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陶瓷圈,调釉师是个有些“特殊”的群体。尽管他们是陶瓷色彩的主要“操盘手”,陶瓷上每一次色彩的“革命”,他们都功不可没。但是在陶瓷艺术大热的今天,他们似乎游走在大众的关注度之外。与其他陶瓷从业者期待得到社会认可的不同,调釉师似乎很享受这份“低调”,这也使得这个行业颇具神秘色彩。
调釉师为何如此低调?又有何神秘之处?
入门不易
尽管景德镇有着庞大、成熟的陶瓷行业,各个工艺环节的从业者数不胜数,但是从事调釉工作的人并没有想象的多。在景德镇,提供釉料的商家大约只有几十家,这其中又以个体户自产自销模式为主,即使包括陶瓷厂、研究机构的釉料技术人员,调釉师的数量也远无法和其他环节的从业者想比。
“要想走进这个行业并不容易。”从事调釉工作6年,这是周玮最大的感触。在这个行业中,如果按照入门方式来分类,大概可以分为家族传承;相关专业学习,也就是常说的“学院派”;自学摸索这么三类。周玮则属于最后一类。
2005年的时候,周玮大学毕业,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半年后,在景德镇从事陶瓷雕塑的姐姐希望他能来景德镇闯闯。刚到景德镇时,他几乎尝遍了所有陶瓷制作工艺,就这样转了一个大圈之后,他选择了配釉这个行业,在叩开这个行业的大门时,周玮付出了不少努力。
由于之前学的专业和陶瓷材料无关,只能算是个“门外汉”的周玮只能从最简单的学起,他从陶瓷学院打听到陶瓷材料相关专业的教材,然后自己去书店将需要的课本买回来,就这样开始了自学的历程。一年之后,他受聘于广东一家陶瓷公司,从事釉料配制方面的工作,这给了他极好的实验、实践机会。
经过这样的机会锻炼、积累之后,周玮这才回到景德镇,正式踏入了调釉这个行业。
在配釉行业中,有个约定俗成的现象,那就是除了家族式的传承以外,调釉师似乎对带徒弟都不感兴趣。对于这个问题,周玮的回答很坦白,他并未考虑过带徒弟的事宜。对于调釉师来说,他们最大的价值,就是手中独有的釉料配方。如果像其他从艺者那样收了徒 弟,就需要将这些配方告诉他们。但这些东西都是调釉师经过无数次试验,摸索所得来的,更重要的是,如果有第二个人知道了自己的“独家配方“,将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冲击,正是基于这些考虑,许多调釉师在收徒弟这个问题上的态度都十分谨慎。
配釉的“不确定”之美
釉料的原材料多达数百种。除了一些固定成分,比如硅、铁、铝化合物之外,许多矿物质都能作为原料。打个通俗的比方,这就好比烹饪一盘菜,盐和酱油是必须添加的作料,除此以外,厨师还可根据需要的口味、效果添加其他作料。调釉师所做的工作,就是在不断的试验中,找到预期效果的釉料,然后去确定其中需要哪些原料,每种原料的比重。这就好比是个巨大的排列组合,有着无数种可能,每变化其中任何一个元素,所得到的结果都不相同。
这样的工作性质,使得调釉师更像是个科研者,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不断地实验。有时候一种新釉的出现,往往是几十次,甚至上百次实验的结果。对于一些有经验的调釉师来说,某些原料比重的变动给釉料效果造成的变化,他们能做出比较准确的预估。但是在配釉的过程中,还是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一些新原料的加入,以及一些环节参数的改变,都会对釉面效果造成极大的影响,这有些像物理学中的“测不准原理”,然而这种类似于“蝴蝶效应”的变化正是配釉的迷人之处。这种不确定性,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给调釉师极大的惊喜。
在余德平所开釉料店的展示柜中,有一种极具金属光泽的釉料十分惹眼,而它的发现过程,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的杰作。当初余德平在研究一种新白釉的配方,在某次实验过程中,他有了个可喜的发现,釉面下方的边缘 上,因为釉料流动而造成釉面偏厚。但是就在这里,原来的白釉中闪现出一丝金属光泽。余德平并没有错过这个小细节,就在白釉研究成功后,他反复在配方中寻求变化,想重现这种金属光泽,终于在多次试验之后,他找出了其中的原因所在,成功地研制出了这种具有金属光泽釉料的配方。
保密,行业内生存的需要
对于调釉师来说,配制出一种成功的釉,需要经受住几个环节的考验,首先是这种釉在技术上没有缺陷,不会出现橘釉、针眼、气泡等技术问题;其次,这种釉具备本身独有的效果,另外,釉料在投放到市场上后,也就是出现在陶瓷商品上面后,在市场上能得到不错的反响。
