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颖:
景德镇学院副教授,陶瓷艺术设计硕士,陶瓷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景德镇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新芽》获2011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作品《夏荫》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收藏。
作品《红髻》被江西省博物馆收藏。
作品《听风细雨》被江西省工艺美术馆收藏。
作品《春山如意近如遥》获得江西景德镇第五届陶瓷艺术百花奖三等奖,并被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收藏。
2013年作品《听风细雨》获“2013年迎新春江西省工艺美术优秀作品比赛”金奖。
2012年作品《古藤新芽》获“2012江西省迎春美展”银奖。
2011年作品《绽放》获“2011江西省数字艺术双年展”一等奖。
2011年作品《舞》获“2011江西省数字艺术双年展”一等奖。
2011年作品《天空之城》获“2011江西省数字艺术双年展”二等奖。
2008年作品《壶意系列》获“2008年江西省青年艺术设计双年展”三等奖。
2008年10月撰写的《西洋绘画的审美理念对清代雍、乾时期粉彩装饰的影响》获得江西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三等奖。
2008年作品《清新世界》获“2008年江西省青年艺术设计双年展”优秀奖。
2007年作品《Temptation City》荣获第三届江西省数字艺术设计专业作品展三等奖。
六月荷
撰文:念北
六月,水气弥漫的清晨,阳光轻抚过荷塘,照见那一抹醉心的沉静。一切在瓷板上定格,越加的淡雅、纯粹。画里的荷花忘却了环境的纷扰,抛开了本有的娇艳,诗意的绽放着。画家读懂了它的心,给了它最为干净的空间,它自顾自的开着,再不沾染一丝俗气。
冰心说:“人的一生应该像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不可”。假若存有那“才、情、趣”般的心性,握素笔,无听杂乱扰于耳,即使世界粗粝,也可用那敏感的心寻找一份美好。
我们无法抛开艺术家孤立的谈及艺术,艺术家是比普通人更加生活化的一群,个人的综合素养和人生经历决定了其作品的深度和价值,一些生活中微末的感受,如果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去放大,也就成了一件作品。
青年艺术家高颖的作品就是她对于生活感悟的情景化表达,会给人一种纯粹、沉静的感觉,纯粹到只要静下心来读,就能读懂作品读懂她。《六月荷》系列作品,气氛烘托的恰到好处,给人以诗意的联想,就像传统水墨画里的留白。女子如花当如荷,却不知这作品里隐藏了多少作者本人的影子。系列作品里的情感表达就像电影故事里的脚本,一个画面结束,另一个画面开始,细微的情趣贯穿始终,缓缓地讲述着花儿一样的人生。
陶瓷绘画毕竟不同于其它绘画形式,绘画语言的个性表现总绕不开工艺的研究与探索,以至于,很多人会忽略绘画本身,而过分去强调工艺。高颖觉得自己的画是自身情感的表象,她喜欢用一些自然的肌理,喜欢最为纯粹的东西,画面就是她生活情感的自白。绘画语言、陶瓷工艺、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无谓主次轻重,这种相互的依赖与支撑,是那么的自然,没有一丝牵强。
每每细看,在她的画里总能找出些“禅”意,画面中形与态,在于她来说:“眼里的有形,总是干扰人的心,形态各式,妄加评断美丑优缺,无形的心性却是潜于底。但凡有形视为无形,那有形也实为无形,既然无形,那眼里的有形也无关紧要了……”
我问她信不信“佛”,她说:“不敢轻言‘信’,怕自己还没到那般虔诚,但又不能说‘不信’,因为坚信佛家教人有向善的心。生话的命题总是很宽泛、很大,但把它缩小了,就会特别的小。任何一个人做一件事情你不能去独断“对”或者“错”,但假若有一颗向善的心,我的心知道轨迹在哪,就怎么都不会偏差。这就像一棵树,你把杆子立直了,生长过程中即使会有残枝会有败叶,但这些败落的枝叶并不影响树的成长,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如果心的朝向对了,那就无谓于纠结是对还是错。生活可以是简单的,简单到你只要注意中间这根杆就可以了。”
高颖爱花,长期与花草为伴的人定有一颗善感的心,她总是感触于生活中的“枝微末节”。一朵小花,一点琐事,都能悟出些许道理。“工作室门口有颗树,半倚斜靠墙边,不知名,每到季节交替品性各不同,秋天结着小果那般鲜活,天气乍冷時又枝干老辣地抗衡严冬,春天一到便开着小花,少女般轻盈。应時应景都是刚刚好。不知时日长短,没有日历看时节,有这树,但凡季节变幻也能嗅出个大概……”
也许是感悟多了,她对画面情感的表达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细腻。她总能敏锐的捕捉到关乎情感的最为细微的东西。然后将一切倾注于画面。
《红髻》系列,就是表现了她对女人成长蜕变阶段的理解。从亭亭女子最初的一种清澈、柔美、纯净,后面慢慢成长,遇到可以相依的男人携手红尘,纵算光阴荏苒,也会以一种完美的姿态绽放,选一种优雅的方式老去……成长这一路,可能会有遗落,会失去很多,这是逐渐走向成熟的蜕变,但心底的那抹“红”一直延续,延续生命始末。
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颜色,她喜欢红色,红色是热烈的,而呈现在她的作品里的时候却多了一份沉静。比如《那抹色》系列,画面中“红”静静流淌,微妙的情感在其中肆意,由第一幅作品开始倾泻,情绪向外延伸,越加强烈,只不过她的表现形式比较沉静、自然罢了。
除了沉静、细腻的情感表达,她的画里还存有一种张力在生长,如《绽放》系列,热烈的色彩和任性的线条就像花儿们沉寂了太久,急迫地向外伸展。
得益于她自身的一种文人情节,高颖的画里,总能找到传统水墨的影子。就像生活中每有感触就会写些文字给自己一样,她曾写过这么一段话“把篮子里的几头大蒜,强塞进了水仙盆中,免得花儿在水中熙熙攘攘地那么勉强。时节没到,花儿未开,蒜头仗着自己碧绿,放肆到忘记了自己菜的模样,竟不知待到花开时,就要折了腰肢……”看似奇怪的念头里有着很深的哲理,这是一种很生活化的淡然,就好像她作品里的红色一样,虽然热烈却总是自然的流淌。
用纯粹的方式记录生活,一朵花,一棵草,一只蜻蜓,一片落叶,若是掺杂了情感,入进画里,片段也就成了永恒。艺术源于生活,重要的是沉淀的过程。就像艺术家本人写的那样“很想为自己写本自传,记录生命里的每段色彩,无需他人审视;老去时,自己慢慢翻阅,一把火烧成灰烬随风飘散,不留任何思念。害怕自己老去忘记了每段曾经,直到临终也没有个完整片段,带着支离破碎烂成一捧土。快乐与悲伤,总会青春逝去,有限的辞藻记录这些零碎总那么牵强,那些羞于浮出的就让他继续烂于心,沉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