。“哗啦哗啦”几声响,那灰白色的圆碴饼(垫碗用的)骨碌碌地滚进河中,击起一圈一圈的涟漪。在孩儿心中那简直是一桩趣事,在场观看的孩子纷纷捡起圆碴饼扔向河中打“水漂”看谁抛得远。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倒碴、扔碴饼,沿河路不断地增宽,而昌江河却渐渐狭窄。
莲花塘畔“金字塔”院莲花塘畔有处宽阔的坦场(后称打靶场),那里常年堆放窑柴。窑柴的堆垛很有讲究,堆垛从一米多高处就开始呈尖顶,窑柴一块柴压一块,如同屋顶的盖瓦。柴垛四周留有缺口。窑柴之所以堆成这情况,一是避免阳光曝晒和雨淋;二是可以加速空气对流,水分不会过多地积累在内,造成窑柴霉烂。坦场上的窑柴垛常有十几二十垛,远远看去,好像埃及的金字塔。里弄尽见扛坯人。镇上很多里弄有柴窑和坯房,有的里弄挨近的柴窑和坯房竟有十多座。每当烧窑时,你若有闲站在家门口,就会看见川流不息的工人,肩扛装有瓷坯的坯板鱼贯而行。那坯板长约6 尺、宽3 寸左右。坯板上摆着或碗或盘或壶。这些瓷坯属“大器”,要放在窑厂装匣钵。扛坯(镇里人把扛坯称做“刹坯”),看似简单,其实真不容易,扛坯工人五指朝上托着坯板,要掌握和行走速度。稍有不慎,瓷坯就会落地,发出“扑地”一声轻微的闷响。工人心中清楚,但又无法去捡,只有返回时,在地下捡起坯屑带回坯房。路上见坯屑在地,甚为珍惜,决不会有人去践踏。20 世纪60 年代初,各厂开展技术革新。坯板改为竹坯架,摆坯数量增加,而且不容易掉坯。
煤窑旁边捡煤渣院1958年,陶瓷烧炼改变燃料结构,逐步实行以煤代柴。煤窑如雨后春笋拔起。有煤窑就有煤渣。这煤渣对老百姓而言,简直就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不用花钱,只要勤快,不怕脏和呛,去煤窑边的渣堆里挑拣回来就是燃料啊!煤窑勃兴起时,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百姓直面现实。青壮年稍有空闲,不分男女上山砍柴,帮窑厂挑窑柴;老人和小孩量力而行捡煤渣。而今花甲以上老人,尤其是女性,真有不少人当年捡过煤渣,那可是个苦脏活。灰头灰脸的妇女和小孩蹲在煤窑旁,被滚烫的煤渣烫得龇牙咧嘴是常事;那胶皮鞋底被煤渣烤焦,发出一阵阵刺鼻的气味。还有那从头到脚黑乎乎的老媪,她们中有的是靠卖煤渣为生。她们的形象,可借用大诗人白居易的“满面灰尘烟火色,两苍苍十指黑”来形容。想到那些老人和小孩当年捡渣情景,不由得让人阵阵心酸。但往事终究过去了!昔日“草鞋码头”迎来艳阳天,瓷都早就改变旧模样!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