一个调釉师想在行业内站稳脚跟,那么他手中就必须掌握一些独家的釉料配方,这已经是这个行业内的共识了。对于这个问题,周玮的体会很深,回景从事配釉行业的伊始,他也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首先,自己手头并没有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的“独门秘籍”;其次,在配釉这个行业,老客户的作用举足轻重。客户与调釉师之间,存在着一种很微妙的默契关系,长期使用谁家的釉,便会在无形中形成一种依赖,觉得他配的釉用起来更顺手,出现问题的几率更小。因此作为新人,想要在这个市场中分得一勺羹并不容易。正是在积累了近两年,自己手头有了一些成功的新釉配方,也有了不少老客户后,周玮才在行业中站稳了脚跟。
拥有独家,得到市场认可的釉料,就能为调釉师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其中不仅包括一些具有特殊效果的新型釉,即使是一些常见的釉料,比如青花料,如果某个调釉师配出的青花特别的亮,或是有其他方面的特质,
许多厂家就会慕名而来,成为他的客户。因此,对于一个调釉师来说,独家配方的保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余德平看来,配方保密的重要,还和釉料的另一个特征有关。在这个行业,即使是经验极其丰富的老手,仅仅想看着成品来找出该釉料的配方,都是件极难完成的工作,最多只能模仿到有几分相似,想要效果完全相同,几乎不太可能。正如前面所说,在釉料的配制过程中,有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釉料的配制者正是在不同成分,比重多少,各个环节参数上的不断变化,反复确定,才能得到具体的配方。在某些釉料的配方中,甚至对原料的原产地,都有精确的说明。就拿长石这种原料为例。湖北、湖南、安徽所出产的长石,在化学组成上都有一些差异,甚至是同一产区的不同矿,其中成分的微小差异对釉的效果都有巨大的影响。因此其他人想要完全重现某种釉料的配制过程,无异于海底捞针,成功的概率很低。而最可能的办法,就是拿到第一手资料—— —配方。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配方对于调釉师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技术与服务并重
单从工作性质而言,配釉似乎是一项纯技术活,但是对于调釉师来说问题就没这么简单了,在做好技术工作的同时,他们还需要在“服务”这个问题上下不少功夫。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调釉师配制釉料的目的就是提供给陶瓷生产者,服务于陶瓷生产行业。调釉师在将釉料提供给客户时,需要对釉料的使用做出具体的说明,比如烧成温度、气氛等,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对方能烧出预期的效果。
张靓在配釉这个行业已经打拼了许多年,每次有客户来店里买釉料时,他都要花上不少时间向对方讲解该釉料的使用细则,特别是一些对釉料特性把握得还不够准确的客户,张靓会事无巨细地和他们说上许多。在张靓看来,不少釉料都很“娇气”,即使是在配方上已经完全成熟,但是客户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某个环节出现偏差,往往就会与预期的效果相差甚远。在景德镇,大多数窑都以燃气为主要燃料。相比电窑,气窑的烧成环境更复杂。仅烧成这个环节,就存在着一些偶然性。一些人在使用釉料的时候,因为温度,气氛的问题,出来的效果会不尽如人意,仅在这个环节上,就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更不用说施釉方法等更加细致的环节了。曾经有位客人在使用釉料的时候,怎么也烧不出预期的效果,张靓细致地询问对方使用的每一个细节,最后才发现,原来是对方所施的底釉厚度不够才造成釉料无法呈现出预期的效果。
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张靓的态度就是做好售后服务,提供技术支持,仔细和对方沟通,找出原因所在,直到对方满意为止。有时候这个过程极其需要耐心,往往是反复调整之后,才能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