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中心
了了亭商城
陶艺词典
影视中心
拍卖指数
网站首页
艺术文章中心
瓷器款识图库
藏品鉴证实录
陶瓷视频库
陶瓷拍卖指数
艺术家黄页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了了亭商城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陶瓷艺术研究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收藏真伪辨析
收藏品市场·故事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了了亭谈收藏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景德镇陶瓷新闻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名家作品欣赏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其他
民国瓷
建国后
太少红狮
茶壶专篇
桃花美女图案篇
晚清-民国瓷瓶篇
笔筒、帽筒类
盘形、碗类
罐类
杂件类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大师电话黄页
教授电话黄页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补充栏目
陶瓷300问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雕塑
青花
斗彩
粉彩
新彩
釉里红
颜色釉
古彩-五彩
综合装饰
现代陶艺
周国桢(教授)
戴荣华(国大师)
王恩怀(国大师)
汪桂英(国大师)
陆如(国大师)
吴锦华(国大师)
宁勤征(国大师)
郭文连(教授)
王安维(教授)
彭竞强(省大师)
袁世文(国大师)
戚培才(国大师)
戴玉梅(国大师)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李一新(省大师)
王秋霞(省大师)
秦胜照(省大师)
李磊颖(副教授)
刘乐君(副教授)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陈庆长(老艺术家)
杨杰 麻晓武(高工)
吴伟明(高工)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李云峰(高工)
胡达民(高工)
徐国明(高工)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赵坤(高工)
张万莲(高工)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王静(院校老师)
李申盛(高工)
汪则东(高工)
蓝磬阁
王金泉
江龙(高工)
刘远长雕塑作品
网文转载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陶瓷艺术家
仿古陶瓷精品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保持登录状态
没有帐号?
点此注册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
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艺术文章中心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
陶瓷艺术家
>>
正文内容
裸露的心灵———唐英艺术印象
作者:《瓷都美术家》张晓杰
来源:
了了亭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9日
【
收藏
】
【
查看评论
】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更多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唐英,重庆市人,1983 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现四川美术学院陶瓷艺术工作室主持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陶瓷艺术的教学研究和创作科研三十余年,著有《现代陶艺教程》《陶瓷工艺》《现代图案变化技巧》、个人作品集《唐英陶艺》、主编《四川陶艺》等刊物;论文有《传统制陶技艺在现代陶艺中的传承》《感受泥土的魅力》《传统陶瓷与现代陶艺》《不可避免的选择》等。八十余件陶艺作品参加十届、十一届全国美展及省市、国外展览,获得众多奖项,近一百余件作品在《美术》《美术观察》《装饰》《中国陶艺家》等美术核心刊物中发表。四十余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北京文化宫、四川美术馆及国内外知名人士收藏。个人艺术简历被列入《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中国艺术家名人录》《世界美术全集》《中国翰墨名人录》等艺术刊物。2001 年,担任《第一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展览和评比》评委;
2002 年,担任《首届巴蜀陶艺家现代陶艺大展》《四川省首届现代陶艺作品展》评委;
2003 年,担任《长沙窑变湖南现代陶艺展》评委;
2006 年,担任《中国现代陶艺展》评委;
2008 年,担任《中国现代陶艺展》评委;
2010 年,担任《中国现代陶艺展》评委。
裸露的心灵———唐英艺术印象
张晓杰
艺术是心灵的造化,所以做真的艺术家,第一步就是裸露心灵,回归童心和天真。裸露心灵的手段有多丰富,艺术就有多绚烂。
探讨心灵为何被遮蔽起来,或许哲学家比较有兴趣,但艺术家也不妨听听,虽然艺术家更热衷于揭露这层遮蔽。通常有这样几种说法:有人以为是遮丑。他们常常用人的身体做比方,说人的身体很丑,羞人答答的,于是“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因此,服装业向来高居衣食住行之首。他们认为,人生就是扮靓,扮靓的粉饰艺术更是占据了人类文明的一大块。但是西方艺术很早就用裸露身体的艺术手段象征心灵的裸露,并且证明了遮蔽的人体和心灵一样一点都不丑。有一种观点以为是遮羞,因为欲望难以启齿。还有一种误解,就是科学家,他们认为遮蔽的原因是人本能的自我保护,因为心灵太脆弱。其实,脆弱的不是人心,而是邪念,没有什么人比陶渊明丰子恺那种裸露心灵的人更坚强。佛家比较接近真相,认为是尘埃蒙蔽了,勤拂拭就好,但是原因不在人的意志范围之内,摒弃了人的能动性,而且怎么个拂拭法也不明说,何况各路宗教各有各的拂拭法门,最后只好去通神了。只有艺术家认为心灵之所以被遮蔽是因为她太美了,艺术家全部的工作就是去探寻和揭露心灵的美。
