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包身制在无法保护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开始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随着一种新的选择型包身制进入了市场,这种包身制的根本操作办法是,出资方不再完全收购规定时间段的所有的作品,而是由出资方对这个规定时间段作者出产的作品给予优先挑选,这种操作手法保护了出资方不会拿到艺术家很多泛泛的作品,同时也给了出资方极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就是说,出资方拿多少,拿什么样的作品,完全由出资方决定。而出资方获得这样优厚的条件基础上,它为这位艺术家剩余作品也提供了一个缺口,那就是由艺术家进行自我配置。一般可以由艺术家销售到自有渠道上一小部分,但是不能对出资方的销售层面与区域叠合,影响。还可以由艺术家对于终端收藏者进行直接销售,但是销售价格完全要参考市场价格。这里面还有一个隐藏操作,也就是出资方优先收购艺术家作品后,剩余的一部分作品进入到和出资方合作的渠道上,表面上这两个渠道是相互独立,而实际上是一个双簧渠道,由出资方和艺术家共同打造一个极高的市场价格,同时制造市场上缺货,无货的紧张状态,而真正在出货的则是那个好像很独立的双簧渠道,由那个渠道大量低价出货,获得不菲的收益。
这个上面艺术家比较被动,但是因为需要制造自身作品不愁销路,已经被某某机构完全包销,抬高自身身价,抬高作品价格以及作者市场地位,这些都是对于艺术家非常需要一些包装。为什么艺术家需要这样的包装呢,很简单啊,假设你去买一件作品,这位艺术家完全可以给你摆谱,我的作品是被包的,没有啦,心态上有着很大的自我满足,同时价位上也可以坚挺,传出去,在圈子里面混也忒有面子。选择型包身制,在保障艺术家一部分固定收益的前提下,为艺术家打下了一个扎实的坚挺心态,能够保证这位艺术家的市场价位稳定不会波动。艺术家也有一部分出手自身作品的权利,这样为自己原有渠道的延续提供了保证,至少留下了后路。而出资方借助影子渠道进行销售,保障了收购作品的销路,也保证了与艺术家双方合作的持续性。这属于景德镇画廊制度的一个新的变种,虽然景德镇一直在探讨画廊制度能不能够重新复苏当代艺术陶瓷产业,但确实在这十多年的艺术瓷发展过程中,景德镇的艺术陶瓷销售完全是无序,混乱,甚至是恶性的。这个混乱我相信一定会结束,而结束一种混乱的销售市场的最终方法,就是用更实用,更好用的方法淘汰和更替它们。
包身制的两种方法讲完了,目前来看,应该没有新的变种出来,这种营销方法虽然已经升级,先进了,但是我还是不认可,因为,包身制让一个艺术家缺乏了斗志,缺乏了饥饿感,缺乏了变的勇气。好像包身制让艺术家从市场隔离出来,可以全心全意的去进行创作,可以给自己极大的自由空间,可是自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种安逸的状况培养出来都是羊性的艺术家,而艺术的发展与创新需要的是狼性的艺术家,所以,我们看到包身制中的艺术家往往是都在变化,但其实是没有变化,为了出资方的利益,为了渠道的赚钱需要,艺术家变还真得变的清楚,变的明白。看看那些圈养的羊,在吃精料中长大,于安乐窝过着舒适日子,他们虽然毛色光亮,膘肥体壮,可是已经失去美感,失去了自我,他们只是肉羊,每个人看到他们,不会去拍摄他们,欣赏他们,感悟他们,大家看到只是那一块块,不同部位上鲜嫩的肉香美味而已。成吉思汗是狼的子孙,他的时代,让骁勇的蒙古铁骑踏平了欧亚大陆,而蒙古草原上的狼,他们在蒙古族的心目中,就是长生天,因为只有每天面临着生与死的压力,才能造就狼的伟大,才能造就一个民族的伟大。野性和睿智的狼,才是让我顶礼膜拜的一个物种,一种图腾。景德镇陶瓷艺术,没有图腾,即使能够算之图腾的也就是一些装饰图案而已,那都是吉祥,市场需求下的产物而已,试想,这种图腾下引导的产业,崇拜的精神,我们能指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