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一直呆在景德镇。用景德镇的瓷器餐具吃景德镇的饭菜,喝景德镇的水。我从来没有和景德镇这样亲密无间地相处超过三天。
在我的记忆中,景德镇除了花瓶和碗碟之外,就是艺术家了。他们在景德镇制造的瓷器上挥毫泼墨,绘就千古绝品;他们用泥土做坯,用刀在上面雕刻人生,雕刻属于景德镇的艺术和历史。但是自始至终,他们没有感动过我。
然而当参观完台资企业法蓝瓷公司的工厂和展厅之后,我第一次震撼了。这家生产陶瓷餐具、烟具、酒具和茶具等各类产品的工厂,彻底颠覆了我一贯以来对景德镇的印象。在法蓝瓷,随处可见烟缸、花瓶、茶杯、酒壶和各种碗碟,但是看到的却不是我们平时所见的景德镇风格。无论从造型设计、功能设置、上釉技术和色彩运用上,法蓝瓷都非常大胆,从古代皇袍身上的图纹到法国时装模特原型,从餐桌上的日常器具到仿古衣柜的门板,从台灯罩到一些我们无法想象可以用陶瓷表现的地方,只要能用陶瓷制作或能够表现陶瓷魅力的任何可能,法蓝瓷几乎都能表现出令人吃惊的创新设计。碗不是碗,器皿不是简单的容器,它们在法蓝瓷的“手”下成了我们无法想象的千奇百怪的形状,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只要你稍微转变一下思路,你也可以做到。
问题在于景德镇本土的瓷器厂没有“转变”思路的习惯,而不是他们不具备转变思路的能力。他们习惯了一贯秉持的技艺和造型,中规中矩,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但是法蓝瓷不同,同样是生产日常生活需要的陶瓷器具,但他们却拥有专门的产品研发、设计队伍,而且常年高薪聘请高级釉料专家担任公司终生名誉顾问,从事法蓝瓷专用色釉产品的开发。一套印有古代皇帝龙袍图案的餐具可以叫价29万并热销海外,一个烟缸可以卖到2000美元,为什么?
因为他们通过结构创新、釉色和图纹的创新,最终转变到功能创新和价值创新,这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只有不断运动才可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在诗歌界也有句话叫作“工夫在诗外”,意思是一味关在家里写诗,苦思冥想,憋了半个月才写出一两句好诗,其他大多数是空虚华丽的辞藻。真正的诗人是要走出书房,进入生活,甚至进入苦难的,因为没有亲身体验的诗歌是空洞的。同理,无论做陶瓷还是其他产品的开发,都应该要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用创新来不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在景德镇,法蓝瓷没有闭门造车。他们融汇西方与中国古代、现代各类元素开发产品的结构和图案,他们根据人类生活需求和意识需求改进产品的功能,哪怕是非常简单的陶瓷器具,照样可以做到令人意想不到而拍案叫绝。这就是创新的力量,最终成就的是法蓝瓷品牌,成就的是成交价格的不断上涨甚至成倍飚升。这也是为什么它一套餐具的价格可以购买几个集装箱普通景德镇餐具的重要原因。实际上,这个道理同样可以在建筑陶瓷的洁具和瓷砖中成为产品创新、价值提升的重要依据,像欧神诺陶瓷中的景德镇风系列、唯美的中国印象系列等等,都是通过产品开发的创新来扩大它的差异化,提升它的竞争力。
景德镇的陶瓷工业历史非常辉煌,曾经在景德镇市区境内高高耸立着数百座巨大烟囱,窑火生生不息,瓷器源源不断地销往海内外。然而在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中,转制的景德镇陶瓷厂没有把握机会,创新、创造产品的价值,而是一味抱紧自己的文化、历史和技艺来引以为豪,却错失了改革开放时期的市场化运作、产品与价值创新的机会。以至于在众多陶瓷产区的“混战”中疲惫不堪。在这之后,除了法蓝瓷的创新之外,广西北流的三环集团在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配套上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然而景德镇本土的陶瓷企业为什么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和影响呢?
不进则退!这是当今市场经济中的一条铁律。其实景德镇并不是工艺技术落后,也不是景德镇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而是缺乏产业思维的“运动”。景德镇不能仅是抱住文化和历史不放,以自己的技艺天天重复生产没有差异化“老产品”。走出景德镇看景德镇,走出功能性原始生产做研发创新型生产,这才是改变、提升的关键。因为景德镇陶瓷无论在发展现状上还是企业的主观思维上,都需要大量的“运动”,不能在停留在一种师承、一种风格、一条路子、一团和气的尴尬局面。
同理,建筑陶瓷也是如此。未来谁在产品和思维的创新运动中最为活跃,谁将是佼佼者,即使被人跟风模仿,但你别忘了,在这样的过程中你的品牌与核心竞争力一定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