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中心
了了亭商城
陶艺词典
影视中心
拍卖指数
网站首页
艺术文章中心
瓷器款识图库
藏品鉴证实录
陶瓷视频库
陶瓷拍卖指数
艺术家黄页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了了亭商城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陶瓷艺术研究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收藏真伪辨析
收藏品市场·故事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了了亭谈收藏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景德镇陶瓷新闻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名家作品欣赏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其他
民国瓷
建国后
太少红狮
茶壶专篇
桃花美女图案篇
晚清-民国瓷瓶篇
笔筒、帽筒类
盘形、碗类
罐类
杂件类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大师电话黄页
教授电话黄页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补充栏目
陶瓷300问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雕塑
青花
斗彩
粉彩
新彩
釉里红
颜色釉
古彩-五彩
综合装饰
现代陶艺
周国桢(教授)
戴荣华(国大师)
王恩怀(国大师)
汪桂英(国大师)
陆如(国大师)
吴锦华(国大师)
宁勤征(国大师)
郭文连(教授)
王安维(教授)
彭竞强(省大师)
袁世文(国大师)
戚培才(国大师)
戴玉梅(国大师)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李一新(省大师)
王秋霞(省大师)
秦胜照(省大师)
李磊颖(副教授)
刘乐君(副教授)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陈庆长(老艺术家)
杨杰 麻晓武(高工)
吴伟明(高工)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李云峰(高工)
胡达民(高工)
徐国明(高工)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赵坤(高工)
张万莲(高工)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王静(院校老师)
李申盛(高工)
汪则东(高工)
蓝磬阁
王金泉
江龙(高工)
刘远长雕塑作品
网文转载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陶瓷艺术家
仿古陶瓷精品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保持登录状态
没有帐号?
点此注册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
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艺术文章中心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
高级工艺美术师、讲师
>>
正文内容
王燕:愿为高山脚下一点红
作者:青娈
来源:
了了亭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8日
【
收藏
】
【
查看评论
】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更多
王燕1974年出生,安徽黟县人,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系本科毕业,进修于南昌大学中文系,本科学历,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民间文化艺术家协会会员。
出身于陶瓷世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之孙女,自由耳濡目染,对陶瓷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得到祖父王锡良的淳淳教导和悉心指点,并跟随叔叔王采(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和姑姑王秋霞(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学习人物、花鸟。作品线条流畅、简练,用笔重韵,设色淡雅、隽永,画面庄重典雅,给人以清丽和甜美的艺术感受。在传统家族风格之时,亦有创新,选取江南常见的窗格、花灯,把江西秀丽的女子放置在古典的环境中,创作出装饰感强,唯美细腻的艺术作品。
