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景德镇第六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中,现场表演分增加了素描和书法的内容,此改进很有必要,值得称道,因为素描是绘画的基本功,一名艺术家若基本功不扎实,其创作的作品也必定有限。而书法对于国画来说,也同样是紧密相连的。书法与国画同一源流院一是因为两者用的是同一种工具要要毛笔曰二是中国最初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成熟的文字又有抽象的美,这都与绘画相类似,而且二者在方法上也是相互通融,比如画竹就可以用篆书写竹干,用隶书写竹节,用楷书写竹枝,用草书写竹叶要要这可以说明一名国画家的书法水平与其绘画水平联系的是何等紧密。
有人或许会问院书法对国画重要,但对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的艺术家来说,有什么关联?
景德镇陶瓷艺术,主要有两大类型院一是立体的雕塑形式,一是平面的绘画形式。二者以平面绘画形式量大,而平面绘画又以瓷上国画为主(虽然也有瓷上油画、水粉画等,但比例很小)。所以说从事平面绘画特别是瓷上中国画的陶瓷艺术家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主体,以瓷上中国画为主体的陶瓷艺术大师的评选,就不得不考量其书法的水平。
是不是瓷上中国画艺术家加入书法的考量就算全面呢?回答还是不全面的,还要考量他们的诗文水平如何。因为中国画是以诗、书、画三位一体为其特色的。能画,能书,却不能诗文同样是不够全面、有所欠缺的艺术家。我们上溯中国画史,就可以看出诗与画的交融同样是源远流长。
唐代诗人王维以诗闻名,又是一位杰出的画家。苏东坡曾赞美他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要要这开始了诗与画的“意连”。到了宋代,宋徽宗第一次在画作中题写诗句,开创了题画诗的先河。于是此后的元、明、清直至今天,题画诗在中国画中长盛不衰,形成特色,大凡有成就的国画家,无不是诗、书、画样样皆能的高手,如清代的郑板桥,近代的吴昌硕,现代的齐白石,当代的范增等。联系到景德镇的陶瓷艺术,晚清的浅降彩名家及民国时期的珠山八友,也同样是这三方面都很有造诣的高手。只可惜这一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优良传统,在今天未能得到发扬光大,倒是显得日渐式微,不少所谓的陶瓷艺术家,能画不能书、或能书不能诗,总之是存在着严重的欠缺。
强调艺术大师的诗文水平,并不是要他们的每一件作品都要题诗,但作为一名以瓷上中国画为主要表观形式的艺术大师,应该具备这一知识。没有较全面的艺术修养,大师不大,难成气候,虽然受封于某个部门,但真正的大师是社会的公认、历史的评定。因此,笔者建议院今后的艺术大师的评选,不妨考虑加上“诗文”的考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