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面到期,最后半天”“周转不灵,疯狂甩卖”……走在商业街上,人们早已习惯了商家这样的促销形式。然而当它们出现在陶瓷,尤其是艺术陶瓷的销售上时,不适应的感觉便油然而生。
3月21日,广州《羊城晚报》大篇幅刊登了《街边景德镇陶瓷大甩卖,在里面能淘到宝吗?》的文章,对于景德镇陶瓷销售在广州出现的乱像再次进行了报道。
盛世收藏,陶瓷做为收藏领域中很重要的一块,受到媒体关注的程度几乎到了极致。在众多报道之中不乏批判之声,然而更多的是“怒其不争”的感慨。
应该讲,打着“景德镇精品陶瓷”泛滥的展销,近几年已有所降温。然而在景德镇还是有着很大一个群体依靠着外地展销的方式“养家糊口”。当我们把口诛笔伐的对象简单地定位于他们时,他们也有着一肚子的苦水要吐。
有熟谙外地办展的瓷都人说,现在在外地办展的那些人,大多已不是景德镇本地人,他们多以周边或更远的外乡人居多。从办展形式上,由于受到艺术陶瓷受追捧热潮的刺激,展览也从以前的日用陶瓷转移到艺术陶瓷上来。当然,他们的艺术陶瓷大多是景德镇一些小年青的东西或者是贴花作品、仿品。
早在几年前就有外地朋友向我请教,釉上、釉中、釉下的区别在哪?因为有在他家乡搞景德镇陶瓷展销的“行家”告诉他,上中下的区别就在于艺术家的创作时间。上午创作的就是釉上,中午创作的就是釉中,下午创作的就是釉下。
在我们把这件事情当成笑话来讲时,其实对于景德镇而言另一个重要的问题便凸显了出来-----品牌保护。
毋庸置疑,“景德镇”就是一个巨大的金字招牌,而这个招牌现在却因为没有法律的品牌保护,正遭受着众多外地人,外行人的侵犯、践踏。
景德镇,这么一个巨大的品牌现在几乎到了任何人到外地办展皆可随意用的地步。金字招牌在一次又一次的滥用中逐渐失色,甚至沦为笑柄。试想一下,任何一家企业的品牌都不会沦陷于此等地步,而我们的品牌保护在这一方面几乎还是一个空白,或者说鲜有相关部门采取真正的维权行动。
也有评论将这样的滥展原因归结为商人的盲目逐利,不可否认有这样的因素存在,然而在商人看来,陶瓷也不过是一件商品而已,任何形式的促销均可采用。商人的逐利行径没有什么好批评的,更主要的还是在于我们自身的品牌保护意识不强,保护力度不够。
面对难以克服的逐利行为,景德镇品牌保护将会遇到层层阻力,将景德镇品牌再次擦亮,深入人心成为日用瓷、艺术瓷品质保证的道路更是漫长。然而,这是我们必须要走的一条路,惟有此,“景德镇”才会真正流传万代,惠及子孙。
晚报记者张占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