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卫国,艺名况响,1975年出生于南昌瓷板画世家,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系。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南昌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南昌瓷板画行业协会理事,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专职画家、执教教师。作品深受国内外收藏家喜爱和社会各界认可,曾经多次获全国、江西省、景德镇市艺术大奖:
2006年,作品《母亲》在商务部、全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贸促会、江西省政府举办的国际陶瓷博览会艺术陶瓷评比中,荣获优秀奖;
2007年,作品《想往》获江西省第五届陶瓷艺术“百花奖”银奖,并为江西省工艺美术馆收藏;2007年,作品《度诚》获《中国首届千年瓷都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08年,作品《关爱》获全国第43届工艺美术创作大赛金奖;《父亲》获景德镇陶瓷美术馆首次人物作品展金奖;2009年,作品《守望家园》获得江西“八大山人杯”工艺美术奖品评选金奖;2010年,《高原牧歌》获第三届中国(江西)旅游工艺美术作品设计大赛全国铜奖,并被江西省工艺美术馆收藏;2011年,作品《草原格桑花》获第四届中国(江西)旅游工艺美术作品设计大赛全国铜奖;作品《草原上的卓玛》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评比铜奖;
2012年,作品《高原放牧》获江西省轻工业厅举办的江西省工艺美术“杜鹃奖”铜奖。
2012年年末,景德镇。笔者有幸结识了南昌瓷板肖像画艺术家况卫国。朴实的穿着,沉稳的话语,谦虚的谈话,使得他的工作室充满暖意,也让人进一步走进他的人生过往和艺术世界。
南昌毛派瓷板肖像画传人
作为“70后”,况卫国生来就具有艺术天赋,并很早展现出才华,家族悠久的艺术积淀和传统,更深深熏陶着他。他的曾外公毛稚廉,是南昌瓷板肖像画创始人之一,并自成一家。他的外公毛涤然,是新中国成立后南昌著名瓷板画家之一,擅长用传统“点彩法”,画面虚实关系强,造型结实,人物丰满、充实、逼真。他自幼跟随外公在“肖庐瓷像馆”学习毛派瓷板画,打下扎实基础,传承到技法精髓。众所周知,在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成立之前,瓷上人物肖像画有过一段坎坷的发展过程,很多艺人流失或者转行。目前,在民间瓷板肖像画传承人中,况卫国是为数不多的年轻人之一,可谓艺术幸事。1997年,况卫国开始跟随冯杰大师学习瓷板画技艺,进步很快,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冯杰大师的人格境界,对于艺术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指引、鞭策他前行。
扎实进取,不慕浮华
2002年,况卫国以优异成绩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系。在陶瓷学院的艺术海洋里,况卫国刻苦努力,从素描、色彩到造型等等方面,进行系统学习,并得到姚永康、曹春生等老师的传授和影响,丰富了艺术修养,开阔了视野。陶瓷学院,成了他艺术道路上又一个转折点。“学习雕塑对我帮助很大。”他说,雕塑最主要培养的是造型能力,这需要充分理解和认识人体结构,这种学习和训练对于人物绘画有很大帮助。况卫国的人物肖像作品,造型准确,功底深厚,画面写实逼真,肌理细腻,栩栩如生,很好地传达出神情气质,唯美动人,使欣赏者沉静而陶醉。浓雅而活泼的色彩,纯真而自然的人物情态,通透而爽朗的自然,共同建构起情感内蕴丰富的美学世界。自加入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后,他更加努力,得到冯杰大师和诸多老师的称许,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多。在跟人交流时,他说:“我做得还不够好,还要学习。”
笔下展性灵
况卫国创作的题材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民间传统的技法继承,陶瓷学院雕塑系的学习,冯杰大师的系统指点和严格训练,使其作品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体现创新和时代特色,焕发自然怡情的韵致,融合东西方视觉艺术语言元素,表达独特艺术效果。尤其是他的一些作品着色大胆,很好克服了厚重色彩运用上的难题,取得较好艺术效果。这个内向、不擅交流的年青艺术家,对于色彩却分外敏感,有着属于自我的独到理解。
情感和境界都在自由和无束中找到,在属于自我的天地中生发出来。况卫国爱好音乐和摄影,爱好纯朴自然的生活。为了发现内心,为了感受题材,他经常前往云南、青海、西藏等地体验生活,采风写生,积累了大量素材,并以这些素材为基础,把对人生、社会的体悟和细腻情感,用画笔和色彩加以呈现,为都市中喧嚣的人们带来宁静、纯真和祥和,具有独特艺术价值。
青藏高原采风对身体要求很高,况卫国为此曾专门进行艰苦的体能训练,不论风雨酷暑,每天坚持游泳;为了深入体验和感受情境和文化,他驾车和几位朋友一起到西藏高原,并深入很少有人去过的阿里地区。西藏的天空,景物的色彩,还有独特的民俗和宗教文化,都使他陶醉,对于创作和艺术理解也有很大不同。有时候,孤独一人住在帐篷里,周围几十公里不见人烟,传入耳朵的是阵阵狼群的嗥叫……他把这些体验和感悟,都用作品传达给人们。所以,他的瓷板画才会显得那样与众不同。
追求,永不停歇
南昌瓷板肖像画不同于其他绘画,它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魅力,包括色彩运用、釉料配方、创作工艺等诸多方面。就工艺而论,南昌瓷板肖像画繁难复杂,需要勾线、淡色铺面、调色加色、点彩和线面修整、复色复烧多次等诸多过程,有的作品甚至需要花费好几个月时间,其难度和耗费的心力可想而知。这种艺术创作,对人的毅力、艺术修养要求很高,需要耐得住寂寞,只有坚持精神,很多人因此望而却步。况卫国坚持了下来并取得很好成绩,多次获得的奖项足以证明一切。
201 0年,马来西亚有关方面专门邀请他去参加陶瓷文化交流,让更多海外朋友认识到瓷板画的艺术魅力和价值。但在他看来,现在的创作依然不能让自己满意。他希望不断突破一些新东西,创新一些新想法,如创作题材。“不光现在对自己不满意,可能一辈子都不满意。”他说,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要努力吸收更多好的东西,不断创新,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力求形成属于自我的成熟风格和特色,以回馈老师和藏家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