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中心
了了亭商城
陶艺词典
影视中心
拍卖指数
网站首页
艺术文章中心
瓷器款识图库
藏品鉴证实录
陶瓷视频库
陶瓷拍卖指数
艺术家黄页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了了亭商城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陶瓷艺术研究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收藏真伪辨析
收藏品市场·故事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了了亭谈收藏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景德镇陶瓷新闻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名家作品欣赏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其他
民国瓷
建国后
太少红狮
茶壶专篇
桃花美女图案篇
晚清-民国瓷瓶篇
笔筒、帽筒类
盘形、碗类
罐类
杂件类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大师电话黄页
教授电话黄页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补充栏目
陶瓷300问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雕塑
青花
斗彩
粉彩
新彩
釉里红
颜色釉
古彩-五彩
综合装饰
现代陶艺
周国桢(教授)
戴荣华(国大师)
王恩怀(国大师)
汪桂英(国大师)
陆如(国大师)
吴锦华(国大师)
宁勤征(国大师)
郭文连(教授)
王安维(教授)
彭竞强(省大师)
袁世文(国大师)
戚培才(国大师)
戴玉梅(国大师)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李一新(省大师)
王秋霞(省大师)
秦胜照(省大师)
李磊颖(副教授)
刘乐君(副教授)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陈庆长(老艺术家)
杨杰 麻晓武(高工)
吴伟明(高工)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李云峰(高工)
胡达民(高工)
徐国明(高工)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赵坤(高工)
张万莲(高工)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王静(院校老师)
李申盛(高工)
汪则东(高工)
蓝磬阁
王金泉
江龙(高工)
刘远长雕塑作品
网文转载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陶瓷艺术家
仿古陶瓷精品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保持登录状态
没有帐号?
点此注册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
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艺术文章中心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
高级工艺美术师、讲师
