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师,不仅是景德镇人,就连国内外的人都知道,那是对享有盛名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简称。现在艺术陶瓷销售火爆,仔细想来都是盛世藏瓷惹的“火”。现在收藏界或流通领域,对大师陶瓷艺术商品的热捧,已经到了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地步。之所以说是商品,也就是说虽大师之手却并非都是鼎力之作,几十年不变的老面孔,重复面世,只要能卖得出价钱,丝毫没有新意。事实上一个大师一辈子也不一定有一件可以传世的名作诞生。只要是大师的,就是首选,就是应该收藏或购买的,这个现象已经说明艺术陶瓷市场走入了一个误区。其实大家都知道,大师并非都是名人,名人的作品都并非是名作。很多名作都是在作者离世之后,才名声鹊起,外国的梵高,江西的黄秋园等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在浮躁和乱象面前,我们确实要冷静思考。其一,大师只不过是一种荣誉。在国家管理的专业技术职称的范畴里,大学里的教授、科研机构里的研究员,工艺美术里的省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专业水平。但作为大师这个荣誉来说,现在除了国家级、省级外、景德镇还有市级大师。这些三级大师,应该是在享受这种荣誉时,其艺术水平和道德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当然也不排除对某些人的争议和不同的看法;其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千年的陶瓷文化,使得景德镇这陶瓷沃土蕴育了一批大师。有过去的“红店佬”,陶瓷艺术家转为大师的;有学院派凭资历学历荣升的;也有一级一级奋斗上去的。所以景德镇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包括新近评出的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从数量上说在全国占有一定的比例,再加上省 、市大师,省、市高级工艺美术师,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可谓是陶瓷技艺人才济济,藏龙卧虎,这正是景德镇的优势所在。在另一种层面上说,也就不存在物以稀为贵;其三,大师的作品并非都是名作。名作与大师并不能划等号,名人名家、名作,实际上是一对孪生姐妹。在过去,是有了成名之作后才被称成为名人名家,是你的作品让你成为名人名家的,是社会和同行对你作品的广泛认可和赞许,才成为名人名家的。而现在,你只要评上了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在人们眼里,你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名人名家,你的陶瓷艺术作品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名作。具备了大师以上荣誉是不是就成了名人名家,他的陶瓷艺术作品是不是就成了名作呢?依笔者之见,它们之间不能完全等同。一、职称只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并不能代表知名度。景德镇目前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陶瓷设计艺术大师,陶瓷工艺美术研究员,陶瓷院校教授、副教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市级大师近千人,并不是个个都有一定的知名度,都是名人名家。这里有岗位角色的不同,有自我表达能力的不同,也有对宣传推介认识的不同。或长年累月地在教学第一线把知识传授给了学生;或成天在研究室里作一些基础研究;或努力创作但没有什么新意,所以有了职称也并不等于就是名人名家。所谓名人名家,就是指在一定的区域或领域甚至是在一定的行业内的著名人物,简单地说,也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二、即使是名人名家,但他的作品并不都是名作。一个名人名家,一生下来创作的作品可以不计其数,因为题材的不同,器型画面风格不同、社会认可的程度不同、时代的要求不同,使得他们也要与时俱进,也要探索创新,所以创作下来的作品并不可能都是不朽的名作,只能称作为名人名家的作品来对待。景德镇的三级大师,从主流上说是名符其实,德艺双馨的。但也有个别的经不起市场经济诱惑或为儿孙子女的“钱途”,也会违心地做一些让收藏界和消费者迷惘的事情。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陶瓷作品,不能称为艺术,只能称作商品。如果把自己的作品当作商品来销售,其艺术价值就可想而知了,收藏和购买的,虽然不是赝品,但肯定不是精品佳作。
大师作品受到热捧,也不能全怪大师,经济利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收藏、拍卖、流通中的错误信号,也让这些大师身价倍增。其作品的走俏,让大师坐在家里就能卖个十来百万,又不用纳税,更不要说去做慈善。所以仿冒、假冒大师作品,找枪手代画的签名大师现象屡见不鲜。如果要巩固艺术陶瓷市场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确实要换个角度看大师。既要看到有利于繁荣艺术陶瓷市场的一面,又要看到对传统陶瓷技艺传承创新发展不利的另一面;既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又要树立长远发展的观念。这就需要我们拿起批评的武器,有批评才有进步。但要注意批评的艺术性。要做到对事不对人,不搞人身攻击;对作品不对作者,不过分夸大,也不有意贬低;对一些不良倾向要敢于直言,不要听到的都是一片赞扬声。要用正确的舆论进行引导,开展行业自律,本着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的高度负责,从浮躁和乱象中走出来,这对景德镇艺术陶瓷发展是非常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