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在线论坛上,有篇帖子:如何看待何笠农“现象”?
于景德镇艺术陶瓷而言,何笠农确实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
何笠农的成功,在于他未受传统束缚,以画风独特新颖而“鲜”声夺人。此外,源于生活也是他艺术充满生命活力的根本原因。
一
何笠农走上艺术之路得益于父亲。
何笠农的父亲在甘肃陇西文化馆工作,馆长是后来的张掖市美协主席。每次去父亲的单位,都能看到馆长创作,这使得幼年的何笠农有了艺术的萌芽,开始有意识地进行着一些临摹绘画。
进入初中后,何笠农又非常幸运地遇到了美术理论与实践水平极高的赵应雄老师,对他进行了长达六年的指导,直到顺利考取张掖师院美术系。
1993年从大学毕业后,何笠农先是在当地一家企业的子弟学校从事美术教学工作。但这并不是何笠农的最终理想,于是四年后他独身去了北京,并在这里从事了七年的装帧设计工作。何笠农觉得,这项工作始终都是按人要求而为之,不具备创作性,与自己的志向相差甚远。2004 年7 月,他从北京来到景德镇,准备在自己一直所钟爱的陶瓷艺术上寻求新的天地。
初到景德镇时,何笠农和其他所有外来者一样,也是从新彩开始接触陶瓷绘画的。学了两个月后,何笠农有了一种体会:外来从事陶瓷创作者必须要有自己的新突破,不然就容易被根深蒂固的“本地派”所淹没。于是,他开始将眼光投向了青花陶瓷绘画领域,并进行了以釉下堆雕与青花相结合的大胆尝试。
转轨并熟悉了青花料性后,何笠农开始了自己的新探索:根据画中的主体,以釉下堆雕达到一种肌理效果,进行釉下施彩后一次烧成。搞陶瓷的人都知道,釉的厚度超过了一定限度,会出现多种毛病,但何笠农却冒着这种危险,闯出了自己独具一格的青花肌理创作。
经过无数次尝试后,2004年底,何笠农以这种手法创作的11 块瓷板中终于成功了2 件。面对这个严重广种薄收的数据,何笠农非但不感到失望,相反却显得大喜若狂。他发现,通过自己以西画的构图造型,加以堆雕达到的肌理效果,与传统的青花相比较,表现力明显丰富了。这种手法既保留了青花的原有韵味和厚重,又增添了立体感,使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给人以视觉上的新鲜感,达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一心钻研陶瓷创作技术,所以何笠农在景德镇一年多始终未与任何名家大师接触,但有一次陆如路过他的创作室时,却停下了脚步,仔细观看了他的作品,并予以了高度的评价:造型能力非常强,没有传统约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
确如陆如所言,何笠农的创作在实践中展现了巨大潜力,作品在多种评比中获得大奖,在景德镇陶瓷艺术天地中似一匹黑马杀出,开始被人所普遍关注。
2007 年8 月,台湾《Vogue》(时尚)杂志为创办11 周年推出“世界时尚大师与国民间艺术大师”的大型策划:以天津泥人张、陕西皮影戏、陕西唐三彩、景德镇青花等十大民间工艺,表现国际十大时尚设计师。
大型企划活动确定后,台湾《时尚》派出了大队人马通过《Vogue 服饰与美容》在大陆“选秀”,并选定了何笠农,由他以青花的形式创作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
2007年,台湾《时尚》10月号推出。这本厚达618页的杂志中,《PLAY MODE》(《大玩/流行》)栏目介绍的便是“世界时尚大师与民间艺术大师”,何笠农与台湾名模曾佩瑜的大幅照片赫然于栏目的头条位置。
何笠农在陶瓷艺术方面的成功,不只是奖项和上台湾《时尚》。
2008年5月,由“中艺”和“诚丰贸易公司”在香港联合举办了一场“何笠农陶瓷艺术作品展”。这次展览,双方最初所订的是为期两周时间,场地合同也是这样订的,但活动举行三天后,他们却早早地撤展了,原因是何笠农的《高原魂》《牧场上的卓玛》等20余幅作品一亮相,便被参观者“一枪扫”。
在这种情况下,主办方本想让买家将作品放在原处,等展期结束后再来提货,但非常不巧,所有买家都担心到嘴的鸭子会飞掉,拒绝了主办方的要求。
来景德镇不过短短四年的时间,是什么让何笠农如此备受关注和看好呢?
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应该可以找到答案:不受传统束缚,在青花中融入油画手法,形成了独特的画风,让人耳目一新。此外,作品都来源于生活,使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
何笠农的一些认识也给出了答案:身边搞陶瓷艺术的人,很多人都比较重视工艺而不太重视绘画方面的创新,还有很多人则将商业市场运作放在第一位,这于艺术提高而言是一种极大的阻碍甚至是天敌。他给自己定下了“行为准则”:不介入商业活动,只是两点一线地出入于住地与工作室的之间,然后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外出采风。
这些认识和做法,决定了何笠农艺术的成功。一位至今未与何笠农谋面的名家,在与外地来客时谈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话题时认为,“何笠农太有前途了,不远的将来肯定是(陶瓷艺术界)数一数二的人物。”
《瓷海观澜》了了亭授权发布,PDF文件连接地址如下:http://www.jdzmc.com/taocipingl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