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姗姗来迟”,一个女儿为父亲举办的纪念画展,让一个被现代工艺美术史忘却的人物就此浮出了水面。
《瓷器》记者彭禹旺
彭友贤的人生很短暂,但亮点很多;他在景德镇的时间不长,但贡献极大。
因此,原中央美院院长常沙娜认为,应将彭友贤载入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史;原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长杨自鹏认为,要继承和发扬彭友贤的事业,把中国的陶瓷、工艺美术和文化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出身旺门
1906年11月5日,鱼米之乡的饶州府余干县玉亭镇,彭泰轩的家中突然响起了一串喜悦的爆竹声。台阶上,一女子看着满地红屑,贴着手中所抱幼童的耳朵轻声说:“友仁.你妈给你生弟弟了。”
彭泰轩是余干县立图书馆馆长彭昌言的儿子,其本人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当天,妻子江四姑为他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取名为友贤。此时,大儿子友仁满3岁。5年后,妻子又生下季子友善。
这一切于彭泰轩而言,只是当时财丁两旺的喜悦。他没想到,三个儿子后来一个个出类拔萃,成为丹青妙手和国家英雄,是著名的“干越(余干古称)三彭”,为彭家光宗耀沮。
彭友仁是革命烈士,曾任闽浙赣省苏维埃宣传部长,大革命时期壮烈牺牲;彭友贤在解放后一直致力于美术教育,原南昌“八一大桥”就是他主持设计的;彭友善是三十年代全国美协发起人之一,其画作中西合璧,堪称典范,是江西继八大山人之后最卓越的画家。
其中,彭友贤与陶瓷事业有关深厚的渊源,曾在景德镇、萍乡两地陶瓷部门担任过要职,在陶瓷艺术方面有极高的造诣,对景德镇陶瓷改良,促进我国陶瓷现代化等作出过卓越贡献;
四处求学
彭友贤自小就酷爱美术,能诗善画。他的这种爱好与特长,和兄长彭友仁攻读方向的影响有关。
彭友仁是学美术的。1922年,19岁的彭友仁考入上海美专。去上海读书时,他将两位弟弟一起带去求学。
在上海,彭友贤顺利考入了上海美专的初师部,跟随刘海粟、汪声远、诸闻韵(又名诸乐山)、潘天寿等国内顶级名家学习国画。
3年以后,19岁的彭友贤从上海美专毕业并回到了家乡余干。
1928年,彭友贤又考少、杭州国立艺术院国画系,继续师从潘天寿,成为该校第一届毕业生。在杭州国立艺术院学习期间.彭友贤被潘天寿视为高足,推崇备至,担任学校国画研究会主席。
1930年,彭友贤与吴之翰、吴作人兄弟及吕霞光等人同船赴法国留学,进入巴黎国立美术院,攻读图案及装饰美术。
1932年,彭友贤留学结束回国,于1933年赴开昌艺专任图案及国画教授,1935年应邀赴北平美专任国画教授。
结缘陶瓷
彭友贤去北平美专任教是1935年的春天,教学半年后的当年秋天,他从北京返乡探亲。
彭友贤的返乡,对江西而言是一件大事。得知这一消息后,有关方面的领导便专程赶到余千县,对彭友贤进行了执意挽留。
之后,彭友贤被聘任为南昌市委员会技正(即总工程师);兼任江西美术事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在南昌任职期间,彭友贤主持设计并建成了南昌赣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中正桥(南昌八一大桥的前身)。这是一座木桥,主攻图案的彭友贤让人在栏杆上刻上了各种图案。此外,他还主持规划和设计了南昌市各区布置图。
1936年,看到江西瓷业过于守旧,设计、装饰非常落后的现状后,彭友贤主动放弃了原来的优厚待遇,先后深入景德镇江西陶业管理局、萍乡瓷厂等陶瓷相关单位工作,任美术设计室主任等职,自此与陶瓷结缘。
改良陶瓷
在景德镇期间,他一直致力于陶瓷艺术研究,中国陶瓷改良、国瓷现代化倡导等工作,并为之作出了卓越贡献。
1936年来景德镇陶业管理局任职后,彭友贤一方面收集历代瓷器式样及装饰画,汇编成册,一方面着手设计并制作适应现代化需要的各种新式样,以作瓷器改良的范本。他所浸计的瓷器样式以简单美观、实用、经济为原则,并注重推广。
彭友贤还经常组织景德镇技术优良的画工,给予切实的指导,以提高他们的技能,培养了大批技术艺人,这些人后来都成力了江西瓷业的中坚力量。
