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文章:《走向艺术之源的陶艺家》
艺术的功能之一,是歌颂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如果能够将艺术作品与自然结合在一起,应是艺术返璞归真的最美妙境界的具体表现。大自然蕴涵着鲜活的生命。陶艺家通过对世间万物的感觉、感动,用感情倾注于粘土之中,赋予其丰富而动人的生命形态。大自然的一石一草一木皆有情,地球就因土与火的熔化而诞生,那些风化残存的山体色质、肌质、形态不正是陶艺家追逐的本源。
张苏波教授就是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朝着陶艺的本源迈进。他也曾有过困惑和彷徨,也曾对自己的陶艺信念动摇过,但随着探索的深入,他越来越坚信,陶艺作为艺术,应该走向艺术的本源,那就是自然。对大自然、对生活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观察、理解,去发现美的物象,表达美的情怀。
他喜好自然界,对自然界的情感与农民是不同的。农民从自然界中获得生存资料,他们感恩自然。而艺术家在自然中寄托情感,他们在精神上回归自然。自然界是艺术家灵感的源泉,许多人模仿自然物的外在形式进行艺术创作。张苏波并不仅仅将自然作为艺术创作模仿的对象,而是探究自然更为本质内在的东西,那就是自然界所蕴涵的自然而然的情态和生命气息。然所谓艺术再现自然之说,严格意义上讲只是艺术家在摹写中,理想和现实的契合,即情绪心态与自然之景物同在一交点上罢了。自然所谓美乃是依靠艺术家之思想观念得之实现的。诸如,自然美通过艺术可表现为美,而自然丑通过艺术表现也可为美。自然乃自生之物,自然之成就是自然;艺术是创造之物。此外、艺术之成就在于艺术创作者观念、技巧、思想和情感的综合体。只是自然之摹写,甚至连自然的原样都不如了。即便是模仿自然,也只是技术摹仿,而非艺术摹仿自然。自然有它自己的情态和生机,是自然的艺术与艺术的自然契合。虽然物质性的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它们的情态永留人间。我们在科技的道路上一直向前,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了越来越快捷舒适的生活,但我们的精神却越来越混乱和迷茫。所以当我们的物质欲望满足之后,却发现我们的精神无所归依。自然就担当起这一重任,自然是永恒的,它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家园。陶艺家们向我们所揭示的恰好就是自然的这一特性,通过他们的陶艺作品,我们的精神需要得以满足,得以回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