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了了亭 资讯《瓷器》杂志社 张钧和 :李斌是个艺术家,也是在美术理论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天性与理性让他的艺术之路走得不同寻常。在掌握了珐琅彩的材质特点与规律后,一个大胆的艺术构想逐渐在他的脑海里成熟——颠覆,颠覆,只有颠覆才会有奇迹与新生。复活了珐琅彩瓷只是先人成就的影子,颠覆珐琅彩瓷才能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与意义。
对珐琅彩瓷颇有鉴赏能力的人,都知道珐琅彩瓷的绘画是其精华所在。珐琅彩瓷是清三代盛世的绝品,其胎、彩和造型终究逃不过同时期其他彩瓷的影子,而绘画却有他独特特一面。然而受当时的审美和原材料的局限,其绘画内容多为缠枝牡丹、缠枝西蕃莲、缠枝秋葵,也有山水和花鸟,但在构图上是些规矩图案,富丽、繁缛、纤细,缺乏了些少许生气。李斌坚定地认为,珐琅彩瓷绘画可以表现得更丰富些,珐琅彩只是颜料,仅此而已!
去其繁缛,让珐琅彩瓷来得更时代、更厚重。李斌要用珐琅彩来表现更恢宏的主题——中华文明。
据史料记载,“中华”一词,源远流长,寓意颇深。追溯起来,它是公元300年魏晋时期钟信“天人合一”观念的哲人从“中国”和“华夏”两个名称中各取一字复合而成的。“中”侧重自然(天),寓意天下之中;“华”侧重民族(人),寓意为华夏族群(汉族的前身)。因此,“中华”是一个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伟大实体,寓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美好心愿。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
如何用画面来表现这宏大而又抽象的主题呢?艺术家的天性与学者的理性在这里交融了,李斌长达几十年的艺术素养累积沉淀与其对中国文化的研究理解在这一刻厚积薄发了,他把落脚点放在了孕育中华文明的水脉和中华人类迁徙的线路上,“雪域文明孕育了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写下这句话也就写下了中国人的迁徙走向”李斌说。雪域、黄河、长江,一个个鲜活而充满律动的画面在李斌的脑海里幻化,这是他寻梦高原、追溯江河源,遍足华夏大地写生采风的结晶。2010年,他以珐琅彩为绘画原料,采用大写意的手法,创作出大气淋漓的珐琅彩瓷系列作品《气韵中华》。
《气韵中华》由“雪域文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三部分组成,雪域凄美、安静与洁白。“黄河文明”则以黑褐色为主色调,大气与壮美、喧嚣与凝固、节奏与韵律,使得这一组作品悲壮而雄浑。到了“长江文明”,李斌则用绿色为主色调,表现出长江的丰润和秀美,仿佛让观者感觉到空气中都弥漫着湿漉漉的灵气。
《气韵中华》系列作品的成功创作,是李斌颠覆珐琅彩瓷传统表现形式的开山之作,更是他思想与心灵的一次喷薄,历史需要记住的是,是他第一个使珐琅彩瓷艺术表现形式进入了一个多元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