世家传承的困惑与题解
出生陶瓷世家,就有了令人艳羡的无上光环、惹人忌妒的成功捷径?还是会承受无法超越的压力、难于突破的困惑?个中的复杂滋味,王锡良陶瓷世家第三代传人之一的王燕,也许最能体味。
一个有思想而执着的陶瓷艺术家,总是穷尽心力地鞭笞自己更上一层楼,而令王燕自苦的是,她想突破的,正是根植于她审美深处的家学烙印。经过两年的自困、思索、尝试,王燕终于领悟到,另辟蹊径并不意味着摒弃传承,她放下包袱,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个性与定位,而她的作品,也像她本人一样,少了焦虑和挣扎,多了一份闲适与欢快。
家学万仞山
这样的场合对王燕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参加现场创作时,不认识她的人,端详起她的画来,总是将信将疑地说:挺像王家人的风格。听到这话,王燕总是笑而不答。过一会儿,有认识她的人来了,会笑着指出: “这不是王锡良的孙女吗?”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一幅理所应然地点头而去。可是大家却不知道,王燕笑容背后的困惑,以及她心中对“理所应然”的抗拒。
一直以来,王燕画画的题材、构图、人物形象,乃至色彩,都是典型的“王家风格”。最初的几年,他人的赞誉让她满心欢喜,那时她觉得, “像家里人的东西挺好的”。然而近两年来,王燕却越来越苦恼,别人的赞美于她而言竟然变成了一种负担。
甚至在接受电视采访时,她坦言,虽然知道别人是在夸自己,但总觉得创作到了一个阶段,应该有所超越,可自己画的是和爷爷一个风格的作品,而爷爷又像一座高山,他的社会阅历、思想深度、创作能力,都是无法复制的,而自己更是永远无法超越。出生在王家,是有一种光环笼罩,而这种光环,对于王燕来说,彼时彼刻,已经成为一把双刃剑,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那时的王燕,已经到了画不下去的地步。好在长辈的一句话点醒了她。长辈告诉她:画不下去了是好事啊,说明你进步了。正是在这句话的启发下,王燕开始反思,也开始学会放下。
有的人开始走的是一条大路,走着走着,最终却走成了一条小路,有的人开始走的是一条小路,走着走着,最后却走出了一条大路。王燕以前总在纠结,如何才能走出大路。如今的她,释然、平和,她笑着说: “其实能在前人的大路上,走出一条自己的小路已经不错。如果说爷爷是一座高山无法逾越的话,我愿做一朵小花,一朵有个性的小花就好了。”其实,在艺术陶瓷的花园里,一枝独秀不是春,没有一朵朵小花,又哪来的春色满园呢?
个性一点红
虽是高山脚下的一点红,却依旧可以有令人流连的风景。
王燕尝试将更多的装饰性带入现有的风格中。在她“竹帘系列”的作品中,“竹帘”这件极少在陶瓷作品中出现的意象带给我们不少惊喜。她绘制的竹帘,或色如浅葱,像雨后青草,或色如深黛,如银盘青螺,它们的形态简简单单,没有多余的装饰,只是在画面中平展出或长或短的色块。竹帘这种隽永的绘画语言巧妙地区隔了空间,将长长的瓷板画面分出主次轻重来,令人印象深刻。
王燕的这种尝试还有“窗棂”系列,将雕刻优美图案的窗棂,或夸张、或简化,作为装饰花纹绘制在陶瓷画面的各个角落。窗棂内,深闰之乐尽展眼前,也不知是人在看画,还是画中的美人正透过精致的窗根,看向画外的世界。在家风惯画唐朝仕女的情况下,王燕又开始尝试绘制清代仕女。与家风清新淡雅不同的是,王燕笔下的清代仕女多了几分浓烈。她们身上结合汉族服饰与满族服饰的旗装,多有滚边,装饰意味更浓,王燕采用大红大绿的对撞,在整体淡雅的色调下,更突出了人物的活色生香。
王燕就这样,在家学的基础上,一点点添加、尝试自己的喜好。慢慢地,她越来越平和,也越来越自信。她常常在画画的过程中,带着疑问和观点,把画了一半的画抱到爷爷王锡良家里,请他和姑姑等人指点。王锡良的话总是不多,有时一两句话也让王燕思忖良久,也有时候长辈们的意见相左,王燕就回家仔细琢磨,但她只要想通了,往往不惜工本地去修改。有一次姑姑王秋霞给她几幅已经装裱好的瓷板画提了一个意见,王燕听后觉得非常有道理,二话不说,立刻把木框拆掉修改!
王燕总说,有想法的时候,创作的过程是充满了热情,并且快乐无比的,但这种快乐持续的时间总不长久,过两个月再看自己的作品,就觉得不舒服了。其实也许王燕并不自觉,这种短暂的快乐,正标志着迅速地成长,惟愿王燕继续寻找属于她自己的语言和快乐,高山下的小花,别样的精彩美丽。
上一篇:
墨传——夏忠勇和墨彩描金的再生缘
下一篇:
汪则成,一切皆有可能,瓷内山水化传奇
最新图文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