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景德镇堪称陶瓷艺术之都。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陶瓷”早已深深扎根在每一位市民灵魂的最深处;无论是谁,只要谈到与“瓷”相关的话题,他都能对你说个头头是道。随便在街头抓住某个不起眼的行人,说不定就是位对陶瓷有着独到理解的行家,哪怕此人并非是专职陶瓷从业人员。
譬如这位叫黄山的年轻人。
《瓷器》记者 王勇
黄山与“黄山”
2005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安系统工作,如今为景德镇市公安局一位普通人民警察。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会将他与艺术联系起来吗?
可是黄山不仅与艺术有联系,甚至可以说他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能用“如胶似漆”这四个字来形容。被朋友称之为“英气逼人,有鸿鹄志”的黄山: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研究生,身为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景德镇陶瓷协会会员。
记得2000年,学有所成的黄山,其作品刚在景德镇陶瓷界亮相时,就获得了“后生可畏”的称赞。随着年岁渐长,黄山的陶瓷绘画艺术功力也日益深厚,以至于一位来自香港的知名艺术品收藏家,于2007年来到景德镇,无意中看到黄山的一副陶瓷作品时,用“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予以评价。
收藏家用于评价黄山的这句话,恰好是文人骚客赞美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黄山所用的话,此黄山与彼“黄山”虽有不同,但拿黄山这个人的陶瓷艺术风格,与名山“黄山”相比较,倒不难发现其中的契合之处。
就像黄山作品构图的错落有致,与“黄山”72峰的巧然天成;就像黄山作品的险峻深邃,与“黄山”三大主峰的峭壁幽谷;以及黄山作品中并非刻意、却无时无刻都流露出的那种人文意境,与人们赋予“黄山”的文化内涵更是惊人地一致。
朋友们曾这样取笑黄山,说他名字取得好,所以把“黄山”的灵韵之气给“偷”去了不少,这才成就了黄山这个人的艺术生涯。
学海无涯苦作舟
才届而立之年的黄山,为何能取得令老前辈都为之赞叹的艺术成就呢?这也许能从黄山最喜欢的一句座右铭中,得到解答,那就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997年,黄山进入景德镇高专美术系,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卖九。黄山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如海绵一般吸收老师们传授的知识,而且为了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他还有意“赖”在黄卖九的办公室里练习国画。勤奋好学的黄山也得到了黄卖九的认可,欣然将自己对艺术的体会,灌输给这位年轻而上进的学生。
2000年毕业之后,黄山已初步确定了自己的陶瓷绘画作品风格,那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绘画技艺进行有机的结合。但黄山认为两者之间固然可互相借鉴,但要做到融会贯通,还必须再下点苦功方可做到。于是他到江西师大美术系(本科)以及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班继续深造进修,并凭借过人的实力,考入陶瓷学院并成为宁钢教授的研究生。
为了让自己的绘画艺术迈入新的境界,黄山颇有点古代文人的“癫”性。他认为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尤其是国画艺术,是一座永远都挖掘不尽的宝库,因此,他如痴如醉地沉浸于其中,乃至到了不可自拔的地步。
为了研究明末清初“京陵八家”之首龚贤的国画技法,黄山可以对其《木叶丹黄图》、《溪山人家图》等代表作影印品看上数小时之久,并将这位把中国国画积墨画法引入前无古人新境界的绘画大师,视之为“与之神交便有所得”的良师。为了临摹龚贤的画作,黄山经常数日不出家门,画成一幅便撕去一幅,因为他认为“已画好的作品永远不会是自己最好的作品”。
某一日,黄山在读到龚贤的著作时,看到这位大师提出的“借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的观点,顿生耳目一新之感。于是,黄山不再对龚贤“从一而终”,而将眼光逐渐拓展到了擅长花鸟画的齐白石、中国画与油画皆精的吴冠中等人身上,力图通过更为广泛的艺术涉猎,达到“习百家之所长,成一家之境界”的目的。
上帝是公平的,他对每一位甘于付出的人,都会给予与之相对应的回报:
2001年,黄山之父黄洪翔所开设的百盛艺术画廊,将由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高专等高校师生送来的陶瓷作品,进行严格挑选之后,送到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地,举办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亚洲的艺术界同行们,在看到黄山的作品后,纷纷对其深厚的艺术功底与年龄的“不对称”,表示出了惊讶;
2002年,由黄山创作的梅花瓷板画作品《香远》,被泰国政府某高官以高价收藏;
2004年11月,由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世界艺术家协会和世界华人交流协会联合主办,历时一年的第八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所对外公布的国际金奖艺术作品名单中,黄山的新彩粉彩结合瓷瓶《清山新雨》、《涧水溪流风不绝》赫然在列;
2005年,黄山创作的瓷板画《新芽》,于当年举办的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一次重大艺术赛事上,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并获得银奖;
2006年,黄山的《冷月》荣获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艺术陶瓷精品展区国际博览奖金奖;2007年,其《南国风情》荣获2007年庆香港回归十周年《紫金杯》大奖赛金奖;2008年,他创作的《春光暖万家》获得当年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奖赛金奖。
至于他创作的《冬韵》成为香港艺术展览中心的收藏品,多件作品被国家文化部出国展览处处长田福会带往世界各国巡展,也早已成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界脍炙人口的佳话。
多家媒体都曾对黄山进行过专访,谈到成功的原因,他认为除了对于艺术永无止境的追求之外,家庭环境的熏陶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陶瓷世家培育出的陶瓷人
如果说黄山出身于陶瓷世家,这种说法一点都不夸张。
对景德镇近代制瓷史有过研究的人,想必都听说过位于龙缸弄的“黄利记”。它是清末时景德镇最著名的龙缸烧制作坊,而该作坊就是由黄山的曾祖父所创立。黄山的爷爷黄家骐,不仅国画、书法以及陶瓷釉料配制样样皆精,还擅长陶瓷雕塑人物的创作。
但对黄山艺术生涯影响最大的,当数他的父亲———著名画家黄洪翔。如果没有这位曾任景德镇市陶瓷壁画厂厂长的合理引导,黄山认为自己也许就达不到今天的艺术高度。据黄山回忆,父亲当年多次主持参与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张松茂、徐庆庚、戴荣华等人在全国各地陶瓷壁画设计创作,年幼的他经常跑到壁画厂,站在这些大师的身后看其作画。
年幼的小黄山,在这种浓厚的陶瓷艺术氛围中成长,耳濡目染之下也兴致勃勃地拿起了笔,对着“小人书”在白纸上画起了人物。黄洪翔惊讶地发现,尽管儿子年龄尚小,没有进行过科学而系统的绘画训练,但画出的连环画人物却似模似样,于是下决心要将儿子培育成材。
用黄山的话说,黄洪翔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父亲。而现任百盛艺术画廊艺术总监的黄洪翔,至今仍对黄山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哪怕儿子已进入与艺术“不搭界”的行业,父亲仍要求黄山不能放弃对陶瓷艺术的继续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