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云参加工作以后,曾获得无数荣誉,从1958 年到1965 年,年年都被评为省市劳模,遗憾的是那些记载荣誉的“红本本”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给毁掉了。
一
从鄱阳“逃荒”来到景德镇,为了谋生而进了瓷厂,曾经作为共青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去了一趟北京,还见到了毛主席,陈美云觉得她的一生勤勤恳恳、蹯踏实实非常值。
1954年,鄱阳发生了一起特大洪灾,原本就处于困难时期的鄱阳再次陷入灾难之中。陈美云是受难者之一,她的父亲是拉洋车的,能把几兄妹拉扯大很不容易。那一年,陈美云考取了鄱阳中学,但这次洪灾让她失去了再上学就读的机会。
在家里过了两年和讨饭没什么两样的生活后,1956 年,不甘于被贫穷生活困扰的陈美云来到了景德镇,在亲戚的介绍下进了当时的市第三合作社,开始了瓷业生涯的第一个职业———画瓷器。或许不同的经历造就不同的人生,进入瓷厂当上了工人后,陈美云非常勤奋。1958 年,第三合作社合并为宇宙瓷厂的第一年,她便被评为了市劳模,不久后,脱产调入昌洲瓷厂担任副厂长,还调到市陶瓷经销公司办公室,最后又回到原厂担任党支部书记并退休。
二
陈美云在瓷厂一线时主要做过施釉、彩绘两个工种,而且在两个工种上她都有所成就,首先是她发明了双管施外釉技术,其次是在没有技术指导的情况下,为厂里顺利推广了一项新技术。
在施釉过程中,她发现本厂一位同事发明了一种双管施内釉技术,为企业提高了工效,于是便琢磨着是不是能用同样的方法施外釉呢?经过她苦心研究和试验,不久,一种用皮球放在釉筒下面,以一根皮管连着釉筒并回到釉筒上方,通过脚踩将釉均匀地喷在瓷坯外的方法就试验成功了。这种方法叫双管施外釉,比原来手工施外釉要快出两倍多,至今都还在陶瓷行业中采用。
陈美云在彩绘车间时,景德镇正积极推广彩绘、贴花、镶金滚底窑技术,这种新技术当时很少有人懂得操作,厂里也没有请技术员指导,是她摸着石头过河把这一技术在本厂顺利推广的。
三
宇宙瓷厂有8 条流水生产线,为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提高技术素质,厂里每年五一劳动节期间都要举办大型技术比武活动。陈美云记得,在这种比武活动中,自己从三寸到满尺的圆器,甚至到琢器的施釉都是同工种的“状元”。
谈及技术比武,陈美云所说的显得特别专业化。比武最主要是比同一时间里,谁能施的釉最多最好,但同时还要按陶瓷行业最常说的一句话“毛病不过脚,一脚压一脚”的要求,检查上一工序的毛病,这里面包括看脚咀、毛沿、子屑、底板裂等等。用她的话说是“样样都要行”。
四
陈美云说,自己是在一线工作时结的婚,但新婚不久的她吃和睡仍然在厂里,真的是把厂当成家,有时同事请假,她还会主动请缨顶上。
最让陈美云难忘的是,那时全国的电力都非常紧张,景德镇也不例外,弄得生产很不正常。这期间,厂里号召全体职工开展脱电大战,停了电也不离开岗位,在车间把坯板一铺,就在上面睡,只要一来电又立即开始工作。让陈美云感到高兴的是,她还因此比别人的工资稍微要高些,一般人都拿38.87元钱的工资,而她却能拿41.86元。
五
用陈美云的话说,自己在瓷厂的一生都是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厂里也看到了她的工作成绩,最让她感到欣慰的是,1964年的一次北京之行,她看到了最敬爱的毛主席。
那年,陈美云被评为全市的青年突击手,并在6 月20 日作为全市唯一的代表参加共青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得到通知的时候,她激动得几个晚上都没睡好,就连做事情也一点不觉得累。去北京时,她和时任团市委书记蒋仁德坐汽车到南昌与省内其他代表会合,然后坐火车到上海转至北京。开会之前,到会领导与全体代表合了影。因江西是老革命根据地,所以代表们享受特别待遇,站在领导后面的第一排。陈美云就站在毛主席的身后,她记得在合影前,毛主席突然转过身来,微笑地问她们“是江西老表吧”。这时,大家都连忙抢着与主席握手。“我个子大,又靠得近,所以成为当时三个能与主席握手的人之一。”陈美云说,当时她有一张与毛主席握手的照片,可惜后来被毁了。《瓷海观澜》了了亭授权发布,PDF文件连接地址如下:http://www.jdzmc.com/taocipingl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