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道路上,凡属于活得最累的那一段,常常会留下最有意义的一笔。不管是累身还是累心,付出的越多,生活给予的回报也越多。”我是上海人,却与瓷都景德镇结下了不解之缘。文革期间,我随百万知识青年下放,来到了江西乡村。在农村的八年艰苦磨练, 我不仅锻炼了体魄, 也深深爱上了乡村的山水村庄, 尤其喜欢山野里的小动物。
一九七六年,我考上了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在周国桢等教授的培育下,掌握了陶瓷艺术造型、设计,在陶瓷装饰中,得到熊钢如、熊汉中、吴胜华等工艺美术大师的指教,走上了艺术创作道路。从一九九0年开始,我专攻陶瓷艺术中的动物题材,把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融汇到陶瓷艺术作品中。
我在创作动物系列作品以前,经过了一段观察、写生过程。为了仔细观察小松鼠的动态特征,饲养过小松鼠。朝夕相伴,写生作画,就会对动物产生感情,而感情又往往是灵感的源泉。
小动物与孩子有相似之处,都善良可爱。在作品中,我以拟人的手法来描绘小动物,把小孩子的活泼天趣与动物的野性相溶渗透,传统技艺和现代审美情感相结合。大自然中的动物千姿百态,而艺术家却能把动物的美妙瞬间动态,定格成永恒的艺术形象。达尔文说过: “不仅是人类,就是最小的动物也具有美感”。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动物与人类生活题材的作品中,我吸收了前人的技巧,既有民间艺术的“俗”,又有现代陶艺的“雅”。只有具有敏锐的眼力,掌握了动物的基本特征,吸收自然美的因素,才能创造出具有深刻意境的作品。
在釉上彩作品中,我用“丝毛法”表现动物的毛质感;在青花釉里红高温色釉综合装饰中, 采用干笔、湿笔相关结合的技法,把丝毛、皴擦、晕染等法并用,使动物的形态神韵栩栩如生。同时,利用高温颜色的“进窑一色, 出窑万变”的窑变效果,来表现山石、松树枝于的肌理感,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天成韵味。表现动物的生活情调,注重把动物的生态环境与动物习性相结合,把松林、池塘.山坡、草地与松鼠、雏鸭、小鸡等小动物融为和谐的整体,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感受。
人生的中年时期犹如金秋寸节,用自己辛勤汗水,浇灌出丰收果实的秋天,才会感到充实、有意义,才会感到艳阳高照、美景迷人。现在,我把自己的陶瓷艺术作品结集出版,献给帮助、关注过我的老师、朋友和喜爱我的作品的艺术收藏家、鉴赏家,就是想得到更多老师的指教。在我的作品集出版发行之际,即将迎来景德镇建镇千年庆典。我把自己的作品集作为一份薄礼,奉献给我的第二个故乡一瓷都景德镇,献给故乡的父老乡亲。 朱正荣 自叙 李申盛 编录
青花釉里红瓷板《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