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庆水,1975年9月13日出生,江西鄱阳人,号闲人,现为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自幼酷爱美术,潜心钻研绘画技法,汲取名家瓷画之精华,兼容古今画家之优长,力求学中求变自成一格,探求墨彩与古彩相结合的一种艺术效果,经过多年钻研独创“邹庆水古墨彩”艺术。作品色彩明净晶莹,色调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线条刚劲有力,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风格。
1999年创作的超万件陶瓷艺术作品《江山万里》被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收藏;2000年作品《云海松涛》被南京大学收藏;2002年500件福同瓶《迎客松》被中南海紫光阁定制国家陈列艺术瓷;陶瓷艺术作品《轻舟已过万重山》、《漓江春色》入编《景德镇陶艺家优秀作品选》;作品《山里人家》荣获2006年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奖赛银奖,《望瀑图》荣获2009年中国江西红博会银奖,作品《奇峰烟云》入编《辉煌六十周年景德镇陶瓷成就成果展作品集》。2011年,古墨彩人物作品《竹林七贤》被澳门特区政府收藏;2012年,古彩300件镶器《琴棋书画》获江西省工艺美术作品展金奖。古墨彩500件镶器《后宫佳丽》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博览金奖。同年,古墨彩作品《唐宫夜宴》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其作品远销海内外,深受艺术家、收藏家的喜爱和好评,并多次在全国多地及港台地区举办邹庆水古墨彩艺术个展。
“古彩”是唯一一个没有在景德镇之外的地方落地生根的瓷种,也是中国瓷种中完全没有受过舶来品元素影响的设计工艺,其红、黄、绿、蓝、紫五种色彩争奇斗艳。但康熙之后的古彩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少有创新,从业者数量也少,名家更寥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民间也好,学院派也好,都在寻求突破点,但效果都不理想。有人说,古彩从色料到构图所形成规范的既有格式,成为束缚的瓶颈。
现在,由于邹庆水的探索和努力,一切都有了改变。笔者以为,邹庆水所开创的古墨彩,不仅打开了古老传统艺术走向时代之门,也使古彩焕发新生机。
一、墨入古彩,既是融合也是弥补,克服审美创作上的制约
创作受审美主导。古彩经过几百年的变迁,之所以形成固定视觉图式,与人们日常生活环境,与审美心理密切相关。材料的器型也好,工艺技法也好,都是为了利用颜色的变化和配合,满足人们的身心体验。可以说,器型、材质、技法的成功,以及整体美感的形成,都是建立在色彩成功基础上,所以,“色相”最为重要,它是古彩美的基础和根本,也是约束和规范。换个角度说,过去古彩的题材、构图、布局等都受到了色彩要求的制约,不按照规范来,就会让过去的人觉得不好看、不舒服。
为什么审美心理如此重要?科学研究揭示,物体本身是没有颜色的,颜色只是物体反射的光经过我们的眼睛和大脑“制造”出来的东西。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变了,大脑对颜色、形状的反应跟着发生变化。以前古彩平面化分布色块,对人视觉跨度要求较高,不同色块间联系全靠强烈的色彩刺激,而忽略留白。有人打比方说,古彩好比是饱经阅历的老人,静默无言,深厚隽永,需要具有一定人生经验才能与之沟通和对话,这种比喻相当形象和恰当。现在,人们的审美心理变化给古彩带来接受困难。对于现代国人来说,传统文化素养不足,西方文化接触较多,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也迥然于过去,人们更容易依靠直觉做出复杂的判断,自我对色彩的内在加工调和能力弱。
色彩是直接视觉语言,内容是打动心灵语言,线条、装饰、构图、布局等是隐藏在前两者背后的技术语言。从创作流程看,技法和色彩是为内容服务,而从心理欣赏过程看,技法和内容都是为色彩服务,所以古彩的突破根本还是在于色彩语言上的表达。
邹庆水所开创的古墨彩,应该属于古彩的分支。他并没有改变古彩传统的五色,而是在作品画面中大量运用墨色进行构图、配景和渲染,在保留五色为主要视觉语言基础上,用墨色打破五色固有的平面化、块状化分布,色阶过渡自然,填补视觉跨度空间,让画面有了立体感、层次感。正因为如此,以往古彩变革中所遇到题材、色料和技法上的局限将不复存在,邹庆水开启了符合现代审美心理的一条创作道路,他的创造性的变革为景德镇古彩打开了新天地,意义非常重大。
二、古墨彩的艺术意义
众所周知,传统古彩的五色存在缺陷。主要是无层次,无立体感,纯粹是靠面来表现。同时颜色分块过渡生硬,需要观者自己去感受,不符合现代人审美。这些都导致古彩欣赏出现两极分化:喜欢和不喜欢。古墨彩的出现则改变了这种局面。
在传统古彩中,墨只是用来描线,配景不敢用多,否则色相会乱,颜料呈现给人一坨一坨之感,只剩厚实和油腻,所以过去很少有人敢画复杂画面。而邹庆水的古墨彩中,不仅描线有墨,配景、图案皆可用墨,内容复杂画面表现轻松流畅而唯美雅致。这关键在于邹庆水经过艰苦思考和摸索,掌握了墨彩和五彩在视觉上的和谐关系。他的古墨彩作品,画面更稳重,有层次、有立体感,丰富了欣赏内涵,开拓了审美空间,既有宫室古彩讲求的严谨儒雅又有民间古彩的自由奔放,故而一问世就引起极大震动。
古墨彩中的墨色运用,也弱化了传统古彩里强烈的色彩刺激,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这种弱化不是改变五彩的色阶、配料和技法上的讲究,而是或融入或衬托,墨色或中和或冲淡,给予视觉转换上的过渡,提供色彩和谐的新媒介。
古墨彩的出现,也结束传统古彩无大件的历史。传统古彩作品,小件很漂亮,但做大件就很难看,色彩反差和平面结构的拉大,使得美感很难出现。据成窑陶瓷研究所有关专家介绍,邹庆先正在创作2米多的古彩大瓷板,这又成为古彩历史上的创举。
现在,不仅邹庆水的作品受到追捧,很多人认为古墨彩这种自古没有的新形式已成为一个新流派,虽然人名气不大,但很多藏家都保持高度关注,常拿他的作品与古彩大师进行比对鉴赏。古墨彩的另一个直接效应,是让接受古彩的人也多起来。笔者以为,应该大力推广古墨彩,它既保持了文化传统特色,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让艺术文脉得以延续,可谓一举多得。
邹庆水开创古墨彩的成功,非常值得深思。为什么之前没有人这么做并成功?我想,不计利益得失,对于艺术理想纯粹性的专注,敢于创新并愿为之付出一切的精神,都是艺术生命的源泉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