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桂英(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景德镇女陶艺家协会会长):历史上,陶瓷美术与中国绘画有着亲密关系,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明清以来尤其明显。陶瓷美术主要在器皿上适应装饰,直到瓷板画出现后,便有更多画家将中国水墨山水、人物、花鸟等,移植到瓷板画上。民国时期的珠山八友,有大量不同尺寸的瓷板画留存至今,这些画在构图、配色方面大多仿工笔或工兼写的中国画,清代“四王”的山水,任伯年的花鸟,费丹旭的仕女等等,都是景德镇陶瓷艺人学习的样板。但将这些样板画搬到瓷器上必须经过艺人的再创造,要适应陶瓷原材枓,构图上与器物造型相宜,所以不能以纯图画的形式照搬,如果运用不好很是难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陶瓷美术在创作上有更多的优越条件,这些也许是中国画难于做到的。陶瓷画虽然吸取了中国水墨画的技法和艺术表现形式,但是瓷器本身有着宣纸难以企及的长处,如瓷器的光亮细滑,色彩的晶融透明的美感,尤其是适合于长期收藏及陈设,这些,是纸画、绢画都不能达到的,这也是一些艺术爱好者喜爱陶瓷美术的原因,所以有人认为陶瓷绘画低于纸画档次,这也不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