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故事主线是大清末年,经历太平天国、:二次鸦片战争后,大清国力式微。大清王朝把振兴大清经济和国威寄予在景德镇皇家御窑厂(简称皇窑厂)。 景德镇皇窑厂在大清督陶官吴振江的带领下,锐意进取,首次海外参展,就扬威法兰西,轰动整个欧洲。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大清朝官廷内部的倾轧、争斗的深入,远离大清官廷的景德镇皇窑厂也不能避免。 此时,日本帝国主义抬头,他们的目标是侵吞中国,但是在侵吞之前,他们制定目标,必须摧毁大清王朝——切可以与他们争锋的力量,为他们最后的军事占领创造条件。而此时的大清朝,能拿出手并与日本等世界列强一比高低的也只能是瓷业,这其中的代表便是大清景德镇皇窑。日本人自然把目标放在皇窑厂上,他们第一步是对大清督陶官吴振江拉拢利用,失败后,则从后台窜到前台,他们利用大清朝的腐败无能,勾结当地官府乌知县和地方恶势力,展开一系列的阴谋破坏活动,但是他们这些都被以吴振江为代表的正义志士一一击破。 · 这时的大清朝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日本军国主义者最后利用督陶官吴振江大儿子吴涛在日本参与革命党一事,买通大清上下官府,致使督陶官吴振江下狱,并把吴振江赶出大清皇窑厂。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领导的民国政府把吴振江从监狱中放了出来,并盛赞吴振江,但是吴振江一时对孙中山领导的民国政府怀朽极大的抵触情绪,心中只有他的大清皇帝;:当吴振江从民国中看到希望,主动请求回到皇窑厂,参与民国建设时,却逢袁世凯复辟,军阀混乱,孙传芳割据江西,并把皇窑厂卖给日本人,吴振江再次绝望,他也从皇窑厂再次被赶了出来。 · 吴振江虽然被赶出了皇窑厂,但是军阀迫于景德镇商会和民众的压力,把大清皇窑厂一分为二,吴振江团结景德镇商会和广大皇窑厂窑工保下了皇窑厂,但是皇窑厂所属的高岭瓷土矿厂却被日本人控制,进而一步步地控制着景德镇的瓷业经济。 但是,日本人并不满足,他们要把吴振江等人赶出皇窑厂和景德镇,彻底控制中国景德镇瓷业,并为他们军国主义服务。在他们控制不了的时候,则挑起景德镇瓷业内部的帮派斗争,企图彻底破坏和消灭大清当时唯一的还有生机的产业——瓷业,可是他们的阴谋最终还是被景德镇瓷业人识破,计谋没有得逞。 ,此时,中国“五四”运动爆发,吴振江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思想也得到了巨大转变,面对日本人在景德镇的横行霸道以及给瓷业带来的灾难,吴振江他们忍无可忍,自觉地站起来,团结皇窑厂和瓷业商会中一大批爱国志士奋力反抗,他们在共产党和民众的支持和帮助下,最终得以把川岛为首的日本军国主义者赶出景德镇,并使景德镇镇这座古老的城市第一次回到了瓷业人民的手中,让瓷业人民看到了希望。 《最后的官窑》塑造了主人公吴振江、老艺人汪叔凡、姜雪、秀娟、法国青年华莱士、日本商人山田、川岛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该部小说以大清皇窑厂为背景,以吴振江家庭为基点,通篇按吴振江从一个对大清皇帝无限忠诚、性格保守,再到消沉,最后到奋起抗争,并把自己终生献给景德镇瓷业的这一全过程来演绎。(作者为江西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评论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