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娈毫无疑问,已届古稀之年的陈轻舟如果没有遇到陶瓷,现在依然会在绘画的道路上孜孜求索。只是,他的人生体验可能会缺少那种只有在陶瓷创作中才能感受到的兴奋和期待。
当一件颜色釉作品经过炉火的煅烧,呈现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时,的确会带给创作者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相对于平画绘画创作而言,立体的、充满变化的表现方式,让陶瓷具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魅力。陈轻舟正是被这种神秘的力量吸引,成了一名“景漂”艺术家,其将国画版画技法创造性地运用于陶瓷绘画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语境,广受业界好评。有评论认为,陈轻舟丰富了景德镇陶瓷艺术表现形式,为景德镇陶瓷文化增添了新魅力。
一
1990年,身为齐齐哈尔书画院专职画家的陈轻舟来景德镇采风。彼时,为了一探陶瓷的奥妙,陈轻舟一头钻进了“为民瓷厂”,好奇地探究着陶瓷所呈现出的魅力,并有了在陶瓷上创作的冲动。最初,陈轻舟接触的是青花,让他没想到的是,这种看起来与国画相近的表现形式,并不容易掌握。这反而激发起了陈轻舟的兴趣,然而外出采风的时间有限,第一次与陶瓷的“亲密接触”很快就结束了。
此后,意犹未尽的陈轻舟陆续来到景德镇,意图解开青花之谜。哪知,随着探究的不断深入,他发现陶瓷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比纸画有意思多了,其工艺的特性,常常将这种魅力呈现得淋漓尽致,越发让他无法自拔。
2010年10月,年近六十、功成名就的陈轻舟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在景德镇租间房子,探索国画与陶瓷绘画融合的可能性。按照常理,六十岁对于中国人来说应该是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年龄,但陈轻舟认为,“艺术家没有年龄、国界、区域之分,整个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期待着我们去创作而 不是去重复”。
自此,景德镇的坯房、窑场,经常能看到陈轻舟挥料作画的身影。
二
最初,陈轻舟从难度最大的釉下彩创作开始,由于对颜色釉的工艺不是很了解,上釉的时候不是厚了就是薄了,总是达不到自己需要的效果。好在不久后,他就学会了“试照子”,从料行买来颜色釉后,他会将不同的颜色釉涂抹在一个瓷坯上,再放到不同的窑炉里试烧看效果。经过多次尝试,他已经能够熟练掌控釉料的厚薄,使之呈现出完美的效果。
在青花的运用上,陈轻舟凭借几十年的国画功底,创造性地将国画中的泼墨技法嫁接到陶瓷上,使纸上绘画与瓷上绘画融会贯通,形成了独具个性的泼墨青花。
除了材质的运用外,陈轻舟还特别重视器型的造型选用,一个好的器型能够体现一件作品器体造型艺术。陶瓷是立体造型的载体,具有典型的三维空间。瓷画在讲究笔墨的顿挫、连续、勾勒、晕染等技法的同时,也 利用了陶瓷综合材料及工艺的规范。陈轻舟不断努力寻找突破笔墨之间的局限,通过釉色的流变、釉变和窑变,制造陶瓷艺术融合国画艺术一体化效果。这种不断追求探索物象自然美和注重工艺之间的材质美,构成了瓷画作品技高一筹的艺术形象。
也因此,陈轻舟受到瓷坛泰斗、90岁高龄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的首肯,称其“作品很大气恢弘,有种黑土地的气势,同时又融入景德镇本土瓷画,相当不错”;与此同时,王锡良还认为,陈轻舟在国画领域已经有了很好的修养和基本功,加上现在对陶瓷有了更多的认识与领悟,相信他在陶瓷绘画界一定大有建树,对推动景德镇瓷画艺术发展非常有帮助。
2013年1月9日,由市文联、市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和和美美—— — 陈轻舟陶瓷艺术作品展”在景德镇市景瀚陶瓷广场隆重开幕。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特意为此次活动发来贺信。
此次主题为“和和美美”的艺术展上共有50多件陶瓷艺术作品,全面反映了陈轻舟近3年来的创作成果。《和为贵》、《鹤舞朝阳》、《喜事连连》、《池趣》等作品以梅花、荷花、丹顶鹤为题材,表现了和谐社会里人们的向往和追求。这些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鲜明北方特色的国画与陶瓷绘画相融合的作品受到参观者的高度评价,认为丰富了景德镇市艺术表现形式,为景德镇陶瓷文化增添了新魅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陈轻舟凭借着在陶瓷艺术上不断求索的精神,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是“景漂”艺术家中的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
对于下个阶段在陶瓷创作上的目标,陈轻舟早已经谋划好了。在他看来,艺术创作就是自我突破的过程,他会用继续借用陶瓷材质的特性,创作出更多最自然,最本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