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刊载于《瓷器》杂志的定稿版,和原稿有些修改之处。
了了亭 资讯《瓷器》杂志社 陈也君 很早就想写一写我十分敬重的老艺术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汪桂英,现在提笔时,思绪中流出来的竟是那几十年一直埋在心里的问题!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没有精彩纷呈的故事、没有大起大落的传奇、也没有刚武伟岸的形象,命运给汪桂英这一代人什么使命,他们该如何表现自己的风采,如何对历史和现实交待?这个问题萦绕心头,每每站在滚滚东去的长江边上,常常会有一种庄严、神圣、冲动的感觉在胸中升华,从小受到英雄主义教育,烙印太深。然而,成长和生活在和平时代,生命的意义何在?!
一
几十年天地走过来,我已到耳顺之年,对这一切理解已经平和,只是有一个心结。这就是为什么在写汪桂英,想为她定位的时候,心中涌出的是“巾帼”这样的字眼。“巾帼”是女中豪杰,“巾帼”是优秀与卓越,是心中的强者,是英雄。前不久去看望她,坐在我面前的是大病初愈、年过80岁的老艺术家汪桂英,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妇女,一张热情而又平静的脸上清楚地写着一生的执着、认真、忘我、智慧、勇气、艰苦、坎坷、奋斗、勤劳、成就,神情拔萃、气质高洁。
汪桂英的父亲汪野亭,20世纪初景德镇陶瓷工艺和美术革故鼎新的著名陶瓷美术家,陶瓷艺术界闻名遐耳的“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的陶瓷青绿山水画在工艺上推陈出新,画风上别出心裁,所作瓷画文人气浓厚,一改传统官窑器固有装饰格局,为现代山水艺术瓷画领军人物,众人仰重,海内外藏家青睐,敬重。为我国现当代陶瓷艺术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汪桂英是父亲最爱的小女儿,耳濡目染父亲的丹青,享受着父亲的爱抚,本该幸福无忧地成长。11岁时,病魔突然夺走了英年之父,对于她、对于家庭是灭顶之灾。然而,家族坚守知识,母亲含辛茹苦操劳,要支撑子女完成学业。年幼的汪桂英挺身而出,分担母亲持家的艰难,父亲的言传身教,小汪桂英心灵手巧、耳聪目明,凭着十几岁小姑娘的自信,竟然出手承接瓷器活。一边继续勤奋学陶瓷手艺,完成要求严格的瓷器工单,一边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自己挣得了学费,完成了学业,为母亲分担了忧患。这需要勇气、需要胆魄。失去挚爱的父亲,她悟到的是奋斗和责任:巾帼!
二
正是这一家庭变故,过早地把汪桂英拖入了奋斗之路,也熔练了汪桂英的品格基础。我们执着一根线索,便找到了理解她的轨迹。汪桂英是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1954年毕业时,由于在学院出色表现,分配到省教育厅,在省会南昌,工作条件优越、前途远大。正值此时,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在景德镇创建,求才若渴,她的老师潘庸秉向江西省省长点名要汪桂英,一张白纸,一片土地,渴望着英才们去成就新中国陶瓷行业唯一集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部属专业研究所。汪桂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振兴瓷业、建设瓷都,她视为己任。她主持并参加了整理、研究、开发传统陶瓷器型,创作设计多种杯具、茶具、酒具等新器型、新品种,荣获“建国十周年陶瓷器型设计奖”等多种奖项。在实践、创作同时,她撰写《论陶瓷器型的生活源泉问题》等10多篇论文,把景德镇陶瓷的研究学术化,由实际操作提升到科学的层面上。这是这一代陶瓷艺术家的重大贡献,为陶瓷艺术的研究和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三
