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弄』
陈家弄形成于明朝。陈氏曾在此聚居,故名陈家弄。 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重修街道时,在弄口竖立了“陈家弄”石牌坊.至今犹存。·
陈家弄依旧保存着许多清朝与民国初年的建筑,多是当年都昌籍的窑户老板所建。这里一度是景德镇灰可器的聚散地。
陈家弄41号,曾出了个巾帼瓷杰,人送外号“拐婆”。
[地理』
;陈家弄,东起烟园里,西至中山南路276号,北与石鼓里相通。现属于太白园街道戴家弄杜区。
陈家弄长260米,宽1.8米.水泥路面。
记者张钧和 文/图
景德镇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城市。而只占景德镇老城干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陈家弄却是有“围墙”的。今年72岁的余朝荣住在陈家弄42号,从小就住在这条弄里。他向记者讲述陈家弄是从弄里的两个栅门开始的。
建国前,陈家弄弄口和弄尾各有一个栅门,人们进出里弄,必须经过栅门。栅门的开与关,有严格的时间规定。每晚三更左右关门,天刚亮开门。栅门一旦关闭,任何人都不允许进出。每晚,这条弄里都有更夫报更巡逻。更夫住在弄口栅门边的小房内。这个小房子类似于现在的住宅小区的值班室。现在,虽然栅门已“栅”去“门”空,但在陈家弄弄口,还保留着“陈家弄”的石牌坊,这是清朝光绪年间重修的。
余朝荣说,那时,住在陈家弄很安全,这安全得益于弄堂里的先进物业管理(那个年月可没有这个新词)。而这些都是住在此弄的大大小小的窑户老板出于自身安全考虑,凑钱予以实施的。
建国前,住在陈家弄的大多是窑户老板,而且都是都昌人。与现在的纯居民住宅弄堂桕比,那时的陈家弄却是一个经营灰可器的商业街区。每户的门部朝向弄堂,用的都是推板门。板门一卸,就是经营瓷器的店面。那时,陈家弄可谓商贾云集,买瓷器的.卖瓷器的.伙计相挑夫往来其间,川流不息。
余朝荣说,当时景德镇的灰可器以陈家弄为聚散地,向周边街弄辐射。灰可器分可大、可二和可工三种规格。而在陈家弄,又以江家、欧阳家和刘家的生意最红火,他们都是都昌人。
谈起老弄的往事,余朝荣对发生在1946至1947年间的那次陶瓷工人大罢工记忆犹新,尽管陈家弄的瓷工没有参与。男阵,物价上涨得飞陕,陶瓷工人入不敷出,于是便联合起来,开展了大罢工。余朝荣是站在陈家弄弄口,看着罢工队伍经过的,那些陶瓷工人砸了弄口的久昌油盐店。那年他17岁。
看完电视剧《青花》,刘贤华感慨万千。他要找《青花》的作者聊聊,剧中支撑薄家产业的夏鱼儿有他祖母庄金凤的影子。《青花》中的夏鱼儿,凭借自己的胆识和毅力,作为一个女性执掌偌大的薄家产业和制瓷秘笈。
要说庄金凤,·得从瓷行老字号“刘宝丰号”说起。“刘宝丰号”创始于清朝乾隆年间,落座于陈家弄41号,由都昌汪家墩一刘姓开创,是个家族企业,集陶瓷的原材料、生产与销售于一体。在刘贤华的祖父刘书籍经营“刘宝丰号”时,家业已经扩展到一座窑房、三座坯房。在其之前,刘家有个规矩,家族里只能选择一个男性到镇上经营陶瓷,其妻儿一律留在都昌乡下。然而,刘书籍把这个规矩给破了,把妻儿都留在了身边。也正是因为刘书籍的不循规蹈炬+才有了庄金凤在瓷界的大显身手。
庄金凤随夫学习陶瓷经营管理,并协助丈夫打点“刘宝丰·号”。1942年,58岁的刘书籍突然病故,偌大的产业顷刻间倒了顶梁柱,使“刘宝丰号”一时陷入了低谷。儿子刘圣祥尚幼,难撑大业。看着家业的衰退,庄金凤作出了一个惊人的抉择,妻继夫业。刘书籍去世一年后,庄金凤顶着家族和商会的压力,重举“刘宝丰号”,并把正在天翼中学读书的儿子刘圣样拉做助手。
《青花》夏鱼儿,以一个女儿身,周旋于客商、商会和竞争对手之间,庄金凤亦如此。尤其是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庄金凤凭着自己的才干、精明与毅力,顶着重重压力,重新兴旺了老字号“刘宝丰号”的招牌。四五年时间里,因庄金凤在客
商之中的威望与信誉,“刘宝丰号”一度加盖上了“庄记”的标志,直到刘圣样长大举业。建国后,庄金凤和儿子将产业打包:加入第九合作社,形成公私合营企业,她才“退休”。
正是因为庄金凤的精明与强千,使得她以一个女性的身份,跻身陶瓷业界,并被人称为“拐婆”。这里的“拐”不是景德镇土语中的“拽”意,而是她的脚有点瘸,刘贤华在介绍祖母的“外号”时,一再这么强调。但始终都是自豪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