>>
正文内容
墨传——夏忠勇和墨彩描金的再生缘
作者:《景德镇广播电视周报》
来源:
了了亭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5日
【
收藏
】
【
查看评论
】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更多
夏宝记瓷行在战乱中衰败
夏忠勇,1943年出生,祖籍江西九江人。夏忠勇的祖父夏宝泉,解放前是九江一著名瓷商和商业巨贾。夏宝记瓷号,位于九江现在的轮船码头附近,是当年九江远近闻名的瓷号,光张官巷这条街上夏家就拥有7个店面。不论在九江和景德镇,80岁以上的老人都知道夏家。
抗战爆发,日本人占领九江。夏忠勇的父亲为躲避战乱,举家从九江迁入景德镇。夏忠勇就在战乱时期出生在景德镇。到景德镇后,祖父和父亲专门从事景德镇到上海的陶瓷贸易,母亲则在国民党时期的景德镇民教馆工作。当时的馆长名叫蔡懋桢,也是九江人,而且待人非常厚道,和夏家一直关系较好。民教馆演话剧、唱抗战歌曲,做各种抗日宣传。
抗战时期,景德镇周边环境非常险恶,战事不断。景德镇处于山区丘陵地带,周围山上也经常是土匪出没的地方。到九江去的路途可以说是山高路远,波阳金盘岭就是当年很有名的“土匪窝”。当年没有汽车也没有公路,景德镇做瓷器的小商人都靠肩挑背扛一小箩筐,带着自己做的瓷器到九江变卖,来回经过的时间居然要7天。
那年,夏忠勇的父亲带着一车货去上海。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仍然没有返回。那个年代交通和信息都闭塞,夏家多方打听依然杳无音讯、生死不明。于是爷爷、奶奶找当地的一名姓熊的相士给他算卦。相士说此人虽失踪,但他的“五马还在动”,说明人还活着,只是怕要破财才能消灾。说来也巧,第二天果然有人带来一香烟纸上写的一纸条,指示夏家备好“若干”现洋,前去赎人。夏家这时就求助于蔡懋桢,蔡懋桢果真是侠肝义胆,当即就派了民教馆的当地有个叫乔木的人去营救。乔木带着土匪索要的现洋,按照他们指定的地点,穿着长衫、带着纸洋伞、蒙着眼被带到山里。然后,乔木和夏忠勇的父亲被蒙着眼带出来,躲过生死一劫。
正值国难当头,遇上战乱生意难做,夏家连年来也属多事之秋。夏忠勇的父亲被绑架后不久的大年初一,夏宝泉老人大清早在外面做“祭天”仪式。遇上一国民党伤兵,拿着一副挂历,上面是蒋介石着军服、操军刀的图案,强行要夏老先生购买。夏老先生向他解释他们家已经买过了,并拿出夏奶奶头天买的挂历给他看。这伤兵见讹诈不成,恼羞成怒地扇夏老先生一耳光。夏老先生羞闷交加、气结心头,在正月初二因脑溢血就离开人世。
经过这两次灾难,夏家可以说元气大伤。1949年解放前夕,夏忠勇的父亲举夏家全部资金,将九江、景德镇的瓷器全部集中起来运往上海,准备做一次最后拼搏。可是货到九江就不得不返回,因为正赶上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整车货不得不从九江折回,改道往武汉再往上海。就在武汉途中,整车货全部丢失,托运商也人间蒸发。后来全国解放,夏家因为那车货被征收遗产税。因为找不到当时的营运商,货物无法得到赔偿。而且夏家还必须为这车丢失的货付遗产税,无奈之下,夏家将九江的、景德镇的房产变卖才交了遗产税。夏家这样庞大的家业,在战乱中就这样损失殆尽。破产后,夏忠勇的父亲进入景德镇出口公司工作,母亲则在陶瓷合作工厂(东风瓷厂前生)工作。
与墨彩描金创始人周湘浦的“祖孙情”
1957年夏忠勇14岁,被分配在陶瓷工艺社(国营景德镇艺术瓷厂前生)老艺人周湘浦名下学徒。那时周先生已经是62岁高龄了。那时,周湘浦和刘雨岑在北京参加完全国手工艺人代表大会组织上把夏忠勇介绍给他学徒,夏忠勇成为他在新中国的第一个入室弟子。也是他最后的关门弟子。说来也巧,他们的“属相”同属羊,不过周湘浦大夏忠勇4轮。夏的父亲也属羊,大儿子2轮。这样悬殊的年龄结构真好象祖孙三代,所以夏忠勇特别尊敬他。他也象对待自己的子孙一样对夏忠勇关怀备至。
