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本文刊发于《瓷器》杂志社 张钧和: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或多或少与陶瓷有着千丝万缕瓜葛。1962年,郑勇出生于景德镇一个陶瓷工人家庭,对陶瓷,他有说不出的感觉,那时,在他眼里,陶瓷只是父辈谋生的饭碗。真正了解陶瓷,是1981年考入市技校陶瓷美术班,这也是他陶瓷人生起航的港湾。
在技校,郑勇接触了陶瓷美术的系统教育,从素描到色彩,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一头扎进了陶瓷绘画中,跟随老师外出写生,下到工厂实际操作,泥与火的神奇,深深吸引着他,并立志从事陶瓷行业。
有一次,陶瓷名家傅尧笙应邀到技校讲课,现场画了一幅《桂林山水》,郑勇立刻被老师那如梦如幻的陶瓷山水迷醉了,“老师的那幅作品对我的影响很大,我现在之所以钟情于青花山水创作,是受到傅老师的影响。”郑勇说。
毕业后,郑勇被分到红旗瓷厂科研所(釉下五彩研究所),跟随所长李文忠从事釉下彩瓷创作研究。1987年,郑勇以优异成绩考进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继续脱产深造。
在职大,有着一批优秀的陶瓷名家执教,如陆如、白海、高广聪等等,老师的言传身教,奠定了郑勇的陶瓷美术理论基础,也开阔了他的审美和创作视野。
王国维曾经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郑勇的陶艺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他也有过“望尽天涯路”的彷徨与困惑。
职大毕业后,郑勇回到了红旗瓷厂,继续从事釉下五彩瓷的创作研究。此间,他参加了国徽瓷、国家主席访日礼品瓷的制作。郑勇是个有想法的艺术家,他感觉在厂里这样工作下去,始终很难达到他梦想中的创作境界,1993年,他决定离开工厂,自己闯荡。从1993年到1995年,郑勇辗转于几家作坊,给别人打工,他画过青花人物《87神仙传》800件大缸,画过青花花鸟,打工虽然辛苦,但自由,给了他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思考自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