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承认,在今天,艺术的物质形态通常情况下是商品。商品是为了交换、流通而生产的产品。如果说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艺术是为修身的行为,主要目的不是用于交换的话,那么现当代艺术则本质是在工业文明背景下产生的对现代社会的认识活动,是思想层面的进步,所以现当代艺术体系是在西方逻辑语境中的发展和变化,这也注定它从产生那刻起就与市场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传统艺术是以“境界”论高低的,他不需要逻辑上的变化和发展,所以它本质上是封闭的精英主义的,这就注定了这个市场的主体是上层社会的游戏。反映这类美学的作品永远属于高端市场(即小部分人的市场)。即使许多当代艺术作品破除了“境界”的美学,但又以象征性的批判和抒情或煽情相结合的创作基调转向了权力话语的新美学。使权力与资本相结合又形成了一个类似于古代文人士大夫情调的封闭的新美学传统。
很多艺术家高高在上,误以为只有以单件作品的高价才能显示自己的价值。殊不知,一个艺术家的价值是靠自己整体学术定位决定的,并不在于局部的价格。所以,这些现象都是中国传统官本位思想作用在艺术市场体系中的遗毒。
平价市场针对的是精英主义的市场观,由于现当代艺术理论在观念、思想层面的发展,它实则已经超越了精英主义的垄断,特别是当代艺术,在方法论上它可以触及甚至重新定位市场模式,我们常说的的原作概念、为美术馆生产等思维已经很老套,它可以是当代艺术的一个部分,但绝不是全部。那么我们还有一个空缺的部分就是反原作概念、反为美术馆生产的具体实践。我认为这部分的实践最容易反映一个当代艺术家的学术水平。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发展,精英主义市场体系会对整个市场带来严重的错误导向。在中国传统“境界”美学没有发展甚至倒退,同时又没有当代思想创新的基本现实下,伤害的不仅是市场本身,更多的是艺术内部的价值评价体系。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当下很多既没有修为、还冒充国学大师和艺术大师,实则只流于卖弄技巧的人大行其道,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把千篇一律的流水线产品当巨作竞卖,其根本原因就是精英主义的市场观阻碍了当代学术价值评价体系的建立。虽然与官本位思想相关的“境界”美学在中国一直是主流,但其历史过程中也一直有一套世俗的民间美学与其并行发展,比如年画、剪纸、刺绣、印染等对普通家庭的巨大影响。中国传统家庭每逢过年都会张挂新的年画,长期装点刺绣等装饰物。这就是民间的平价市场,当然现在基本上不多见了,但作为平价市场的消费空间仍然存在。
为什么这块平价市场在今天空缺或表现不明显了?这无疑跟国家政策及社会风貌有直接关系。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除了经济的发展,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城市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和人口的巨大流动。由于在改革的某些方面不完善和遗漏,导致公民的生存、居住、行为、习惯等都被意识形态引导。这时我们看到,人们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城市到大城市,再被迫接受高额的房产价格成了指定的正确方向。当我们看到国人花了大辈子的积蓄在住房问题上时,我们才知道,当代中国人不是不爱艺术,而是消费不起这个高贵的东西。所以,从市场结构以及审美、认知需求来看,中国艺术市场都应该有这个平价的空间。它不仅能调和国人物质生活和 精神的不平衡发展,同时作为市场拓展来说也必将获得丰厚的利润。市场创新不单单是市场从业人员的工作,艺术家同样有必要积极参与,需要有开放的“市场化”的思维才不至于使创作陷入封闭的象牙塔。所以,艺术家实践的“平价路线”与意识形态的引导没有关系,艺术家和受众也不是美术教育者和接受者的关系,而是一个产业链条中的供求关系。实际上,良性的市场体系也反对精英主义高高在上的权力运作。因此,打造中国艺术的平价市场不是凭空创造,而是历史规律的决定,是现实的需求。这既是作为艺术受众在心力和生理上的需求,同时也是艺术家在创作状态中的理性使然。
作为艺术家,我们一直以来把艺术看得太高贵了。我们以为自己的精神价值全部都转移到自己的亲手劳动中了,殊不知你的价值根本不通过你的手转移,它可能恰恰通过手工之外的方式转移。原来我们都在迷恋上天赋予我们的原创。原创必须唯一,必须价格高昂,否则就是对自己艺术的侮辱,这其实是个很古典的看法。后现代主义时期,原创的概念早就不存在了,你完全可以复制你的作品,关键看你的定位。比如岳敏君、方力钧这些年来复制了那么多自己的符号,其实本来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就错在他们把大批量的流水线产品当作无比高贵的原创,送到高端市场拍卖行去竞价。很多评论家批评他们没有了锐气,其实这是没有道理的,这跟锐气没有关系,而是他们定位错了,因为他们的流水线产品适合的是平价市场。如果他们把平价市场经营得很好,很可能更能提升他们的学术影响力,同时获得可喜的经济利益,因为他们通过平价市场传播的观念和思想 是社会的需求。遗憾的是,“平价”思维一直被精英主义的市场观屏蔽了,他们的作品在经历了拍卖市场的冒进后,近几年不少作品频频流拍甚至整体价格大幅下跌就是其后果。
从当前文化政策来看,政府也开始注意到平价市场的意义。“十二五规划”就明确提出要将文化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支柱性产业依靠的是大众消费,绝不是少数人的收藏,也不是专业和技术要求都较高的投资。目前文化产业在影视、动漫、游戏、娱乐等方面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很大了,但这些作品的精神含量和思想水平普遍偏低。所以这个体系急需观念性、思想性很强的产品加入,当代艺术作品自然是不二的选择。
虽然“境界”不可复制,但观念和思想是可以复制的,而且现实也需要对观念和思想进行复制,进而得到传播。所以特别是成名的艺术家不仅可以做些限量高清印刷品和衍生品,而且还可以手工复制,比如张晓刚这样的艺术家完全可以开个大工厂,请几百个助手大量复制他的“大家庭”,他只需要把关签名就可以了,我相信,平价销售出去的“大家庭”不会给他的学术名声抹黑的,反而有可观的利润等候着他。“二三线”艺术家也有必要把你那高水准的观念和思想带到市场的体系中批量投产。
我们不要以为“平价”贱卖了我们的灵魂,伤害了我们的自尊心,更不必假设自己会成为下一轮的“F4”,因为时代的走势告诉我们,老大师的路子是不可复制的。否则,在资本强权和意识形态笼罩下的不少艺术家会处境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