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材质的跨越
来景德镇之前,受家学影响的胡伟平一直固守在传统国画的花鸟虫鱼世界之中,工作渊源让他有幸与启功结识并拜师,使之在书法与绘画方面有了自己的全新认知,形成了自己的笔墨招式。
两位先辈的感染,同时也使得胡伟平在国学方面极感兴趣。这一切体现在他“自然之山非眼中之山,眼中之山非心中之山,心中之山非手中之山,手中之山又非笔下之山”的信口道来,和那不显眼处翻开的一本《老子》之中。
还是受家学影响,胡伟平扎进了景德镇,用他原来的纸上功夫在陶瓷上挥洒。
在胡伟平景德镇的画室里,你能看到的国画只有一本对开宣纸的签名本,而瓷画却是墙上、书柜上甚至满地的瓷板瓷瓶。无论纸画瓷画,无论山水人物,一色的写意。
“画不好工笔不要谈写意”谈到写意,胡伟平的情绪会立即变得激动起来,从一个瓷瓶中抽出一幅绢质仿宋山水界画,讲述他过去专事宋工笔山水复制的一些往事,反驳说“必先极工而后写意,非不极工而写意也”非板桥老郑的个人观点,而是国画的不二真理。
在绢质仿宋山水界画中,你可以看到胡伟平的线条与造型之功,在宣纸签名本的国画中,你可以看到他运笔用墨的力道,在泥火粹炼的瓷画中,你可以看到他青花色釉及颜料的文人画情趣。
绢、纸、瓷,胡伟平在绘画材质的跨越中,致力深研墨与青花色釉及颜料、纸与瓷的相融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