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瓷市场的垄断效应
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 本文刊发于《瓷器》杂志社 青娈/文:不过,李申盛也提到,尽管生肖瓷市场很火爆,但是话语权却始终掌握在几个大师和陶瓷研究机构手中。像刘远长、周国桢、熊钢如、唐自强、张育贤等大师的生肖瓷雕和生肖瓷,具有较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已经得到收藏市场的广泛认可,也培养了一批忠实的粉丝。
“刘远长老师今年就设计了不下五款生肖瓷,都是编号供应。根据编号,产量不会少于3000个。而且,这些生肖瓷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了。”李申盛说。在其位于莲社北路的了了亭里,一只由刘远长设计的《盛世腾龙》瓷雕已经摆上了展柜。
据了解,刘远长从1997年就开始了生肖题材的创作。第一件作品就是十二生肖里面的“兔”,到今年已经有14年的生肖创作经历。当时国内使用黄金、玉器材料制作的生肖作品比较多,但是用陶瓷材料创作的生肖作品非常少。
景德镇最早使用陶瓷创作生肖作品的是周国桢教授,并且还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了个人展。如今,周国桢每年都会生产几千个生肖瓷供广大收藏爱好者收藏。
两位艺术家之后,一些陶瓷生产企业和研发机构也相继加入生肖瓷的设计生产中。
2000年,江西玉风瓷厂首先开始制作生肖陶瓷产品,准确地为生肖陶瓷产品进行了市场定位,加上推出生肖陶瓷产品的时间较早,紧紧瞄准大众化消费,这条道路走得并不艰难,这个瓷厂的生肖陶瓷产品远销到广东、福建、香港以及东南亚华人圈,销售一度十分火爆。
为谋求新的发展方向和突破点,从2002年开始,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开始制作雕塑生肖瓷。在开始运营生产生肖陶瓷产品时,他们邀请国家级大师设计生肖陶瓷产品样本,以国家级大师的名人效益实现生肖陶瓷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对生肖陶瓷产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在市场价格和需求上,生肖陶瓷产品价格能适应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又有一定收藏价值,从而让生肖陶瓷产品能够走进千家万户。
不久,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和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也相继推出了国家级大师参与设计的生肖瓷。
目前,生肖瓷已成为每年景德镇陶瓷市场的年底“招牌菜”,许多陶瓷艺术家、私营作坊都在争抢,想要从中分得一杯羹,但是似乎并不容易。
由于一直看好生肖瓷的收藏市场,本身也是陶艺家的李申盛也忍不住想在生肖瓷上做点文章。因为在他看来,对于年轻的艺术家来说,生肖瓷虽然没有什么利润空间,但却是对自身最好的一种宣传。
于是,从虎年开始,李申盛就投身到生肖瓷的大战中。由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的兔年生肖瓷销售情况非常好,一下子卖了一二千只。但是到了龙年,李申盛创作生肖瓷的兴趣却骤然下降,连样品都懒得拿到店里展示了。“今年只卖了几十个龙年生肖瓷,基本上是有订单才加工生产。”
提及原因,李申盛透露,由于对市场的过于乐观,加上还没了解到生肖瓷是时效性非常强的产品,导致去年年底生产的一大批兔年生肖瓷现在仍囤积在仓库里卖不出去,“整个算下来,去年我不但没赚到钱,还亏了一点。
另外,生肖瓷的生产必须有一个强大制作团队做支撑,才能顺利完成批量生产。对于李申盛这样的个体而言,凡事亲力亲为显然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在业内的知名度还有待开发,产品价格体系尚未形成, 无法在短时期内培养优质潜在客户,这些都成为李申盛对生肖瓷兴趣锐减的原因。
事实上,前几年一度涉足生肖瓷的陶瓷企业和作坊,对今年生肖瓷的生产销售都做了相应减少,“相对于大师或者是有大师做研发力量的研究机构,我们生产的生肖瓷缺少销售噱头,所以市场空间有限,利润空间也有限。拿我自己来说,每个生肖瓷能赚个一二十块钱就不错了。”李申盛说。
基于上述原因,人们看到生肖瓷红火的落脚处都集中在一些大师和研发机构上。但由于都是限量发售,相对于日渐壮大的收藏人群和消费人群,其总量还是有限。加上收藏者更愿意倾向收藏名家瓷,导致后续力量缺乏主动积极性,都不愿意涉足生肖瓷领域,由大师和研发机构形成的市场垄断现象也变得十分明显了。
由此也能看出,生肖瓷的市场空间相对狭窄,处于一个发展相对不平衡的趋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