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窗说钧(二)
北宋的中晚期,是钧窑迈入鼎盛的时期,而“官钧”则显示出这一时期最为精湛的创造。“官钧”专于“贡御”,按宫廷意愿生产,虽与赵宋皇家?自立?的北宋官窑、南宋官窑稍有差别,但以其地位之尊崇、产品之奇罕,自然显赫于世。
钧窑以釉色美名世,玫瑰紫、葡萄紫、海棠红、青蓝月白,流淌辉映,莹丽交融,着实令人惊艳,开了“印象派”艺术的遥古先河。
钧窑面貌独特,以华贵的气质独步天下。宋徽宗于汝瓷之外,选择了钧瓷,置于文房案几,摆放园林院落,用于餐饮席宴……想必是情有独钟?这位才艺高秉而又逍遥误国、结局悲惨的赵家天子,却提携了汝瓷、北宋官窑,以及这座北宋钧窑,“五大名窑”已得其半,在中国辉煌的瓷史上,载下不朽的功德。
有人认为钧窑发端于金元,还有人认为所谓“宋官钧”乃是明初产品,由此引起一些纷繁的论争。其实北宋“官钧”之后,“金钧”来继,而后“元钧”繁衍,北分南方诸多窑口仿钧,可谓遍地开花。再至明初,以当时高端的瓷器生产技艺,以金元连延的摸索借鉴,于是烧造出几乎不逊于北宋“官钧”的产品来,想也不足为怪。况且明宣德三年《宣德鼎彝谱》中,已将北宋“官钧”列入宋代“五大名窑”,当时距宋不远,料无大误矣。
景德镇明代仿钧卓有成就。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块“宣德仿钧釉盘”,蓝中透紫,紫中蕴蓝,仿佛霞晕满天,淳美不可言状;比起北宋“官钧”来,只是釉面窑变稍异,而器型之端庄、气质之高贵,却也毫不输让。
景德镇仿钧最为卓绝的时期仍为“清三代”之雍正朝。其时督陶官唐英爱重钧瓷,亲派其幕友前往河南研习钧瓷原料配方及烧造技术,而后在景德镇官窑内烧制仿钧瓷,一曰“仿宋如宋”,底足刻数号;一曰“仿宋有己”,底足署本朝款。产品比之北宋“官钧”,釉面更其光莹艳丽,器型更其坚致规整,象鼓钉洗套盆、渣斗等等,无不华美端方,极具皇家气派。
景德镇“清三代”仿钧,似乎形成一个庞大的派系:仿钧(仿宋如宋);雍正朝“炉钧”;窑变;乾隆朝“钧红”,直至上世纪“建国瓷厂”犹在延烧;乃至“建国瓷厂”的名釉瓷“三阳开泰”。这三百多年的滔滔流脉,都源自千年之前的“钧窑”。
钧窑瓷器,以美艳华贵的仪容愉悦着世人,又凭借一千多年连绵不绝的生产,滋养着一代代勤劳而坚贞的生灵,钧瓷——创造与美!
高鼎诗云:钧窑自古列“名窑”,烈焰腾空歌九霄。今夜南窗人赞叹,瓷工代代为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