2008年底,湖南友人匆匆找到我,交给我一张集体照片,要求我一定转交给汪桂英,他指着右下方的一个姑娘说,“这就是汪桂英,1956年部所派到湖南帮助我们恢复釉下五彩瓷,她做了很多很好的工作,我们湖南陶瓷界永远记得她。这是档案资料,我想她可能没有,翻印了一张。今天出差路过,没时间,下回一定专程拜访她。”说完放下照片就走了。第二天,我到汪桂英家,慎重地把照片交给她,汪桂英捧着照片看了很久,表情严肃,我静静在旁边看着她,终于,她的眉头舒展开了,一声叹息,轻声说:“那时候有用不完的劲!年轻啊!50多年了!” 我从她的神情变化悟到她精采生命的片段。
在她身边,感觉到她的气场,她有一种特殊的气质,汪桂英是一个时代的佼佼者,她的生命,由很多杰出的,可圈可点的片段组成。我们这个年代,不要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然而,无论何时何地、何等环境,要自信、自强、勤奋、积极、勇敢、正气、能够助人为乐。舍己为人、公而忘私!我们做不到全部,但是要用一生的努力去身体力行,人民正气在身,就是社会前进的动力。这种品质表现在女性,可谓“巾帼”。汪桂英的“巾帼”气质,很平常、很自然地表现在她生活的每一步。
这一次脑部开刀手术后没几天,有一次晚上她要下床,见陪护太辛苦睡着了,不忍心推醒她,试着自己走动,没想到摔了一跤,造成腿部骨折,又动了一次大手术。让所有关注、爱护她的人都多捏了几把汗。且不说她这样处理是否得当,但一个人,在自己性命攸关的时刻还能从细微处为他人着想,我听了以后很感概:人品至此,高尚、真君子也。
四
汪桂英热爱生活,每到生命的重要关口,她敢于直面应对。文化大革命中,她戴着一顶莫名的“反革命嫌疑分子”的帽子,怀抱着出世不到两个月的小儿子,牵着不谙世事的大儿子,二儿子去边远山区瑶里,接受农民的再教育。生活上的困苦可以想像,精神上的磨砺严峻沉重,然而,一个陶瓷山水画家落到飘绿承黛的赣东乡村,爽朗、理智、坚强、自信的她在这一片山水中悟到的是生命的永恒和通达。这一切只是增强了汪桂英的生命张力。
艺术通过熏陶和感染,潜移默化地进入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得到美的滋润,让生活更美好。而创造艺术的艺术家,他(她)首先需要得到美的感动。瑶里美丽的山水滋润了她的心田,善良朴实的农民鼓励了她生活的勇气,大自然天工神斧的造化,山山水水无言的深情,乡亲们纯朴和谐的共处,都是取之不尽的美的源泉,永恒的心灵动力。汪桂英天生优质,把这一切统统地收纳到内心深处,她坚信,总有一天她会用她的笔把这一切完成质的升华,总有一天她会把这一切美景都永远地定格在陶瓷上,世世代代传下去。三年后,汪桂英回到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创作之中,重新拿起了画笔,蘸满了对生命热情的赞美、对大自然纵情的眷恋!
五
“7501”毛泽东专用瓷,是上个世纪70年代轻工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的杰作。是不可复得、弥足珍贵的陶瓷瑰宝,是高超的技术和精湛的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代表了现代日用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汪桂英生命中光辉的一页,就是有幸参加“7501”毛主席瓷的创作,当时汪桂英是轻工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的艺术室主任,而艺术室承担了全部“毛瓷”的器型设计、画面设计和绘制工作。这是“毛瓷”项目的重头戏!汪桂英作为负责人,竭智尽力地和研究所里的艺术精英们潜心设计、创作,他们兴奋、紧张、倾心投入。“7501”主席瓷是汪桂英和她的同事们用心血浇铸成的陶瓷奇葩。
这一切,有很多报道和文章,已经详细地介绍汪桂英。陶瓷文化界,都知道景德镇有那么一个杰出的女陶瓷艺术家,她出身于“陶瓷世家”,身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她承继了父亲汪野亭的画业,让“汪派山水”至今站在山水陶瓷艺术界的顶端,为业界首肯和公认。拍卖会的记录、藏家们的争购,也明明白白地把汪桂英放在引人注目的地位。2011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一件汪桂英作品开拍,拍卖师刚念出起拍价8万,立马有一收藏家高高举牌,并大声地喊:“40万!”紧接着有人喊:“50万!”……那天我在场,场上波澜不惊,大家都觉得很自然,汪桂英作品:值!
