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李兵, 1959年出生于景德镇,198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陶瓷设计专业,先后在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和景德镇陶瓷学院从事陶瓷设计和教学工作。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设计艺术委员会理事。作品获得全国及省、市展金、银奖和一、二、三等奖多项。并与父亲李雨苍(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毛瓷“7501”造型原创设计者)合作编著了《日用陶瓷造型设计》和《宋代陶瓷纹饰精粹绘录》等陶瓷专业书籍。
擅画之人大多不擅言辞,李兵亦是如此,但他却用设计形式美的语言创造出了众多生动形象的陶瓷精品。
李兵的父亲是为“7501”毛瓷设计造型的李雨苍,李兵从小就在父亲工作的原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生活、学习。王锡良、戴荣华、张松茂等一众大师也对他指点有加。终日耳闻目睹大师的作品,为以后的创作奠定了意识、理论上粗浅的基础。
李雨苍与李兵不仅是父子,还是师徒,两人还共同出版过多本陶瓷专著,2004年出版的《宋代陶瓷纹饰精粹绘录》是我在他书桌前翻看到的其中一本,书中深入细致地介绍了纹饰的分类与装饰方法、技术成就、艺术规律、纹饰处理。这本书上的纹饰全是参照实物手绘而成,以图说话,以文释图,成为一部实实在在、生动形象的宋瓷纹饰史。由此,李兵的功力可见一斑。
李雨苍是一位从事陶瓷造型设计和陶瓷装饰美术设计及理论研究40余年的老艺术家,陶瓷设计理论方面可谓大家。受其影响,李兵在陶瓷创作中加入了许多设计感极强的元素,把陶瓷的载体变为设计空间,不拘一格,尽情挥洒。松、鹤、马、云是李兵作品中的常客,盘根错节的苍松与展翅飞翔的仙鹤踞于瓷瓶底部,松树虚实对比、鹤形生而不板。
已过知天命的年纪,李兵丝毫没有倦怠,仍在每天坚持创作、创新,从十年前的小写意青花的随心所欲,到今天成熟的细腻青花综合装饰,他坚持的始终是在陶瓷装饰上不断变化着的设计形式美——对比、平衡、节奏、韵律的运用。尤其是20世纪初在包豪斯学院时期得到确立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等装饰理论,李兵早已娴熟,在他的陶瓷作品上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许多器形、纹饰优美的彩陶,反映出人类早期的设计理念,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历经千年风霜,今天看来依然具有非凡的魅力。艺术家詹明荣在其《谈陶瓷装饰艺术的形式美》一文中指出:“在大汶口文化彩陶钵、孙家寨舞蹈彩陶钵上绘制的黑红几何抽象纹饰和人物舞蹈连续图案纹,都体现了将造型元素按照美的原则、360°设计的立体构成精神和形式美法则。元青花不仅开启了彩绘新纪元的大门,而且在各种纹饰如云龙纹、缠枝纹、人物纹的创造和运用上,变化万千且能均衡统一和谐。明清官窑瓷器的优雅、精湛和高贵,无论在造型设计,还是在图案、色彩装饰上都达到古代陶瓷艺术形式美的高峰。”
设计之于陶瓷彩绘构图的作用虽极其重要,但能掌握且运用得当的艺术家却在少数。李兵家学渊源让他得天独厚地整合设计与陶瓷形式美,把青花、颜色釉、粉彩等彩绘手法运用自如。
李兵每次创作陶瓷作品时,都会从设计的角度出发,以充满设计性的理念营造出瓷上画面的美感。《花开富贵》中的牡丹花瓣,层层叠叠中展现出作者赋予的层次感和律动美;《和鸣》中盘于瓶底的松树,看似一团,实则有虚有实,那松树躯干犹如舞者的身姿曲线,充满节奏感,大面积的留白让构图主次分明。以青花作水墨,吸收国画和传统民间青花的双重养分,古今结合,把古法水墨肌理与现代设计形式美法融于一炉,注重瓷绘的装饰性,敢于放开,创作出不以写实为目的的陶瓷作品。无论是装饰、布局,还是线条、色调都给人以赏心悦目、意韵无穷之感。李兵之瓷绘能达到如此高度,不仅具备陶瓷自身特有的材质美,更是因为它是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创作出来的。
专为2014马年设计创作的雕塑与瓷绘有不少已制作完成,在李兵的工作室,一匹踏燕而起的精壮骏马正经他手细琢,健硕的躯干、线条与块面的鬃毛,设计感十足的身材比例都在告诉我们,这不是一匹写实的马,而是驰骋于李兵无边思想中的马。
或许这种马也可以以青花的形式奔于瓷上,或写意或工兼写,扬鬃奋蹄、如雾如风,都是即将绽放在马年的李兵的肆意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