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陆涛,1962年生,江西丰城人,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陆涛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大美术系,后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清华美术学院进修。曾先后供职于景德镇陶瓷馆、红旗瓷厂和省陶研所。
其祖父陆云山,其父陆如是景德镇著名陶瓷艺术家,陆涛是陆氏“陶瓷世家”第三代传人。陆涛出身艺术名门,继承和弘扬了陆家艺术风韵,作品装饰手法灵巧多变,形象生动,色泽艳丽,博采众家艺术之精华,成果斐然。
作品多次参加美国、英国、日本、瑞士、印尼等国家重点展示会,并获得大奖,被国内外艺术馆和收藏家收藏。
《瓷器》记者 程丽芳 了了亭特约
《瓷器》:陆教授您好,很高兴您今天接受我们的专访。您平时接受媒体采访的次数好像很少,并不经常在媒体上露面,是刻意保持低调吗?
陆涛:呵呵,也可以这么说吧。我本身的性格决定了我不喜欢高调行事,这和我从小的家教有很大关系。
作为名门之后,又是家中的长子——我有一个姐姐两个弟弟,我父亲对我的教育一直都很严格,说句实在的,这就养成了我现在中规中矩的性格,中规中矩做人,中规中矩做事,谨慎处世。
《瓷器》:那会不会觉得父亲的教育束缚了自己个性的成长?您自己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陆涛:我从小就很怕我父亲,他老人家在家里是很有威信的,这些年随着年龄的变化,双方的交流啊沟通啊,情况好了很多,我父亲对我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在他们那个时代是比较普遍的,也是环境造成的。
说起这个,我想起好玩的一件事,小时候自己对画画就比较感兴趣,没事的时候,坐在那儿,常常就有意无意地用手指在大腿上比划着玩,结果家人就批评我,也不知道我在干什么,说你那手在乱动什么。我也不敢吭声。
《瓷器》:尽管父亲对您管教很严,但是对您在绘画方面的学习和成长,帮助一定是很大的?
陆涛:那是。父亲是我的启蒙老师,他的言传身教让我受益一生,尤其是他对待陶瓷艺术的态度影响我至今。无论什么时候,任何一件作品,任何一个画面,我都认真对待,不敷衍别人,不欺负别人是外行,老实说,这样做也得到了回报。
《瓷器》:名门之后压力大吗?
陆涛:感觉压力很大。我现在努力做的首先是传承衣钵,不辱家门。作为名门之后,人家对你的要求自然而然就高了,有个参照摆在那儿,人家就会拿你和你父亲作对比。你画得好做得好那都是应该的。
《瓷器》:您家的青花色泽特别浓艳,是不是有些独特的配方?
陆涛:有。
《瓷器》:您最早有关绘画的锻炼和经历是什么?
