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典》:在陶瓷艺术当代山水画界,您以一种新画种、新语言、新境界对景德镇陶瓷山水画进行了突破和创新。您也由此成为景德镇山水瓷画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家。您是如何看待自己作品的?
李林洪:单就美术界而言,多元化使这个领域显现繁荣的态势,然而要想让自己在艺术上立于不败之地,并使自己的风格独树一帜,需要艺术家长期艰苦卓绝的探索。我希望我的陶瓷板画区别于工艺美术陶瓷或其他的绘画形式,成为一种独特的纯粹的艺术形式。我的作品既有油画色彩的浑厚、水彩画的灵动、版画的黑白对比,还融入雕塑的凝固和厚重感。
《瓷典》:您是如何通过陶瓷材质的特殊运用,来创作您的作品并表现独特的艺术形式的呢?
李林洪:艺术家的一个重要素质是发掘和运用材质的无限创造力。我注重陶瓷材料和陶瓷彩绘特质,并充分调动和控制烧造过程的变化,使得陶瓷板画面目焕然一新。
艺术家要创造自己的风格,必须要研究材质。材质因其质地、硬度、色泽的不同,给人的触觉、视觉、温度感和重量感是不同的。我特别强调陶瓷材料的客观实在性,利用陶瓷釉面的光滑,改变单一的陶瓷颜色溶剂,油和水兼用,利用油、水互相排斥又制造出溶剂互相渗透,造成斑驳的痕迹,反复画、反复烧制等手段,从材料工艺中升发出精神,又从精神上还原为“迹”。作品中的点、划及各种肌理,我称为“迹”。迹是物,是心物,化一而抱天道的物。打动观众的不仅仅是造型或色彩,其实包括材料也是如此。
《瓷典》:在您的作品中,多以山水为创作母题,但在视觉结构上,您笔下的画作显示了强烈的个性面貌,您是如何以个性的力量撑起画面饱满结构和视觉力度的?
李林洪:艺术家在创作时,更应该强调作画时的自由生发,不断寻找自己要表现的东西,调整造型与色彩、点、线、面以及肌理在构图中的作用,使绘画越来越接近自己的心境。笔触离开形的束缚,显得松动自如,随意生发,这样会激发心灵沉思中的意象和空间,能以想象自由出入其中,‘领悟到一种慧点的隐喻,自然绘画语素与自己的本性有一种强烈的契合,保持这种智慧游戏对画面处理的快感。从朦胧背景中透出斑驳痕迹与肌理,给人以特殊的视觉刺激。我不光是画一个景,而是一种情感,情感的表现和流露。我画的山山水水都是宏观的,没有房子、树或者人之类的,我观察的是山水内在的质,不是看表面。如果你看的是表面,内在的东西就少。因为那是我心中的山水,那是山的精神和我精神的一种融合。
《瓷典》:目前景德镇的艺术陶瓷呈现出空前繁荣景象,大量外来艺术家进驻景德镇生活或艺术创作,您对此现象有什么看法?
李林洪:在景德镇这方开放的艺术天地里,外埠艺术家和本土艺术家精诚合作,扬长避短,互相学习。外来艺术家对推动景德镇的原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景德镇的年轻艺术家和没有原创的艺术家是个挑战。外地艺术家把他们的纯艺术和陶瓷工艺相结合,创作出了一批批精美的陶瓷力作,促进了景德镇本土陶瓷艺术和外地书画艺术的珠联璧合,从而把“土与火”艺术推向更完美的境界。
《瓷典》:目前景德镇的艺术瓷创作进入一个最繁荣昌盛的时代,但也存在艺术创作上的许多问题,您对艺术创造走入当今社会经济的现象,是如何评价的?
李林洪:我一直坚持陶瓷艺术不应该完全走入经济,艺术家一心想着钱,想着订单卖了多少钱,他创作的作品离艺术就越来越远了。我从来不接受订购作品,艺术家从来有自己的语言艺术、自己的创作理念,受订购之限制就是艺术受人以柄,他还怎么去达到自己的艺术创作形式?特别是我们这些在艺术系为人师表的艺术家,每天面对学生,老师抄袭临摹别人的东西,会被学生轰下台的。
终我一生,我只追求我理想中的纯艺术,不允许自己去临摹、拼凑,没有创新的东西,即便现在他的作品躁动一时,但在时光的漏沙里,他会成为芸芸众生化成尘埃,会遭到历史的抛弃。而有创新意识的个性艺术家,终会在历史的艺术天空中闪亮。
责任编辑:程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