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链依然是一些图谋做大做强的景德镇陶瓷企业最薄弱的一环。
在不久前的一篇文章中,我曾经提及这么一个故事。
几年前,一位银行的行长在调离景德镇前曾经告诉我,他最遗憾的是没有向景德镇的陶瓷企业放贷过一分钱,而这点遗憾同时又是他最庆幸的——1997年,我在采访景德镇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时,当时就有银行业的知情人士向我透露,这个所谓的“日用瓷生产航母”企业在拨改贷的转型期间,背负了巨大的信贷成本。“我们不可能将放给他们的贷款收回,哪怕是这艘航母上的一颗铆钉。”
我当时分析说:类似个案,直接导致景德镇金融业对陶瓷业的“敬而远之”。
这不是景德镇政府、或者企业的错,而是体制之痛。
景德镇广场南路的南端,最近添了一对白象,负责拱卫刚刚乔迁过来的景德镇城市信用社(以下简称:城信社)。原产地四川的汉白玉,经过福建石匠的精心琢磨,冰冷的石头就有了生命,这非常契合设计者的初衷:在大象横行的金融业,作为地方银行的城信社,也有专属自己的润泽与份量。
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在景德镇这样一个比较特别的城市里,产业结构的特殊性为它的金融需求带来两点:一是全民创业的高比例存在,二是民间借贷行为的高度活跃。我认为,这是景德镇城市信用社存在与发展最充足的前提。也正因为认识到这点,地方当局才会如此权重这个尚在为转身城市商业银行而努力的城市信用社。
“与您最近,和您最亲”,这是城信社与其LOGO共生的一句口号。
在金融业这个“金粉世家”里,城市信用社是最草根的,它最早的出身,是那些著名的国有商业银行安排家属就业的“三产”,城信社的历史,基本与景德镇的改革开放同步,经历了近22年的风雨之后,它已成功晋身为政府控股的地方银行。“与您最近,和您最亲”这8个字,不仅道出了城信社的阶级属性,更标明了它的职能属性。
——为中小企业服务
——为市民服务
——为景德镇经济发展服务
参照国内一些地方商业银行发展的经验,城市信用社在介入地方金融服务的过程中,最需要突破的瓶颈,是企业自身形象的问题,与其他已经发展得枝繁叶茂的商业银行相比,城信社的确可以用“小树萌芽”来形容,实力问题似乎先天不足。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景德镇城市信用社的生存首要。
站在市民角度去思考,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拷问。比如,我凭什么要把我的个人理财户头开到一家22年都栖身于别人屋檐下的银行?类似的困惑,甚至会出现在企业的内部,城信社的员工,尤其是那些业务精英,在面对难以服众的企业形象的同时,还必须抵抗住来自其他商业银行的诱惑。
如何在市民中打造一个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银行形象?
如何让员工产生归属感?
一句话,如何增进城信社的凝聚力?这是这个地方城市信用社在晋身地方商业银行前,必须完成的功课。
从这个角度看待城信社不久前的乔迁,你会发现,这家企业的决策层在其中的诸多良苦用心。尤其值得强调的是,他们在树立实力雄厚的企业形象的同时,仍不忘将服务做到首要。比如,那间能容纳200多人的多功能会议厅,已经把已有的和将有的客户需求考虑进去;而耗费不菲的中心机房,更是大幅提高城信社的金融安全系数……
有消息说,2008年对于城信社而言是一个突破之年。
政府方面用520亩商住用地,置换了城信社两个多亿的不良资产,实现了城信社不良资产的彻底剥离;股本金由原来的5000多万,增持到1·5亿;存款增幅位列全市同行业第三,在景德镇240亿的总存款中,城信社占到了26亿。
种种迹象表明,已是大象徐行的城信社,利用它的这次乔迁,演绎了一出“本土就是力量”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