周湘浦喜欢吃黄豆炖肉,夏忠勇的母亲就经常做,好让他给师傅送去。文化大革命前搞社教,帮助党员整风。周老因为不善言辞,从不对时政品头论足,会上很少发言。会上,就有人对他的这种态度发出刁难,认为他作为政协委员、景德镇第一批陶瓷艺术家,也应当算是高级知识分子,是对党的整风运动是一种消极对抗。为此,周湘浦心里很郁闷,但又表达不出。夏忠勇开完会就经常送师傅回家。
周湘浦家离工厂较远,住在市立医院附近的太平巷。他夏天中午都习惯睡午觉,夏忠勇就花了40多分钟的时间,到师傅家把他的竹床拖来给师傅休息。谁知第二天,周湘浦师傅则拖来一床松树床板给夏忠勇。师徒俩夏天就经常躺在床上,在技术方面周湘浦对夏忠勇面授机宜,“祖孙”情谊也日渐深厚。在后来“深挖洞、广积粮”的运动中,那幅周湘浦送给夏忠勇的“信物”——松木床板成为他们做防空洞的跳板,这让夏忠勇至今耿耿于怀、引为遗憾的事。
周湘浦和夏忠勇师徒关系 一直都很亲密。那时周湘浦是共产党员,夏忠勇是共青团员,周湘浦被选为“五好”工人,夏忠勇被选为“五好”学徒。那时景德镇报经常登他们师徒的事。只要翻开当年的景德镇报,便可以得到佐证,他们师徒相处整整十年。景德镇过去一直流传技术保守说法,其实不然。周湘浦是用胶汁调合金末的能手。他手把手地将这一技术教给夏忠勇。夏忠勇告诉笔者:用胶汁调合金末,是用大蒜子调,而且必须是用端午节前的大蒜子。因为端午节后的大蒜子没有水分,榨不出大蒜汁。砧板和刀都必须是一尘不染,有油金粉就会抹不上去。调好的胶汁金必须不老不嫩,老了,说明胶水重,瓷器经过高温后赤金末颜色会起皮崩掉。搓金后,胶汁金会起孔,起孔要合适。孔多了,说明老了。周湘浦自己调合出来的赤金末,在他的笔下是那样地流畅自如;不仅能画纤细的长线条还能画很多圈圈点点的为图案来。胶汁金的特点是可以回笼的,不会造成任何的浪费。所以,周老在用金总体上不会造成丝毫的浪费。所以,周老在用金总体上没有增加的前提下,来满足自己对艺术的追求。
周先生独创的墨彩描金的一整套工艺,是景德镇艺术陶瓷巧夺天工、技艺精湛的又一里程碑,每一道工序上都有他实践中摸索、创造出来的“绝活”,这让夏忠勇一生受用不尽。他在线描上下的功夫,是普通陶瓷绘画者望尘莫及的。他以线描为基础,用线来造型。而且他在色彩上也十分讲究,谙熟色彩的水性、油料性,始终保持着用色少“墨色浓淡、雅洁宜人”的艺术效果。在构图上有时采用了绣像画的。舍弃了不必要的背景,以白衬黑使主题更为突出,更能突出景德镇瓷白如玉和造型的独特完美。
周湘浦作为陶瓷绘画一代宗师,非常爱护自己的眼睛,他经常戴墨镜穿长衫,在那个年代应该算是很有艺术家风度的。虽然每天和瓷土和各种颜料打交道,但他身上从来是一尘不染。他教导夏忠勇要想保持好眼神和好眼力,就要多喝绿茶,多看绿树和绿草。先生酷爱一种绿色植物菖蒲草。这是一种菖蒲科的水生草本植物,有香味,夏季会开黄色的花。菖蒲草可以提取芳香油,端午节的时候,人们喜欢把它和艾叶困在一起的习俗。周先生种植的菖蒲草长得非常茂盛。在他退休的时候,他把他种植的菖蒲草,一盆送给了当时的厂党委书记,另一盆就送给了徒弟夏忠勇。
博采众长,与诸多老艺术家的不解之缘
1959年由景德镇市委、市政府第一批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的艺术家共有33位,艺术瓷厂就有9人,他们分别是:毕渊明、余文襄、周湘浦、汪以俊、张景寿、程兆鑫、赵惠民、叶震嘉、吴康。非常幸运的是,夏忠勇在14岁的时候,就进入了当时国营景德镇艺术瓷厂的前身,陶瓷工艺社老艺人周湘浦名下学徒。尤其是在那高手云集的艺术瓷厂研究室里,每天接触的是众多身怀绝技的艺术家和行家里手,所以能博采众长比传统师带徒优越的多。
