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勒线条、描绘枝叶……昨天下午,88岁的瓷坛泰斗王锡良,戴着老花眼镜,仔细地在一块瓷板上勾画着。当张文祥在瓷板上补画上了一个高士和送水童子后,王锡良感叹着说:“这板子能很快变成水就好,就能给灾区人民解点渴!”为支持本报和市教育部门发起的“我为灾区送瓶水”大型公益活动,两位国家级大师联袂创作,希望能给西南旱灾区的灾民多买一些水。因此,这幅瓷板画取名《送水》。 联手创作《送水》寓意深刻 昨日下午,王锡良来到张文祥下榻的半岛国际酒店。张文祥向王锡良讲述了本报推出的为“我为灾区送瓶水”的大型公益活动后,王锡良表示这是在做好事,大家应该联手推进。 年事已高的王老依然是那样的谦和可亲。 当他拿起画笔准备开笔时,还谦虚地对在场的人说“那我就在此献丑了”!王老开始了一笔一画地细心绘画。每一笔他都画得那么认真。在人们惊喜的目光中,充满精气神的松树在王锡良的笔下诞生了。 张文祥在旁边看得啧啧称赞。随后,他在王老画的松树下面,画上了一个穿红色衣服的高士,高士旁边是一位挑着水桶的童子。 这幅瓷板画是王锡良和张文祥商量后定的。他们一致认为,既然是为灾区捐水,就要贴合主题,因此,就以童子送水为画面,而且松树是常青树,一年四季都“不渴”,这也寓意为祝福灾区人民永远都有水喝。 当主体画面全部完成后,王老当场在瓷板画上题字“今天先生不喝酒,我要送水去”!这寥寥几个字,既诙谐俏皮,又寓意深刻,展示了王老良好的文学素养,更蕴含了王老为灾区人民送水的拳拳爱心。 好事就要大家做 张文祥得知本报推出“我为灾区送瓶水”大型公益活动后,主动提出义卖自己的作品赈灾。没想到昨天当王锡良得知本报这一活动后也非常支持。王老说,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是好事,我们都应该出手帮忙。于是才有了两大师联手创作佳作义卖赈灾的感人场面。 昨天作画后,王锡良拿起本报前天的报道看了起来。王老说,他一直很关注灾区,这两天新闻里都在播矿难和旱灾,西南的灾情很严重,灾民生活很困难,他也非常愿意帮助灾民。 当记者告诉王老,本报将用善款购买饮用 水送到灾区时,王老乐呵呵地说:“我这瓷板早点变成水就好了,那就能为灾民解点渴了!”王老心愿一定能实现,这幅《送水》是王老和张文祥爱心的见证,他们的作品价值连城,相信有眼光、有爱心的人士会伸出援手,支援灾区人民。 王锡良: 1922年2月出生于景德镇。幼年家境贫寒,12岁辍学随叔父王大凡(“珠山八友”之一,景德镇陶瓷美术名家)学绘瓷画。1952年进入景德镇美术合作社,2年后转入景德镇工艺社,随后进入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研究。王锡良1959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授予首批“陶瓷美术家”,1979年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为景德镇市首位获此殊荣者。1987年被评定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书画院院长。先后任景德镇市美术工作者 协会主席、景德镇市政协第四、第五届委员、第六届常务委员。在景德镇,王锡良被瓷界尊为泰斗,虽然已年逾88岁高龄,王老依旧执著于瓷艺,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 张文祥: 1961年生于西安,现任联合国文化总署主席、联合国文化总署署长,中国公益事业促进会副理事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国际艺术品资质评审官、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主席、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荣誉理事、张文祥美术馆馆长、西安中国画研究院院长。1989年资助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美展70万元,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为首要创始人,出版有《张文样中国画集》,在西安建有张文祥美术馆。并且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山东、四川、苏州、昆明、香港等地也拥有自己的创作基地和私家会所,在世界各国设有国际美联各国执行委员会。多幅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徐悲鸿纪念馆等收藏。作品《望故乡》参加北京国际拍卖会以136万元成交。是中国当代画坛成就卓著,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国著名书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