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是怎么评上的,那时候厂里突然通知我去开会,说我被评上全省的劳模了,而且接连有好几年,奖牌都发了十几块。这事你得去问洪火林和余昭寿,是他们一手帮我报的,对我的事比较清楚。”关于劳模的采访,86 岁的徐助保一直答非所问,这种状况与他有些耳背有关,同时也说明他完全是实干型的劳动模范。
一
徐助保是抚州市临川人,他的身世比较悲惨,4岁丧父,母亲改嫁,是跟着祖母长大的。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祖母也是早年改嫁出去了的。
在继祖父家中度过童年后,徐助保只读了半年书。这并不是继祖父对他另眼相看的原因,而是“老师自己也没读什么书,教了半年就教不下去了。”此后,他在继祖父家中放了两年牛,11岁那年便来到了景德镇的私人瓷厂做学徒。由于学徒生活累而且清贫,十几岁的徐助保曾经历了多次学一段时间的徒,尔后又回临川乡下放过一段时间牛,然后又来学一段时间的徒。这样一来,他在好几家瓷厂做过。
新中国成立前三年,徐助保进了梁正盛的私人瓷厂,在这里他经历了瓷厂的公私联营,更名为“裕民瓷厂”,接着又改名为“景德镇第一瓷厂”,最后又叫“东风瓷厂”,并在这家厂一直干到退休。
二
在瓷厂,徐助保一直都是做规格器型和原料配方的,特别是在从纯手工制作到注浆技术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徐助保记得,当时正大力提倡“以瓷代钢”,原来一直用搪瓷做的苏联壶,还有一种铁制门把手,都改为用瓷器制造。最初,做这些瓷器都是手工,不仅生产效率低,质量也不高。徐助保带头实行了改革,改为注浆生产,使产量倍 增,为企业创造了效益,被称为东风瓷厂的“注浆大王”。
不仅如此,徐助保在原料配方上也为企业作出了较大贡献。东风瓷厂是景德镇率先实行柴窑改煤窑生产技术的,由于柴窑烧成的温度比煤窑要高,原来的陶瓷配方因为存在一定的温差而无法烧熟。窑炉改造带来的这一问题难关也落在了徐助保身上,他困守在厂内,苦心研究各种原料的性能,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操作,最后,他推出了新配方,使温差问题顺利解决了。
在徐助保家中有一个镜框,里面有一张他当年胸前挂满了奖章的照片,这是1963 年,被推荐评上全省劳模时照的。徐助保还记得,那期间,从瓷厂的行政楼到工会办公楼之间的50 多米宣传栏里,全部贴满了他的照片和个人事迹,自己一下子成了焦点人物。
三
徐助保是1975 年12 月30 日正式退休的,他在东风瓷厂一直都是搞技术,从来没有担任过什么职务,他的技术不仅仅是被人称为东风瓷厂“注浆大王”,退休后连续五个新办瓷厂都聘请他做技术顾问也是一种肯定。
1978年,景德镇新建了一个竟红瓷厂。在新建之初,这些厂在技术等各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东风瓷厂派出了徐助保作为技术顾问指导该厂试产。之后,他又先后在红卫瓷厂、古城瓷厂、先锋瓷厂、抚州崇仁瓷厂、四川通江瓷厂五个瓷厂做过技术顾问,“我做了五个瓷厂的开厂元勋。”
《瓷海观澜》了了亭授权发布,PDF文件连接地址如下:http://www.jdzmc.com/taocipingl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