在艺术瓷厂9名艺术家中,艺术造旨之深、陶瓷技艺较全面的当首推毕渊明,他可谓诗、书、画样样精通。所以,这9名艺术家前期作品是从不落款的,就连夏忠勇的师傅周湘浦也从不落款,他的作品到景德镇陶瓷馆就能看到和查证。只有珠山八友、小珠山八友会在自己的作品上落款,另外喜欢落款的人就属毕渊明了。毕渊明不仅给自己的作品落款,成立了艺术瓷厂后,他也经常帮同在艺术瓷厂研究所的这些艺术家们落款。这些艺术家们也很佩服他的书法,画完自己的作品再交给毕渊明落款,似乎也成了他们心照不宣的惯例。这其中唯独张景寿不太乐意,他是位很有个性的人。他不愿意看到“毕渊明题,张景寿画”的字样。他是当时唯一从车间生产工人出来的景德镇第一批陶瓷美术家。他以粉彩花鸟瓷画见长,画面多为紫藤花鸟,笔力老到,技艺精湛,工写兼备,形神俱佳,具有品位高、格调雅的艺术特色,在陶瓷界被称为“花鸟大王”。曾有一位藏家拿着一幅落款为1957年张景寿的瓷板,请夏忠勇鉴定。夏忠勇很直接地告诉他是赝品,因为57年的时候,张景寿还在生产车间为普通艺人,他那时候不可能会落款。一直到1958年9月艺术瓷厂成立,这些老艺术家们在美研室受毕渊明的影响才落款。张景寿成为第一批陶瓷艺术家后才有落款的习惯。
其实,在陶瓷界代人落款的事并不鲜见。刘雨岑的徒弟石宇初擅长画花鸟,但他早期作品的落款经常是师傅刘雨岑代笔。吴康的扇舞,一定有朱丹忱的父亲朱观发落笔的。甚至夏忠勇先生自己的得意门生、高级工艺美术师熊金荣最初的几幅作品,就是夏忠勇先生为他落款的。尽管熊金荣现在已经成为陶瓷工笔人物、花鸟瓷画方面炙手可热的青年艺术家,那几幅由师傅夏忠勇落款、熊金荣绘画的早期作品,因为这之间的故事,才越发显得珍贵和体现它的艺术价值。
因此收藏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绘画特点,更重要的是去了解他的人、他的生活习性、还有他的生活经历。
程兆鑫与夏忠勇的父亲是好朋友,他们两家是至交。程兆鑫家有一个炖肉的宜兴沙钵,夏家就经常让夏忠勇上他家借来炖肉,用完后又让儿子夏忠勇去还。因此,夏忠勇经常在程家出入,看程兆鑫作画,并和他的侄子成为好友。程兆鑫最擅长的是粉彩图案,他见夏忠勇乖巧伶俐,也很乐意教这个夏家小子。程兆鑫虽为瓷届泰斗级人物,无奈患有严重“气闭”(哮喘病),他每次绘制图案画瓷器,都必须屏住呼吸画。王锡良每次看完他的“闭气画”,都禁不住赞不绝口,说:要看程兆鑫的画,必须要用放大镜去看。令人遗憾的是,程兆鑫因重病缠身,在他59岁时就英年早逝。那时,他还未到退休年龄,他的盖世技艺也未能传给他的子孙。
叶震嘉:别名叶振嘉,1956年在景德镇陶瓷美术生产合作社供职,1958年在景德镇艺术瓷厂供职。那时,夏忠勇和叶震嘉的儿子叶锦泉是好友,所以和叶震嘉常有接触和求教与他。叶震嘉擅长粉彩人物,其作品布局简约、主题突出,色彩明快鲜艳、衣纹线条流畅,立体感极强,显得功底深厚。他的“没骨彩”技法别具一格,以强有力的色彩来表现,不见线条而富有质感,受到人们的赞赏。叶震嘉于六十年代初溘然病逝,后人对他擅长的“没骨彩”技法,没有很好地继承下来,实在可惜。
传承和创新:夏忠勇的墨彩描金艺术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传统是由历史所形成,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智慧和结晶。夏忠勇继承了师傅周湘浦独创的墨彩描金的整套工艺,而墨彩描金是最能够体现景德镇艺术陶瓷巧夺天工、技艺精湛的特点。他不仅在线描上下功夫,而且在色彩上也十分讲究,始终保持着用色少“墨色浓淡、雅洁宜人”的艺术效果。在构图上有时采用了绣像画的。舍弃了不必要的背景,以白衬黑使主题更为突出。更能突出景德镇瓷白如玉和造型的独特完美。
