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昌利陶瓷市场以其精品格局,雄踞在市区中心。国贸广场和中国陶瓷城的市场定位是中档产品批发。前者因位于市区中心,从某种角度来说,交通成了主要“瓶颈”,但却以其历史形成的优势,仍被人们争宠,出现了“辛辛苦苦帮房东赚”的虚爆;后者尽管交通便利、物流发达、租金低廉等优势多多,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优不成势,冷冷清清,至今未能走出持续的低迷。
这是两个市场的迷局,也是城市长远发展规划的一块心病。
一
打开店门后,林玲红习惯性地端出一个瓷凳,坐在天桥下织起了毛线衣,另外几个女店主则将一块纤维板铺好,打起了“拖拉机”,只有蔡仙荣一个人在店里抹着自己的瓷器。几年前,林玲红是在老厂的作坊附近开店,后因市场搬迁而移到了曙光路。去年这个时候,曙光路陶瓷市场开始搬迁,她先是跑到陶瓷城,以月租500 元的价格,交了一年租金租了间40 多平方、上下三层的店,结果几个月没做什么生意,便来到国贸广场搭租了这个店,把陶瓷城的店面当作仓库用了。林玲红的店处于转角处,相对较大,和她合租店的共有6个人。这家店的房东办了一个工商营业执照,其他税务之类的证件都没办。她们每家的租金500多元钱一个月,只有2米多一点的货架位置。
在国贸广场内,绝大多数店都和她一样,甚至还有陶瓷城的业主,都跑到这里来几个人合租一间店面,弄得现在租金加起来都在2500以上,且都证照不全。由于都挤到一起,不仅抬高了房租,也无意中形成了恶性竞争,所以看似生意好做些,但根本就无利润可言,“赚的钱交交房租就差不多了。”
见到操启明时,他正从对面店里拿来一份报纸,跷着二郎腿津津有味地翻阅着。几年前,操启明便开始做瓷器生意,后来曾终止了一两年。因发现实在没什么好做,于是今年又在八角井开起了釉上加工的作坊,并在国贸广场租下了一间店。在他看来,虽然这里的生意好做,但实际上瓷器的价格卖不起来,没什么利润。这种表面现象却给人一种错觉,造成店租一升再升。现在,他对在这里开店有些后悔了,可又不敢轻举妄动往其他地方挪。
二
在一个非正式场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陶瓷城里面的生意其实不难做,有很多人做得相当可以,但他们都喜欢到处诉苦,搞得很多人都不愿去,去了的只要一段时间没做生意便马上撤。
陶院教授任瑞华在陶瓷城和金昌利都有专卖店。他感觉,自己两个店相比而言,陶瓷城的生意还要好做些。任瑞华也举了一个例子,不想正好证实了刘远长的观点:陶瓷城有一家店曾一个月做了20000多元钱的生意,但这家店的老板还是常常说生意做不下去。
据任瑞华介绍,在陶瓷城位于迎宾路边和市场中心的店面生意都很好。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是陶瓷城位于迎宾大道边,紧邻西客站,有很多过往车辆和游客喜欢到里面买些瓷器。中低档产品销售形势不佳,是因为市场没有形成气候,瓷器商人客源少。
天津路昌源瓷行店主正在与一位上门送货的女老板谈五一节前送餐具来的业务,接着又忙着向来购瓷器的顾客介绍。他分析,黄金周期间的生意肯定会好一段时间。锦盛瓷行里面全是礼品瓷,老板万建胜虽然很清闲,他认为:这里的人流量很少,但每逢周末 生意相当不错。
三
对于国贸广场生意的虚火,林玲红显得非常无奈。她说,很多店主都是去年5月份进来的,合同马上就要到期,所以大家都希望在这个时候往陶瓷城搬,那里店租便宜,分散一点也不会这样互相“踩价”,但就是没人愿意带这个头。林玲红透露,由于国贸广场内特别是二期的店大都证照不全,只要有关部门适时进行清理并加以引导,她这种愿望是很容易实现的。
很多人都和林玲红一样希望陶瓷城发展起来,陶瓷城为什么会有失重望呢?任瑞华觉得,除了业主店主们自暴自弃造成不良影响外,管理部门没有长远目光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去年5 月,曙光路市场搬迁时,很多店主都把目光投向了陶瓷城,但他们没有把握住,给出的政策不到位,规划好的窑区建设没了下文。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陶瓷城的业主应该摒弃急功近利之心,眼光放长远一点,放弃短期利益,把市场先旺起来。作为开发商,也应毫不气馁地将窑区建起来,使市场形成产销集中优势。尽管生意不错,昌源瓷行的老板谈及陶瓷城现状时显得比较窝火。他认为,陶瓷城从地理位置、交通优势等各方面来讲都非常优越,但有些硬件设施还不够,“这么大一个陶瓷市场,连个厕所都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