于是,艺术家探寻美的过程也就是裸露心灵的过程。人类社会越是物质进步,遮蔽心灵的物质就越坚硬,艺术就越是需要尖锐的洞察力。心灵被遮蔽的越深厚,探寻美的过程就越是充满了冒险。发现美的过程越是艰险,审美的就走得越远越高,眼光越大。审美一旦离开了繁花似锦的温室,艺术的手段就义无反顾地回归本初的质朴。
陶瓷正是一种质朴而象征性 极丰富的材料,它的极富骨感的胎体和温润肉感的釉色,天然地具有裸露的个性。陶瓷从物质文明的代表性载体到现代审美理念的表达,恰好成为艺术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因此,当代艺术转向现代陶艺作为突破性形式,不是偶然的。
唐英教授有今天的艺术成就,也不是偶然的。上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他就读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正赶上传统陶瓷现代陶艺转型、国际艺术领域正通过陶瓷这种传统工艺寻找突破的关键时期。1983年毕业后,唐英先生致力于创作和教学工作,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他敏锐地意识到,传统陶瓷工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持续扮靓的历史。回归陶瓷初创时期的状态,发掘人类童年时期的原始的制瓷工艺符合现代艺术回归天真,裸露心灵的理念,必然成为现代陶艺表现艺术家风格个性的最重要的艺术手段。
同时,唐英教授认为“现代陶艺从造型方法、泥料与釉料、工艺程序与传统陶艺有着血缘的继承关系;如辘轳拉坯成型、手工捏制成型、泥料和釉料的充分利用、烧制技术、以及以独件的形式和价值观念是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共同的特点”(见唐英《传统“制陶技艺”在“现代陶艺”中的传承》),这使他的创作既有深厚的传统根基,又兼具当代艺术的审美取向。
1985 年,唐英创作的陶瓷壁画《陶源》在北京展出,旋即获奖。作品追溯陶瓷本源的动作与作者裸露心灵的理念吻合,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是唐英教授艺术风格的奠基之作。
裸露理念贯彻在陶艺创作上,一个极富象征性的题材选择就是动物。假如说,希腊人善用裸体来象征心灵的裸露的话,中国人更乐意用不加掩饰的动物来象征人类心灵的裸露。唐英教授在动物题材上给予了充分的关注,鹰、马、犀牛、鸡、羊、鱼成为他作品中常见的系列。青花鱼系列对鱼的形象进行符号化处理,充满了新时期时代先民质朴的风格,他直接以《民族娃娃》为题的陶雕颇有回归人类婴儿状态的境味,成为唐英艺术语言的一个基本词汇。
唐英对回归天真、裸露心灵的尝试是多方面的。陶艺《化石难归海》《远古的遐想》《远古影象》等如鸿蒙初辟;《大地、火焰、美酒》则再现了酒神统治人类心灵的童年时代;《童年曾经用过的酒具》更是充满了赤子之心,发响天籁之音。
以赤子之心生活创作,每一个细节都是作者真性情的释放,处处皆真,处处圆融,毫无掩饰,绝不唐突硌硬。必然形成自成体系又极为丰富的艺术语言。唐英的艺术语言不仅包括形象、形式、构造的符合化,甚至笔墨习惯,刀刻技法,釉色控制以及捏塑手型的规律性定式等等,凡是可以表达作者个性的模式,无论空间还是时间范畴的范式都成为他的艺术元素,其中既有社会性的也有情绪性的。这是他最严格写实的题材,如《四川农民》依然反射着作者的眼光和灵性。以赤子之心生活创作,允许艺术家多方面探索尝试,无论题材、形式、艺术种类,甚至举手投足,都满怀着个性,鲜明着风格。唐英教授创作多元,陶艺、陶雕、壁画、油画、水粉画、竹雕等等,无不融会贯通。在这种多元支撑下,近年,唐英教授将主要精力转向瓷板画创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瓷板画与中国画和西人画似乎只有载体和颜料性质的差别,长期以来,一直多被陶瓷界艺人用以移植油画或国画。充分利用瓷板材质的特性,将瓷板画作为一种崭新的画种开展创作,是当前中国陶艺界一个方向,需要一大批具有深厚美学功底和熟悉陶瓷性格的艺术家贡献才华。在新的艺术形式前面尤其需要裸露心灵的赤子情怀。幸运的是,唐英教授正在为此做出某种开创性的工作。
所谓开创性,就艺术家而言,是本来之意。然而,在瓷板画上求创新,颇有难度。一些收藏家和艺人,却以为瓷板画与中国画和西画的差异,似乎只体现在载体和颜料性质上。殊不知,瓷板画不同于西画,西画不管是油画还是水粉画,都可以任意堆积颜料,每一个着色区都是一个小小的调色板,这便于捕捉大自然的光与色。也不同于国画,中国画无论工笔或写意,都善于刻画形体,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事物的形神风貌。瓷板画的工艺不容许任意堆积颜料,每一笔着色都有严格的工艺要求,因此对陶瓷颜料料性的把握必须在心中酝酿变化成熟,做到像国画对线条的把握一样胸有成竹才可落笔。因此,长期以来,瓷板画一直多被陶瓷界艺人用以移植油画或国画,难有创作。而唐英瓷板画的 突破在于,结合西画和国画的特点,克服瓷板画的局限性,使的瓷板画既具有西画摹写自然的特色,又具备国画胸有成竹、曲意写心的风格。这是以瓷为载体进行美术创作的必然选择。
从唐英创作的《昌河边的小路》《汉江弃舟》《河边余晖》《昌江春水》等瓷板画可以看出,他具备深厚的摹写自然的取材写生功力和捕捉事物形态的能力,同时又强调笔触,突出趣味,重视结构,夸张感悟,以心御笔,形神兼备。既有水彩画的透明感,又有油画斑驳厚重的亲切感;既有自然的光影变幻,又有以心造境的阴晴显晦。《赣秋小河》是一幅颇有版画趣味的风景画,线条厚重,力道分明,构图吸取国画背景稳重、主题斜出、静中有动、动中求静的审美趣味,是一次化无形为有形的有益尝试,从目前的陶瓷艺术界看,恐为第一人。
假如说,唐英教授积累30余年艺术创作和教学实践的经验,用丰富的创作果实和深厚的理论建树,为自己的艺术大厦打下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混凝土地基的话,那么,现在我们看到的唐英瓷板画就是这块地基上一座宏伟的建筑。
我们有理由期待这座建筑上最后被安装上的那颗明珠吗?
是的,我们有信心看到那颗生生不息、活力四射的裸露的心灵。
上一篇:
杨平:“拷贝”名人
下一篇:
沈书祯:作为隐居者的民间艺术大师
最新图文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