墨彩描金主要特点是:用色少、效果好、变化多具有同五彩缤纷的粉彩瓷同样的魅力。在黑(艳黑料)白(瓷质)红(矾红)金(赤金末)中,黑与白取得了明度的两端,反映很强的明度对比。红的明度居于二者之间,既丰富了明度变化,又起着黑白的过渡与调和作用。金色反光敏锐,明度变化范围很大,有时比白的亮,有时甚至比黑的还暗,是明度对比的活跃因素,也是调和因素。四个颜色性质不同的四种明度对比充分、明确,有表现力,在一定的距离内看不易出现含糊不清的明度安排。所以墨彩描金有远看金,近看线之说。
作为周湘浦大师墨彩描金艺术的唯一传承人,不仅承担着继承传统的义务而且更肩负着不断地更新和发扬的责任。从1957年进入艺术瓷厂前身陶瓷工艺社以来,在艺术瓷厂呆了30多年,夏忠勇每天和这些顶级艺术家打交道,耳濡目染、行当学得特别多,从墨彩、粉彩、新彩,到人物、山水、花鸟,他无一不通。以前,厂里或市里有宣传活动,一般都请这些艺术家们题字画画。有次,毕渊明正好经过厂里的宣传栏前,见到夏忠勇一人在又写又画,他抄着一口安徽口音对夏忠勇大加赞赏,并对他进行指点,这对年轻的夏忠勇来说是莫大的鞭策和鼓励。后来市里许多的重大宣传活动,这些老艺术家们就让夏忠勇去独立创作完成。毕渊明有高超的文化修养,雄劲飘逸的书法不同凡响的诗章,意趣盎然的石章,故能在一件瓷画中集诗、书、画、印于一体,使画有广泛奇特的意趣。对此,毕渊明一直是夏忠勇学习好楷模、尊敬和崇拜的大师。毕渊明对夏忠勇后来的发展不能说没有影响,他的作品也似有毕大师的风范,诗、书、画相映成趣。就是现如今顶级的大师,也没有几位能像他一样,诗书画样样精通的。
早在60年代,夏忠勇在景德镇就小有名气。那时的政治气氛特别浓厚,每年至少有三次脱产搞特刊和墙报进行宣传。有“红五月”“八一”特刊、“国庆”特刊,夏忠勇模仿的毛泽东诗词手迹几乎可以乱真。那时是非电子时代,所有的临摹都靠的是手上功夫。为此,夏忠勇经常获得艺术瓷厂、陶瓷公司和市政府的表扬。景德镇报社经常报道他,各个单位也经常借调他去帮忙。1980年,夏忠勇在中央工艺美院进修。期间,他得到著名教授梅健鹰、胡美生和著名画家范增的指教。1989年,夏忠勇调往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任教。
夏忠勇曾在景德镇艺术瓷厂工作30多年,创造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他博采众长,但不禁锢于大师和他们的固有模式;他注重传统,但不拘泥于传统。尤其是赵惠民大师的仕女画对夏忠勇影响特别深刻。因此他一改周先生的老相、鬼神和刀马人物的路数,充分发挥黑彩描金的传统工艺,在人物造形时更注意于结构和身段的美感。特别是在中央工艺美院进修归来,更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他创作墨彩描金江南采莲图时,在接天荷叶无穷碧的池中,荡漾着采莲仕女,一前一后,除形象年龄的区分而外,应当有服饰和主次的区分。墨彩是以黑为主,所以不能画二件红衣少女。那么一件着黑衣服的仕女如何与背景铺天盖地的荷叶区分开来,这就存一个“同色不挨”的问题。这里除了艳黑有浓淡的处理外,还要注意主次关系,加强主要的、减少次要的,这就是素描画的基本原理应用。但是一般市面上的墨彩产品只是把黑、红、金涂抹在瓷器上而已,不注意它的主次和浓淡关系,当然也就不会注意它的工艺性了。墨彩的浓淡关系是两支笔从深到浅慢慢彩出的(彩是陶瓷术语实际是一种渲染。纸上渲染是用水,而瓷不吸水是不能用水染的而是用油彩)除了有阴阳向背的关系外,还要把物象质感表现出来这就是它的工艺性。比如绸缎的感觉。有时还得显现出点笔痕来,但有些用海棉或丝棉拍出来的极易平板,没有质感效果不如笔彩的好。一般规律是上身 用浓色、裤子、裙子用淡色,领口、袖口用重色。这样人物就容易的突出。“结果”(陶瓷术语即在着装上画纹饰)尽量用密集小花,这样与线条疏朗的大面积大朵荷叶、荷花互相产生对比,拉开距离。最后,描金时荷叶也可不描,但为完整统一,可以描,但也要注意远近关系,近的线宜略粗略繁,远的线宜略细略简,这是夏忠勇对墨彩不常画野景的一种尝试。这件作品一问世,得到社会上认可。在1999年12月上海艺术节中被评为“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银奖”。