随着战争需要,彭友贤率领景德镇优秀技术艺人,转移至萍乡瓷厂,大力发展改良瓷。抗战胜利后,他又回到景德镇,矢志不渝地继续进行瓷业改良。在改良陶瓷的过程中,彭友贤做了不少发掘工作。后周世宗柴荣的“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捉将来”的“雨过天青”瓷釉,原本失传数百年,但彭友贤从发掘出的无数瓷片中研究出并恢复了那一种古瓷釉的制法,重造了“雨过天青”瓷。此外,彭友贤还设计研制了我国首台陶瓷加工机械设备——脚踏式制瓷车,辻瓷工们从此能站立操作,像踩缝纫机一样踩车作业,改善了工人劳动条件,减轻了劳动强度,消除了有史以来职业病的根源,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瓷业机械化奠定了基础。
由彭友贤设计的改良日用瓷,陈设品、纪念品数以干计,每次出品均力景德镇各大、小瓷厂作为改良样品抢购一空,对景德镇瓷业改良、工艺改革,推进国瓷现代化均作出了巨大贡献,成绩卓著,曾受到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明今嘉奖。
在景德镇期间,彭友贤著有《景德镇瓷业杂记》一书流传于世。1945年,他在景德镇集资创办了中国瓷厂,遗憾的是,这家瓷厂因货币贬值,资金枯竭,于1948年初倒闭了。
精心创办的瓷厂倒闭,彭友贤因此身心严重受挫,积劳成疾,之后便应留法同学程兆熊之邀去了上饶铅山鹅湖信江农校担任教授并修养。
1949年4月,由于病情发作,年仅43岁的彭友贤带着横溢的才华相对陶瓷发展事业未了的雄心而英年早逝,
才华横溢
在杭州国立艺术院学习期间,彭友贤的突出除了表现在担任学校国画研究会主席外,那时便以画虎和画牡丹而闻名。1943年,他便在上饶成功举办了“百虎画展”。
彭友贤既是一位国画家,又是图案美术家和陶瓷艺术家。他在国画和图案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国画作品结构严谨、运笔苍劲、设色清逸、气韵生动、栩栩如生。在北平任教期间,齐白石见了彭友贤的《松鹰》、《柳燕》等,便赞叹不已,认为他的作品“意境清新,具有独到的风格,功力不在吴昌硕之下”。
一生虽然短暂.但彭友贤创作极丰,国画作品数以千计,《白鸽》、《牡丹》于1937年入选全国第二届美展。曾在武汉、南昌、上饶、余千等地成功举办多次个展和联展。
在图案方面.彭友贤注重实践,对景德镇陶瓷设计与装饰的改进作出了很大贡献。在中国瓷厂期间,彭友贤为国家设计制作了一批送英、美首脑的礼品瓷,在国际上获得良好的声誉。1946年,为庆祝抗战胜利,他设计制作了成套的“胜利”餐具。彭友贤和弟弟合画的国画《全民雀跃庆和平》,联同“胜利”餐具由政府作为国礼赠给美国总统杜鲁门及特使马歇尔。次年,英皇室伊丽莎白(后英国女王)结婚,中国政府的贺礼为绘有“双龙戏珠”和红双喜精美图案的特制餐具,也是彭友贤精心设计制作的。这套礼品瓷颇受欢迎并致中方以答谢信:“高贵华丽的中国瓷器餐具……我非常喜欢它们的图案设计,此外,这些瓷器质量之高.恐怕只有中国才能生产出来……我们无法形容我们内心的喜悦。”这套礼品瓷现分别收藏于大英博物馆温莎宫周末餐具室、温莎堡皇家艺术收藏馆及白金汉宫,并记载在《皇家百科全书》上,为国家争得了至高荣誉。
2004年,段海群(原名彭倩莉,居北京)在中国美术馆为父亲举办了一场“跚姗来迟”的彭友贤先生纪念展,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原中央工艺美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常沙娜,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顾问王琦,彭友贤挚友中央美院教授曾竹韶,同窗好友艾青的夫人高瑛等人不顾年迈(最小的67岁,最年长的92岁),参加了这个活动。
常沙娜情绪特别激动:“我们的现代工艺美术史忘却了一位我们工艺美术的先驱者,那就是彭友贤先生。彭老先生是学图案的,后来在景德镇从事我们中国陶瓷的改良工作,做了很了不起的重要的设计。”
时任中国陶瓷协会会长杨自鹏也出席了这个活动的开幕式:“我们不但要缅怀和纪念彭老先生,而且要继承和发扬他的事业,把中国的陶瓷、工艺美术和文化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爱党爱国
