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吴康和其他陶瓷美术家一样,身心受到极大摧残。“文革”后政治清明,他经历了“文革”的大痛苦大磨难后,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尤其是瓷城这块土地辉煌的历史和现代沸腾的生活,更时时激起他用画笔去表露情感,去赞美生活的强烈欲望。他以执著的追求,使艺术生命在生命的黄昏获得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自由。1976年,吴康已年逾花甲,完全可退休在家颐养天年;可他认为这正是第二次生命的开始,于是又来到艺术瓷厂心爱的画室,继续走他光辉的艺术之路。《领袖人物系列肖像》、《十二花神l《吉普赛女郎》、《巴利斯的断想》及娇艳欲滴的花卉,灵气十足的走兽等等,一幅幅作品不断涌现出来。尤其是《领袖人物系列肖像》,吴康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将革命导师的肖像神情描绘得维妙维肖,形神兼备,令人叹服。而女郎、女神、花卉……无不显示着他娴熟传统艺术与西画技法结合的特点,与时代精神也十分契合。那恣意挥洒与精修细点交织显现出来的韵味与情致,便是作者一份温馨纯真的情愫和一颗向善向美心灵的折光。
一个深谙于传统文化之精深,默契于东方思维之灵性的艺术家,只有不断地融入现代审美意识,才能不失去本色而向更深的文化层次提高。为使西画风格和摄影艺术更完美地与中国瓷像画有机结合,提高瓷像画的艺术晶位,吴康在晚年更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想自己已年届古稀,来日无多,能在晚年给世人留下一些自己认为最好最美的作品,便也死而无憾了。于是在77岁高龄时,他克服老年性白内障困难坚持绘画,终于又创作出一幅《华清出浴》,这幅作品代表了吴康的最高水平。画面构图属中国式,杨贵妃娇柔丰盈的胴体在薄如蝉翼的轻纱掩饰下若明若暗,半隐半现的设色处理,融入了西画技法,使画面和人物形象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意境。 ·
步入老境后,吴康感到最苦恼的是视力严重衰退,这可恶的“白内障”使他面对瓷板力不从心。以前他的瓷像画基本上是以工笔为主,现在视力不足,于是决心改画“写意”,在表现手法上大胆融入自己的个性、特点。近年他创作的一批作品如《奔马》、《花卉四季图》、《黄山》等都有这一特色。如在《黄山》这幅作品中,他有意将主体一一峻峭挺秀的山势半隐半现在一片空灵坦白、简约飘渺的飞云里,突出黄山云海的风骨。平面素来倚托重物,而此画大幅度地单纯则无浮华累身,这…至浅至深的道理,正是在吴康晚年的人品作品中领悟到的。他不仅在山水、花卉、草木中寻求美的灵感,还爱从《西施与浣纱女》、《红楼十二金钗》、《古乐齐鸣》…·诸作品中去体现美的回归和美的追求,让观者沉醉于邃远清幽的历史氛围,去感受那灿烂而精美的古文化熏陶。另外,他创作的有一定数量的四条幅画屏《松鹤长春》、《鱼跃龙门》、·《鸡鸣富贵》等,更充分流露出他对美好事物向往的衷曲和乐观入世的精神。
就这样,多少个晨曦暮色,多少今夜阑人静,吴康忘了时空,忘了自我,或轻匀淡染或笔扬墨涂,沉浸于创作的快乐与痛苦之中……一幅幅作品问世了,飘洋过海了,可吴康心中又不满足了,他想光留下作品还不够,还要将自己穷尽一生心血所创造的“吴派画风”用文字写出来传给后世。于是他克服了文化低的困难,又潜心写起来。几个住在外地的子女看到父亲终日辛劳著书,几次想接他出来观光旅居,均被他婉辞。半年后,一部满蘸着他心血的约5万字、配有几十幅图片的《怎样画瓷像》初稿终于脱手。这部书的出版,将填补我国瓷像理论的空白。
有一年,杨成武将军到瓷都,慕名来到艺术瓷厂创作室参观,见吴康已70高龄仍在画室勤奋作画,便亲切地坐在吴康身旁,和吴康谈起心来:“吴老,你我同庚,年届古稀,对今后还有何想法、打算?” 。
“春蚕到死丝方尽,只要能动弹一天,我就要干一天。”质朴平淡的回答,蕴藏着老人对艺术的毕生痴恋、毕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