另一件作品:墨彩描金“桃花扇”是夏忠勇用粉彩小写意水点桃花手法来烘托墨彩描金的又一新的尝试,这主要得益于夏忠勇曾经能有机会,坐在水点桃花高手邹甫仕老先生身旁,耳濡目染。觉得白釉上画点水点相映增辉,非常高雅。很受启发,能不能把水点应用到墨彩上来的想法也就油然而生。于是乎他在创作桃花扇中,将主人翁李香君用墨彩描金的手法来表现,尽情地描绘她年轻美貌却又庄重的性格和不愿做“亡国奴”的民族气节。而背景的桃花则用寥寥几笔的水点画法,恰到好处地点缀了主题,同时在高白釉的衬映下,不仅主次分明,更显得古朴高雅,为提高作品的品味增色不少。在2000年11月中国上海举办的国际艺术节,“第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中又喜获银奖。
为了更好地使笔墨当随时代,夏忠勇创作了很多适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的陶瓷作品。一些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题材,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墨彩描金也不例外。在表现手法上,夏忠勇继承了周湘浦擅长的老相、鬼神和刀马人物的同时,他博采众长,在古代仕女形象描画方面,以墨彩描金的形式创出了夏忠勇式的特点和仕女创作的新路。
墨彩描金的传承和发展遭遇的尴尬
墨彩描金是景德镇陶瓷釉上装饰的一种。墨彩描金瓷产生于清朝康熙中期,盛行于雍,乾两代,由于工艺要求高,绘制墨彩描金瓷的画师不仅要有细致和耐心,还要有刻意追求的毅力,更要有扎实的线描功底和绘画综合素质,愿意学习和运用这一技艺的艺人凤毛鳞角,到了民国初期,墨彩技艺几乎失传。是夏忠勇的师傅——周湘甫让这种几近失传的技艺得到再生。周湘浦最初制作红珊彩(一种用油红料代替粉彩画法,烧一次后再描上赤金线描再烧一次),该产品当年走俏上海。1938年一个偶然机会,根据客商提供的照片要求,周湘浦经过潜心研究和不断试验,终于创作了独具一格的墨彩描金,成为近现代陶瓷“墨彩描金创始人”。
墨彩描金作为一种装饰手法运用于瓷画上,在瓷绘界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虽然只用红、黑、金三种颜色,但其庄重、典雅的艺术特色是任何装饰技法无法比拟的。然而墨彩描金到了当今这个陶瓷盛世,却又在面临又一次失传的尴尬境地。当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艺术品市场也浮躁起来,力图“多、快、好、省”。陶瓷艺术不再是以作品的艺术价值,而是以荣誉称号去判断作品的价值。
而墨彩描金特点就是慢工出细活,他既不能“多”也不能“快”,更不能“省”。作为墨彩描金的代表,夏忠10年来徘徊在省级大师的名称上,他众多弟子也早已是省级大师,甚至国家级大师,他没有感到任何失落和痛苦。他感到痛心的是那些没有“大师”头衔的墨彩描金的徒子徒孙们,他们的作品艺术价值再高,他也无法和“大师”在价格上与之竞争;他们在他们的作品上花的时间再多,也抵不上大师们随意地涂抹上几笔,甚至他们生活都难以为继。于是这些徒子徒孙们只能选择去追随“大师”的步履,“背叛”墨彩描金的师门。夏忠勇说:他不怪他的徒子徒孙,他们是“顺应时代”无可厚非。你不能在你的徒弟饭都混不上的时候,还要求他捧着你的“讨饭钵”不放吧。所幸的是,夏忠勇自己是省级陶瓷艺术大师,每月拿着国家发给的退休工资,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孤独地坚持着墨彩描金的“苦行僧”的追求。
