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德镇艺术陶瓷的创意和生产活动中,有几点是分开的,其中之一是器型的设计和画面的绘制是两个不同路子上的事情。大部分的艺术家都是在市场上购买泥巴坯或者白胎,有的时候是坯房送过来什么样就什么样,也有艺术家亲自去挑挑,再好一点就是能够指点一下拉坯师傅进行一些器型上的修正,但是,这一种艺术家基本参与的不多。反正如今这个市场,只要画出来就有人要,一般的收藏群体哪能理解的了一个器型的美。
当然景德镇也有不少艺术家自己有着优秀的器型设计能力,但是他们的作品一般不会出现在市面之上,因为一旦露脸,他的设计创意将会马上被各个坯房抄走。于是乎,我们艺术家的各种陶瓷作品“撞衫”的现象十分普遍,相同的器型不同的画面,这是在景德镇艺术界经常看到的现象。比如买茶壶,景德镇的就那几个专业一点的茶壶作坊,大家都在那里买,一种壶型有的买成瓷,有的买泥巴坯,不管他釉上还是青花,大师还是学徒,画的都是一种壶型,乍一眼看去,没有多少区别。当然,这只是茶壶而已,比较我们景德镇的茶壶设计能力肯定不如宜兴的,如今的景德镇茶壶大部分都是在抄袭宜兴的壶型,抄袭不好听,平移而已。
茶壶不如别人,咱们可以放松放松,可是大件的器型就是景德镇的拿手本领了,从古代的四大天王下来,玉壶春,梅瓶,天球,尊,到今天,这四大器型已经归到传统艺术和仿古艺术当中去了,可如今的当代艺术家们画的那些瓶子的瓶型各位读者你们有几个是满意的?瓶型就像一个麻豆(模特)一样,不是上面穿什么衣服都美的,有的穿了衣服还真不如不穿衣服的。在景德镇买好白胎就几个地方,细数下来也就几处,大多设计能力有限,一年下来也看不到什么好器型产出。当然,这些坯房的老板从内心里都是希望能够多设计出来一些器型,网上,书上到处寻找抄袭,可是这个瓶型设计就属于景德镇,你到网上,书上去找,也只能找到的是那些景德镇陶瓷的资料,也就是说,这陶瓷的瓶型设计历史以来只属于景德镇,要平移,抄袭,借鉴都没门,只有自己吃自己,或者同门相互抄袭,近亲结婚,产出的器型是越来越弱智。于是乎,一年四季,逢年过节景德镇这一大批艺术家都是于这些同质的器型上画来画去,当然很容易撞衫啦。
那我们深究下去,为什么景德镇的坯房不能持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器型呢?原因如下:相互的保守是其一,设计能力的严重匮乏是根本。设计一个优美的器型不是张三李四都能上的,没有相当的阅历、经验、知识、层次,根本是设计不出来什么好东西的,而今天的景德镇陶瓷各类学校里面有这个专业吗?呵呵,没有。各大工厂研究所呢?呵呵,也没有。很难想象未来的景德镇器型设计能力如何能够无中生有!!了了亭·李申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