陆涛:应该是画黑板报。小学到中学,班上的黑板报啊,还有学习的黑板报好多都是我负责。后来为了参加高考,自己和几位同学朋友专门学过一段时间的素描、色彩。
《瓷器》:听说,您调到高专之前,在陶瓷馆、红旗瓷厂和省陶研所都呆过,不同时期的不同工作经历,回忆起来肯定也是不一样的感触。
陆涛:1977年我进入景德镇陶瓷馆工作,当时我只有15岁。在陶瓷馆呆的时间非常短,就是一年左右,在那里主要是和几个同龄人一起学徒,画画,临帖,打下了一些美术基础。
1978年调到红旗瓷厂,同年考上了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成为首届艺术系学生。在职大的3年,对陶瓷进行了系统学习,包括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那时候学习氛围好啊,大家激情很高,非常努力,获得这样的学习机会也是很不容易的。
1981年,大学毕业后回到红旗瓷厂,我主要从事日用瓷的花纸设计,我记得在首届景德镇百花奖评选上获得了三个奖,印象比较深,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还有后来我设计的“郁金香”图案被北京和平宾馆采用了,是当时单位上比较轰动的一件事,也为厂里创造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1990年,我调至省陶研所上班,和瓷厂里不一样,省所的工作就是鼓励大家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不断大胆创新,推出个人的作品,环境条件非常宽松,艺术氛围浓厚。应该说,在省所的几年间,是我人生学习积淀、飞跃提升的阶段。
在省所,我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新材料、新工艺,尝试创作了许多新颖独特、具有强烈形式美感的作品。同时,省所作为对外交流活动的窗口,我也有大量的机会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国画家、艺术家,在相互沟通交流中增长了不少见识。
也可能是年龄关系,那时候思维活跃,喜欢不断尝试新生事物,喜欢标新立异,喜欢反传统,喜欢追求工艺手段的变化,以达到自己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当然,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不同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我不是说我要否认那个阶段,那个阶段创作出来的作品也非常受欢迎,也是我自己主动积极去表达去追寻的东西,民间青花、釉下五彩、颜色釉、综合装饰什么都玩。但是现在,慢慢地,我又回归到了传统的路线上来了。
因为什么呢,我渐渐觉得,年轻时候的那些夸张也好,艳丽也好的作品,比较流于表面,仅限感官上的欣赏,形式大于内容,难以达到深入内心的理性创作,及反映作者积累的功底和修养。
我认为,以国画为基础的传统陶瓷艺术绘画作品,更加耐看耐品,更加富有绵长隽永的韵味、意境,和持久的生命力。
《瓷器》:那是不是可以这样概括,您以自己的创作经历和轨迹总结出了传统和创新关系的深层次认识,那就是先立足传统,才能真正创新,否则只能算投机取巧,偶尔得之,非长久之计?
陆涛:可以这么说。我们现在都在谈创新,但是创新必须立足于传统,否则就没有根基,就只能流于技巧表面,靠一时的偶然的感触创新,作品难有深度也难有生命。
《瓷器》:有人说,陆氏陶瓷艺术以绘画见长。长久以来,景德镇陶瓷就有工艺性和艺术性的轻重之分,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景德镇陶瓷究竟是应该走向工艺性还是走向艺术性?
陆涛:极强的工艺性是景德镇陶瓷的特点,也是景德镇陶瓷的优势,但我还是认为,景德镇陶瓷最终应该走向艺术性。
打个很简单的比方,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水平的提升、技术的成熟和设备的更新,景德镇陶瓷的工艺性不断在进步不断在完善,但是,我们陶瓷的艺术性是不是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能超越历史的高度?有谁能说,我们现在已经超越了开一代文人画风先河的“珠山八友”?
工艺是手段、是方法、是形式,而艺术是内容,是根本,形式只是为内容服务,不应该被过分强调,被无限放大,否则就是本末倒置。
《瓷器》:以您现在的年龄,应该正是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您怎么看待、总结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
陆涛:我觉得一个艺术家,最好的年龄应该在55岁到65岁之间,我现在还差一点,呵呵,所以现在说我自己的艺术风格也早了一点点,还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风格,有也只是从父辈那里继承过来的,稍稍做了一点努力和改变,比如有些画面就是我父亲那没有的,我自己创作的。
其实我不是不可以做出其他的选择,真的要想区别我父亲,形成所谓自己的特色,也是容易的,大不了我不画梅兰竹菊,不画花鸟鱼虫,不画青花,我画别的题材,别的样式,别忘了我年轻的时候就专门搞创新的。但是我是发自心底的喜欢这些。
新的尝试我肯定会做,但暂时还没有明确一个什么时间和方向,应该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瓷器》:作为一名高校艺术系教授,应该说比较了解学生的动态和现状,对于现在从艺的年轻学生,您有些什么样的建议?
陆涛:我的建议很简单,沉下去学习。不要因为画了几天素描、色彩就以为自己是学艺术的了。立足于民族的文化特色,在学习吸收西方艺术文化时保持谨慎的态度,不能盲目一味地迷信,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深入学习本国本土的优秀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