这不得不让墨彩描金祖师爷周湘浦唯一弟子——夏忠勇教授感到无奈和痛心。1959年,叶震嘉、程兆鑫分别被景德镇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其时,他们卧病在家休养,那时的市长尹明亲自签字,并派人到他们俩人家中将证书亲自颁发到他们手上,他们的艺术只要实至名归,他们就会得到应有的荣誉,他们自己从未想到过。相比如今的大师评比,夏忠勇感慨颇多。如今的大师不仅要有“实力”(经济实力),还要有“活力”(活动能力)。很多潜心创作的老艺术家反而只能望“大师”而兴叹。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畸形产物。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陶瓷艺术大师,必须在某一领域确实有独到之处,在行业中有影响力。不光是技艺,还有人格魅力、修养及情超,综合构成大师的风范。“珠山八友”虽没有大师的的头衔,却个个诗、书、画样样精通,谁也不会对他们大师的地位产生怀疑。
夏忠勇艺术年鉴
1) 1957年进入工艺社(艺术瓷厂前身),拜师周湘浦,正式开始艺术生涯。
3) 1962年,已经熟练墨彩描金技艺,并受到周老的肯定。作品墨彩描金《哪吒瓶》入选1962年第四期《陶瓷美术》,标志着已经接过传统技艺的接力棒。
4) 1962年,创作的作品墨彩描金瓷瓶《西厢记-递柬》入选1962第六期《陶瓷美术》。
5) 1963年,创作的作品墨彩描金瓷瓶《汉三杰》入选1963第五期《陶瓷美术》。
6) 1964年,创作作品墨彩描金茶杯《上学去》入选1965年第一期《陶瓷美术》。
7) 1965年,一月在《陶瓷美术》上发表论文《论传统的装饰程式要革新》正式提出了对传统技艺在新时代如何如何创新的问题,这个话题也一直贯穿夏忠勇整个艺术生涯。
8) 1965年,创作作品墨彩描金《跳舞》入选1965年第一期《陶瓷美术》。
9) 1965年,创作作品墨彩描金茶杯《硕果累累》入选1965年第四期《陶瓷美术》。
10) 1965年,创作作品粉彩挂盘《锻炼》入选1965年第四期《陶瓷美术》。
11) 1980-1981年,文革之后派夏忠勇到北京中央工艺美院进修,师从范曾、梅健鹰、胡美生等名师,在诸位大师的指点下,解决了传统技艺创新的疑惑,技艺更加精湛。
12) 1984年,担任壁画小组的组长,承担新中国首件出口壁画《上野四季繁荣图》的主创工作,这件作品至今还在上野车站的醒目位置,成为中日友谊的使者和中日友好的象征。
13) 1986年,为香港华润集团主创大型壁画《洛神赋》。
14) 1988年,作品墨彩描金《民族舞蹈》,综合装饰爆竹瓶《西厢记》,墨彩描金《西厢记》,墨彩描金《巾帼女英》被江西省陶瓷美术馆收藏。
15) 1989年,荣获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称号。
16) 1989年,作品《十二美齐奏百乐图》和《太白醉酒》入选《景德镇陶瓷》1989年3-4合刊
17) 1989年,调往陶瓷职工大学任教。在陶瓷职工大学的近20年执教时间培养出了大量的陶瓷方面人才,其中包括以熊金荣为代表的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张磊为代表的陶瓷学院美术硕士,他们现已经成为瓷都陶瓷界后起之秀。
18) 1990年,荣获轻工业部颁发的从艺30周年荣誉证书。
19) 1992年,被景德镇陶瓷企业集团授予先进工作者。
20) 1994年,制作大型壁画《碧血丹心》被收藏于上海龙华烈士陵园。
21) 1996年,作品墨彩描金《嫦娥奔月》和釉下彩《仙姿碧玉》入选《中国景德镇艺术陶瓷精品鉴赏》中夏忠勇专页。
22) 1996年,应上海鸿运斋的邀请,赴上海现场坐堂现绘现烧,把当时沪上的陶吧热提升到艺术的高度,不遗余力的普及和推广景德镇陶瓷艺术。