汪桂英粉彩青绿山水作品,传递出一种一气呵成、通达淋漓的大气。山水纵横、云飘雾绕,近有石、远有山、动有舻、静有屋、前有景、后有意。给观者荡气回肠的享受,欣赏她的作品,仿佛吟听到大自然激越昂扬的乐曲。汪桂英的“巾帼”英气,在她的作品中尽情挥洒。她继承的是她父亲汪野亭开创的“通景山水”装饰章法,创造的是属于她自己的心路历程,展示的是独特的气质。粉彩还是那个粉彩,山水还是那个山水,然而,在汪桂英的作品中,总能读到与众不同的韵味,总能品到华贵从容的质地,那种沉静宁远的气氛及肃穆、恬淡的情趣,常常能感动观众,得到强烈的心灵呼应。
六
传统的中国画理论主要是从魏晋时期由谢赫提出来的较为系统的六法论,第一法:气韵生动,六法以气韵生动为首,气韵即神韵,是衡量艺术优劣的标准。父亲汪野亭首创的“通景山水”陶瓷装饰章法,一破传统的锦地开光,在斗方中作画的山水装饰故习,前辈的开拓为汪桂英创造了一个可以潇潇洒洒去纵横的大天地。汪桂英的作品里不渲染浓重雄奇,悬崖峭壁、重山怪石,急流险滩。她把一派大好江南山水舒展在您眼前,轻淡、静逸、清幽,布局周密健拔而且疏朗秀丽、文墨精致而显空灵,画风流畅又示豪放,设色清淡却呈典雅,经典文人派风貌。她的瓷画融入了她的学识、她的气质、她的高贵,赋于了作品特殊的内涵和精神。
汪桂英的作品是一首抒情诗。静静地凝望、轻轻地呼吸,您仿佛听到风吹树叶的沙沙,小河流水的淙淙。汪桂英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山河的钟情,淋漓尽致地溶解在她的画中,画就是她生命情调与人格的表现。是一首热烈而又理智、青春而又含蓄、奔放而又恬淡、开达而又雅静的抒情诗。这是属于她一个人的诗。汪桂英的抒情诗,您要静听、静思、静想,您能享受到春风和煦的吹拂,淡泊情趣的示意,空灵传神的感觉。这是中国传统书画中最耐人寻味的东西,也是书画艺术一直追求的境界。景德镇陶瓷艺术就是陶瓷上的书画艺术。汪桂英挥洒自如,书写了一首首陶瓷抒情诗。
咏叹调是作曲家们英雄用武之地,是演员们宝贵的驰骋空间,咏叹调表现高难、高超、高水平的演唱技巧。几乎所有著名的歌剧,主角的咏叹调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艺术是相通的,汪桂英的创作是陶瓷艺术的咏叹调!景德镇当代艺术瓷中“青绿山水”是一大流派,以汪桂英为代表的陶瓷世家“汪派山水”又是其中的主流。汪桂英以她杰出的人品,优秀的艺品是当仁不让的主角。2011年6月份,得知她头部和腿部连续大手术之后健康状况好传,要求她儿子安排我们探望。门一开,只见她精神饱满地坐在椅子上笑着招手,看到她这样,我顿时心情舒畅。那天在汪桂英的画室,她的儿子曾良给我们看了一个瓶,告诉我们这是他妈妈病前画好的作品,粉彩是病后填的。我惊讶地抱着瓶子问:“你妈妈亲自填的彩?!”曾军很平静地回答:“是的!我妈妈从来是自己画,自己填的。”呜呼,这首咏叹调唱得太激越了!当今收藏大潮中,有多少带着各种头衔的“艺术家”为了多产快出,恨不得画都要别人代笔了,而我们80岁刚动了两个大手术的汪桂英老人家,却坚守着这份道德、这份责任、这份自尊!高山仰止!想起了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