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博会十年,相对于这座城市一千七百余年的制瓷历史,十年不过短短的一瞬,但就在这惊鸿一瞥之间,这座古老的城市完成了自己美丽的蜕变,成为影响世界的手工之城、艺术之城。
瓷博会因此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而艺术陶瓷则是排在最前的“头衔”。
这是一个需要“重器”的时代。华艺拍卖的瓷博会专场正是按照这一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拍品,得景德镇地气之灵,一大批“隐”在民间的名家重器将进入拍卖现场。
时间是个了不起的魔术师。
经典更需要时间的累积。
新中国成立以后,散落在民间的画瓷艺人纷纷进入了在艺术陶瓷史上具有不可替代地位的建国瓷厂、艺术瓷厂等十大瓷厂、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景德镇陶瓷学院等陶瓷研制、生产的各个单位。
民国时期人称“青花大王”的王步,声明遐迩的“珠山八友”成员徐仲南、王大凡、刘雨岑等继续进行个人创作,哪怕是在集体或国营瓷厂里也是保留自己的风格;还有一批在民国晚期已经小有名气,并在建国后取得更大成就的名家,如王锡良、毕渊明、汪以俊、余文襄、徐天梅、汪昆荣等也纷纷找到了各自的位置。
如今的泰斗王锡良曾自谦称“我是一个手艺人”,而正是这样一群“手艺人”,把传统的艺术陶瓷演绎到了极至,做到了至今都难以企及的高度。再加上成长于那个时代至今还健在并且十分活跃的70岁以上的名家,如周国桢、张松茂、王隆夫、戴荣华、王恩怀、李峻、黄卖九、李菊生等。
这是一串灿若星辰的名字,他们有的就读于专门的艺术院校,有的是名人之后,亲身领略过老一辈大师的教诲,又较好吸收了现代的艺术观念,经历过60年代的动荡、80年代的开放、2000年之后的盛世,他们从未放下过画笔,他们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中流砥柱”和一座座山峰。而“五、六、七”(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甚至成了收藏界的一个专属名词。
在这场拍卖会上,他们的代表性作品将次第登场。
以“7501”瓷为代表的红色官窑、文革瓷,除了与政治高度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之外,在那个“政治任务”高于一切的年代,举全厂之力,举全所之力,选最好的料、挑最好的艺人、用最好的工艺烧造一件作品是一件平常不过的事,这些作品出自部所、十大瓷厂美研室,代表工艺美术的最高水准,这些作品大多数不落款留名,但这些并不影响它们的价值,近年来,这些同样具有不计功本的“官窑”特质的瓷器一直是国内收藏家追捧的热点。
本场拍卖会上,回流了英国邦瀚斯、中国嘉德、中国保利等拍卖公司曾经拍卖成交的重器,让他们回流重复拍卖,是艺术品真正的价值所在和体现,它的价值重现或提升,给我们对陶瓷艺术品的未来更大的信心和践行。
本场拍卖会上,经典藏品神秘面纱的撩开让人期待。
景德镇是一个不设围墙的城市,历史上每一次变革都与大量外来工匠和艺人的迁徙有关。如今,景德镇已经成为吸引外来艺术家的最大磁场,是除了北京之外艺术家群落最为密集的城市。据不完全统计,几万外地画家活跃在三宝、雕塑瓷厂、老鸦滩、新都的窑场以及各艺术街区,其中不乏范曾、冷军、方力钧这样的一线艺术家。他们给古老的景德镇带来全新的理念与碰撞。更有本土的年轻艺术家扎根景德镇潜心创作,时间会给他们更多的磨练,他们是景德镇的未来和希望。由是,景德镇从工艺之城转身美术之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新一代景德镇和外地陶瓷艺术家,他们的创作也将亮相本场拍卖会,我们期待出现全新概念的“重器”。
我们将用一场精心打造的专场拍卖献礼瓷博会十周年,奉献一颗热爱瓷都和陶瓷艺术传播的赤子之心。
这个时代需要“重器”,更需要为“重器”的出现鼓与呼!
华艺拍卖简介
华艺拍卖
景德镇华艺拍卖有限公司经省商务厅批准,注册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公司坐落在中国陶瓷原产地景德镇昌江河畔。
以推动江西本土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为己任,以“尽心服务,珍惜所托,诚信经营”为理念,追求艺术品保真保值增值服务。立足赣鄱,面向全国,做中国最具品牌价值的陶瓷艺术品专业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