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本月的早些时候,我们的采访对象几乎在同一时段、同一时间消失了。
他们去了哪里?又在忙些什么?
第五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景德镇陶瓷艺术成就成果北京和台湾“双展”作品遴选,第五届全国美展厦门开展并首设陶艺展区,这么几件大事在一个月内如此密集的发生,让陶瓷艺术和陶瓷艺术圈迅速升温,和眼下的气候一样,提升了整座城市的热度。
而我们的采访对象,有的在参评、有的是评委,有的正在去厦门的路上。
这座城市的魅力由此生发。这种由内而外渗透出来的美,不是散落在这座城市街头的无数瓷灯柱所能营造的,而是千年传承的陶瓷文化在不经意间泛出的沉香之美。
时间和艺术,让这座城市既有热度又有高度。
(一)
本地一家网站上一个关于本届省大师人数猜想的帖子,曾引起高度重视,历届评选中的是是非非也被传得沸沸扬扬,负责此次评选的组织者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据知情者透露,为了保证这次评选公平、公正,主办方做了大量工作,评委集中所在地得雨山庄的手机信号也被屏蔽。评审材料、现场笔试(创作),也由不同的评委担任。虽然结果目前尚未公示,但一个40人左右的大名单己基本确定。
与大师评选的热度相比,“双展”作品的遴选前所未有的“挑剔”,这个政治意味浓于商业气息的展览,是对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以来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一次整体检阅,无论教授、大师、艺人,都是在“为荣誉而战”,5000件作品,最后只有200件胜出。而此前已在厦门开展的全国第五届美展传来的消息则不容乐观,入围此届美展的景德镇陶艺作品不足10件。
这样的结果,其实非常契合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现状,一边是对大师名份的追逐、一边是对传统工艺的坚守,而所谓的“学院派”正在逐渐分化,并自觉与不自觉地向市场靠拢。
本届省大师评选,名额多少一直是争议的焦点。我在5年曾采访过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他绝非自谦地说:“我是一个手艺人.”而在景德镇,从事这一行的“手艺人”数以万计,本次参评的许多艺德兼具的老艺人,第一轮就被淘汰,均因为缺少获奖的经历或者是公开发表的论文(有的人有了,恐怕也是造假),对于这些老艺人,评上“大师”恐怕是“修成正果”的唯一通道,否则,很可能终身默默无闻并被市场所淹没。我个人的观点是:评大师还是先看作品,而不要受人数的局限。
对于这座城市,大师的重量足以支撑它的过去与未来,而真正的大师地位并不是由市场确立的,金钱的侵蚀已经令这一“桂冠”蒙羞,大师这个群体更应自尊自爱自律。
这是一个需要大师的时代。
(二)
因为职业的缘故,我最近频繁地与一些外来艺术家接触。
来自河南洛阳的王豫民,是一位寄居在北京的职业摄影家,他与宋庄、798以及北京的艺术家群体有着广泛的联系,他还是韩美林最看重的私人摄影师。
王自称是陶瓷艺术的铁杆“票友”,除了自己客串画画瓷器之外,他还把大量的顶级书画家带到了景德镇。我最近一次见到他,是在湖田的一个作坊里,他正挥汗如雨,为著名画家石虎准备各种器形的坯。
王豫民同时还是一个十分具有煽动性的演说家,我曾听过一场他在一家陶瓷艺术品销售公司做的演讲,“敬畏陶瓷”这四个字带给我的震撼至今仍能感受到。景德镇太需要这样的交流。
与这样的“票友”相比,我们本期特别推出的藤町更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人物,他视陶瓷的故乡景德镇为人类文明的高地,又把景德镇当作是自己的故乡。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我是一个镇巴佬”。
藤町是来自浙江杭州的一个画家,是道释画派的领军人物,同时也是一个著名诗人、独立制片人。20年前,他去半坡遗址参观,一只彩陶罐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开始疯狂地迷恋陶瓷,并期冀在瓷器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这之后的15年间,他的足迹踏遍醴陵、淄博、佛山等产瓷区,当对陶瓷语言有了一定的把握之后,他来到了景德镇寻求“最后的突破”,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他远离爱妻娇女、远离西湖边上的别墅,在新都的一个作坊里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
这几乎是一种炼狱般的生活,白天在40度的高温里作画,一日三餐都是一个烧窑师傅给他送去盒饭,晚上则躺在卫生间里的一块木板上任凭蚊虫叮咬。他的妻子来探望他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掩面而泣。
他的发明“泥中彩”(本期《瓷器》杂志有详细介绍)能给景德镇带来怎样的变革和影响,还需要时间来证明,但他对景德镇、对瓷器的迷恋,值得每一个景德镇人尊重。
这些外来艺术家的人数很难统计,在新都、雕塑瓷厂、老鸦滩、老厂等地,外来艺术家已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长期关注这一群体的一位评论家将他们称之为推动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的“第三势力”。
(三)
“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这是我一个同事的QQ签名。在三宝陶艺村,所有时光都可以用“蝴蝶一样生活”来形容。
上周一,去三宝赴景德镇电视台“陶瓷纵横”栏目策划王志刚的私人宴请,在等人的片刻,我们在一个幽静的院落里品茶。与我们围坐在一起的还有三个分别来自美国、巴西、日本的陶艺家。这样一个在三宝司空见惯的场景,折射出景德镇在世界范围内的热度。
王志刚宴请的客人叫沈德新。王和沈都是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读景德镇高专时是同学,之后又分别游学美国和日本,回国后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发展。但现在,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故乡。
从未接触过陶瓷的王志刚接受了一个新的挑战,担纲“陶瓷纵横”的策划,他是一个非常清醒并有开阔视野的人,他的下一步计划是“把陶瓷艺术放在当代艺术的框架下来进行观察”。沈德新则给我们带来了一本由他撰写、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千年景德镇———寻瓷入门》,这是继方李莉《飘逝的古镇》之后又一本充满人文气息的有关景德镇的畅销书。
我个人的理解是:他们这样自觉的行为完全出自对景德镇的热爱。
这个城市的热度,正通过每一个热爱这座城市的人,辐射、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