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瓷器款识 | 藏品鉴证实录 | 影视中心 | 景德镇陶瓷拍卖指数 | 瓷业纪实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艺术家电话黄页 | 网站导航 | 购买名作请进入了了亭名瓷精品商城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淘宝店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 高级工艺美术师、讲师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图文]解读于庆华对山水瓷画的理解与追求         ★★★ 【字体:
解读于庆华对山水瓷画的理解与追求

作者:向尚瞰   文章出处:景德镇一周   更新时间:2008-8-28 13:14:32 
 

 

丘壑天成气高华—解读于庆华对山水瓷画的理解与追求

  我去采访于庆华时,恰逢他正在为某客商绘制一件《匡庐图》万件大花瓶。
  这万件山水画大花瓶虽未完全画成,其气势,其功力,早已先声夺人,充分反映出画家网罗万壑,点织新翠的高超技艺,使他的这幅并未完成的山水画,已在我的脑海里烙上了一个深深的印记。
    于庆华,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1978年进入红艺瓷厂学艺,曾师从雪景大王余文襄之女余惠光学画雪景山水,又师从老陶瓷艺术家洪厚福学画舂景山水,并转益多师,经常到艺术瓷厂向邹国钧、陈耀星、余仰贤等山水画名家学习,加上他的勤奋与悟性,很快就成了艺徒中的尖子。
    1981年,在全市艺徒比武中,夺得山水画第一名。
    以后,厂里又把他送进艺术瓷厂技艺进修班脱产学习半年,受教于陆如、白海等名师,对绘画理论和技法得到了比较系统的深造。学艺满师之后,他创作的《渔家乐》三头粉彩饭具,荣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创作奖;300件粉彩瓶《春风又绿江南岸》荣获全国青工作品一等奖;雪景瓷板《风雪夜归人》,荣获第三届国际陶瓷节二等奖。
    出色的技艺,骄人的成绩,很快使他实至名归,成了红艺瓷厂美研室主任、厂里的技艺掌门人。
    景德镇十大国营瓷厂和一大批大集体瓷厂解体后,于庆华下了岗。  迫于生计,他在大连开过瓷器店,搞过长途货运,还开过小饭馆。虽然赚了些钱,生活也得到了改善,但出于对陶瓷艺术的挚爱,他割舍不开陶瓷彩绘这份很深的情愫,还是从商海中毅然走了回来,重新回归了陶瓷艺术的怀抱。于庆华的山水画是有“法”的,这也正是他的作品能立足画坛,也能立足市场的奥秘。
    于庆华山水画最大的“法”,就在于他成功地探索了山水画“勾、皴、擦、染、点”的合理运用,他能够按画面不同部位和山石的不同质感,分别采用刚柔不同的皴法去表现,使他画中的山石既有气势,又有具象,能分别出南北山水的不同地域特色。
    他还把山水画的十八种皴法归纳为“面状皴”、“线状皴”、“点状皴”三种,这是一种大胆的概括,既避免了烦琐的分类,又找到了运用好皴法的突破口,使画家能集中精力在面、线、点上下工.夫,掌握好运用面、线、点三.种因素,将其演变为既能造型也能造境、既能造境也能造意的主导语言,画好笔下的山水田园……
    于庆华还在取景上,采用了精取中景的办法找到了突破点。
    他认为画面景物太近,过于精细,不利造“势”,破坏意境。景物太远,无法“聚焦”,又不利于质的表现。因此,在画中始终精心关注于“中”景的充分体现。在此方法下,山之威镇八方,水之婀娜多姿,即可尽收眼底,一览无遗了。
  于庆华饱读唐诗、宋词、元曲。
  在我同他的交谈当中,不少的篇章他都能脱口而出,而他在瓷器上的山水画作品,则几乎件件有诗,可谓典型的诗画配。
  在评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答辩时,他画了一件400件花瓶,当场就题上沈芦默的一首诗:“碧岫一弯水一渠,荆扉竹屋好幽居。松风谡谡送清响,明月小桥人钓鱼。”还有一块50*50的方板,也题上了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的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我问他,为什么有这种即兴诗画配的能力。他说,艺术各门类之间,不是相互阻隔,而是彼此徊通,互徊补益的。文学艺术与绘画艺术的关系密切,多读古典诗词,不仅能改变人的气质,如大家听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更可升华绘画的艺术品味。
  事实也是如此。
 在于庆华的山水瓷画之中,已初步洗去了匠气,颇有点唐代王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文人气质和韵味。
  于庆华在工作之余还苦练书法,临了大量的书法名贴。
  《中国书法大成》是一部以墨迹为主的大型书法作品集,收有王义之、怀素、王铎、米芾等十二位最著名书法家的墨宝。于庆华把这部书法工具书买来之后,对各位书法大家的作品都学习过,临摹过,但他特别喜欢楷书和隶书,并且融会贯通,自己练出了一种楷隶结合的书法,运用到瓷画的题款上去,目前虽说不是那么成熟,但毕竟是他自己的东西,也弥足珍贵。
  如今,于庆华在景德镇瓷坛,可以说是一位集诗、书,画为一体的不可多得的陶瓷艺术家。
  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家很少不被庸碌滋扰,被传统折磨。
  于庆华出于对宁静淡泊的“古意”山水境界的神往,又因为他对宋词元曲平和散淡风格的偏爱,他没有受到定势思维的桎梏而裹足,对传统的粉彩山水,也产生了一种求新求变的愿望。
  在他近些年的部分作品中,他正在进行一种粉彩山水与新彩山水结合的试验。
  他先用珠明料画底色,然后用自己研制的独特新彩颜料着色,最后还要用雪白罩色,使画出的山水既有粉彩的富丽,厚实、细腻,富有质感,又有新彩的鲜艳、飘逸和灵动。更有利于像国画那样表现出山水瓷画山水空朦,清新俊逸的风格。
    试看于庆华的某些新粉结合的山水瓷画,总觉得有一股超然于世俗之外的静气.其笔墨,似淡实浓,苍拙而滋润,即便极散逸萧疏的画面,也透着明媚和清华,而绝无常见的板滞,堆积,或单薄,清简的缺点。
  于庆华的内心一半应该是开放的,用于吸收各种艺术信息和已具特色的各艺术流派的主流思想和技法,为自己昕用。而另一半则是“封闭保留”的,对外来信息并不是一切照单全收,他有自己的艺术主见和独立思考。
    于庆华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巧妙而又不断地开启和关闭着内心的这两扇不同的窗户。从开启中得到体会,将体会纳入另一半之中,组合消化,充实提升。这种量能的不断积累,势必产生他画风上的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于庆华 粉彩山水动物四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