23) 1997年,荣获景德镇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4) 1997年,制作的大型陶瓷壁画《雨花台云光说法图》被收藏于南京雨花台风景区。
25) 1998年,作品《貂蝉拜月》墨彩描金柳叶瓶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3)》
26) 1999年,作品《江南采莲图》参加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获中国工艺美术银奖。
27) 1999年,墨彩描金《桃花扇》和墨彩描金《卓文君》入选《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作品集》中夏忠勇专页。
28) 2000年,担任鸿运斋的艺术总监,(经授权)为故宫博物院仿制国家一级文物,乾隆年制粉彩黄地开光山水茶壶,限量300把,经过故宫专家多次检验,完全达到清代官窑的巅峰制作水平,并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29) 2000年,墨彩描金《太白醉酒》入编《景德镇陶瓷全集》
30) 2000年,墨彩描金《桃花扇》参加第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并获得中国工艺美术银奖。
31) 2001年,论文《墨彩描金,雅俗共赏》发表在《景德镇陶瓷》2001年第一期。
32) 2001年,被授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33) 2001年,作品新彩广口梅瓶《春》被江西工艺美术馆收藏。
34) 2001年,论文《学习传统,融合新机》发表在《景德镇陶瓷》2001年第四期。
35) 2001年,作品《嫦娥奔月》在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获中国工艺美术银奖。
36) 2001年,赴台湾进行陶瓷美术交流,弘扬陶瓷文化。
37) 2003年,墨彩描金作品《食粮》、《采莲图》、《胡笳十八拍》和《仕女图》入选《中国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名人录》中夏忠勇专页。
38) 2003年,墨彩描金作品《太白求诗》、《黛玉葬花》和釉下彩作品《松下问童子》入选《景德镇陶瓷百期珍藏版》中夏忠勇专页。
39) 2004年,墨彩描金瓶《嫦娥》和青花釉下瓶《书圣恭学图》入选百达高(新加坡)陶瓷集团出版的《情系瓷都》。
40) 2005年,论文《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为何不见粉彩轧道瓷》刊登于《中国收藏》2005年第二期。
41) 2006年,去敦煌写生,回来创作敦煌系列瓷板,将敦煌莫高窟艺术再现于景德镇瓷板,为敦煌文物保护和景德镇陶瓷推广作出了贡献。
42) 2008-2009年,为泰安五岳独尊工艺品有限公司制作《和谐宝鼎》,是世界上第一个陶瓷大鼎,此鼎作为山东泰安市国庆60周年的礼物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收藏。
43) 2009年,作品《吹箫引风》荣获中国收藏2009年十大艺术陶瓷评选最佳艺术奖。
44) 2010年,受聘担任上海市长宁区残疾人国画院顾问,为陶瓷文化和慈善事业继续发挥余热。
上一篇:
墨变——周湘甫和墨彩描金
下一篇:
王燕:愿为高山脚下一点红
最新图文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