除了在绘画和陶瓷设计方面表现了出了横溢的才华外,彭友贤更值得我们记忆的是,他为新中国的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彭友贤的红色渊源与长兄彭友仁有关。彭友仁在上海美专就读期间,便积极参加学生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1927年5月,在家乡任教的彭友仁参与组织了玉亭中学学生的反蒋示威游行。1932年春,彭友贤担任国民党余千县第六区区长,8月份,因秘密参与发动罗英部起义,遭国民党政府迫害,离开余千,赴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工作,任《工农报》编辑、省苏维埃政府文化部画室主任。1934年,因肃反扩大化被错杀于横峰葛源。全国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在上海就读时,方志敏赴上海养病并进行革命活动,当时,便是住在彭友贤三兄弟租住的亭子间,并因此而让彭友贤结识了罗英、赵醒依等革命先辈。“五卅”惨案发生时,在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枪弹威胁面前,彭友贤挺身而出,宣传演讲于最前线。
1925年,从上海美专毕业返乡后,彭友贤便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青年会参加组织革命工作。在法国留学期间,积极参加由中共旅欧支部领导的一系列革命活动,他还设法通过秘密途径,从苏联弄到进步电影《夏伯阳》,组织在法留学生观看。1931年“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在巴黎的中国人的义愤,彭友贤曾率领留法学生、工人、华侨三万余人在巴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冲击日本驻法使馆,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但他本人却因此被法国当局逮捕,后经营救获释。
在法国,彭友贤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2年,留法回国后,彭友贤又在兄长彭友仁的带领下,与罗英等人一起从事地下革命活动,由赵醒侬领导并单线联系。1937年抗战期间,时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同志来到景德镇,通过地下党员张云樵(后曾任南昌市市长)找到彭友贤,并住在江西陶业管理局的实验所。陈毅也曾留学法国,因此而向彭友贤借了几本法文书籍,两人志趣栢投,交往密切、友情甚深。赵醒侬牺牲后,彭友贤便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尽管如此,但他始终在寻找党,党也曾派人找他,苦干没有结果。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央主持轻工业的黄炎培先生就派长征千部黄永辉(当时为江西省军代表)专程到余千找彭友贤,邀请他赴北京参加主持全国瓷业工作,遗憾的是此时彭友贤已病逝。
1953年,陈毅曾为向他了解情况的彭友贤子女回信高度评价:“你们父亲彭友贤同志是我党的优秀党员。”进步正直
彭友贤在艺术的交往中也极为广泛。除了在上海美专期间师从刘海粟等国内顶级名家和共同赴法留学的同学外,他在杭州国立艺术院就读时,便曾与后来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雕塑家曾竹韶同处一室。在曾竹韶的《忆友贤》一文中对此进行了介绍,两人曾在法国留学时相会于巴黎,那时他与诗人艾青同处一室。
在北平美专任教期间,彭友贤与齐白石、秋园、沈士庄(后改名高庄)等人都有较深交往。此外,他还与雕塑家刘开渠、油画家常书鸿、音乐家贺绿汀等人交往极深。
“文革”后,段海群偶然见到了吴作人,得知老先生将彭友贤的国画推荐到了中国美术馆收藏,于是便找到曾是父亲同学的馆长张谔。经张谔提供线索,段海群又几经周折找到了父亲生前的同学与好友曾竹韶、艾青、刘开渠、常书鸿,这些老人得知彭友贤旱逝后,都黯然神伤,都认为彭友贤不但才华横溢,而且为人正直。
本文的撰写非常感谢市文化(文物)局白光华。
国庆长假之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育贤向记者转交了一份彭友贤女儿段海群关于其父亲的回忆文稿,希望能够报道。由于文稿内容较少,所以事后我与段女士取得了联系,希望能够获得多一点资料。
事情极为凑巧。在等待段海群提供材料时,我突然接到市文化局文物科白光华的电话。原来,清华教授张守智来担任2008首届景德镇日用陶瓷产品创新设计大赛评委时,和市长李放谈到了彭友贤,认为此人对景德镇陶瓷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对此,李市长十分重视,要求市文化(文物)局进行深入了解。之后,便有了白光华前往北京拜访段海群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