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启先的陶瓷美术工作室,就位于景德镇市莲社北路的陶瓷大世界内,莲社路被称为“没有围墙的现当代陶瓷艺术博物馆”,众多陶艺界名家及知名艺术品经营机构纷纷在此设点。
任何有幸鉴赏过邱启先陶艺作品的艺术品爱好者,都会惊讶于其陶瓷艺术创作之“博”:其艺术风格博采众家之长,扎实的西画基础与深厚的中国画功力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邱氏绘画特色;创作题材更称得上这个“博”字,山水花鸟、亭台楼阁、风景人物无所不包:艺术理论与学术修养方面也担当得起“广博”二字,对于中国历代著名画家的艺术特色皆可娓娓道来。
如果你深究邱启先的艺术经历,应该会感到更加惊异,这位自幼习画、浸淫其中达五十余载的老人,竟然是2007年方才离开位于南昌的家,来到景德镇一心一意地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凭借令人信服的绘画实力,邱启先于2009年被评为第五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屈指算来不过两年多光景,他便已在陶艺界奠定其坚实地位。
欣赏丘B启先的作品,你就能发现他追求创新与严谨并存的艺术态度,就以他数次创作的两幅同一题材瓷板画作品《滕王阁》为例,虽然刻画的都是千古名楼滕王阁,可两幅画的艺术表现手法、色彩处理、工艺手段都有所改变,给予赏画者完全不同的艺术感受。
第一幅《滕王阁》瓷板画以写实的手法,将这座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南方唯一的一座皇家建筑原汁原味地展现在公众面前,其画面雄伟壮丽,令人叹为观止。与前一幅作品相比,后一幅则无论是在颜色与构图都发生很大变化,使用了更多陶瓷工艺表现手法,经过艺术化处理的琉璃瓦真实感更为强烈。
为将作品营造出特殊的意境,邱启先在创作第二幅《滕王阁》瓷板画时,对画面作颇为大胆的艺术处理,让观画者不由想起王勃在《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所吟诵的“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千古名句。
说起邱启先与瓷结缘,就不能不谈到他对陶瓷艺术看法的改变,这位坚持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独自前行的画者,对景德镇陶瓷艺术一度持保留态度。他早年在看过许多陶瓷工艺品后,认为它们缺乏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作品缺乏自己的思想,匠气过重,与艺术二字关联不大。后在机缘巧合下,邱启先也尝试着在陶瓷上从事绘画创作,这才发现这一领域的博大与神秘。
在创作实践中,邱启先感触最深的就是发现了陶瓷艺术的内在美,诸多工艺手段足以让艺术家的构思及创意得以实现,而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常让艺术家的心情在惶恐、挫败、狂喜之间游走。这与宣纸绘画截然不同,艺术家可以通过对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在创作国画时一改此前所犯的错误,从而让自己的绘画作品愈加精妙,而陶瓷绘画由于受原料、工艺、烧成等诸多外来因素影响,艺术家想要得到尽可能完美的作品,还有点听天由命的意味。
让人敬佩的是,尽管邱启先在多年前就已是江西较有名望的国画家,但画家在近几年陶瓷艺术的耕耘中,却完全沉迷在陶瓷美术的创作里,陶醉于其中而不可自拔。这位艺术界的常青藤改变了自己的艺术奋斗方向,决心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奋战在陶瓷美术创作上。
为了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陶瓷艺术创作道路,前几年的邱启先在创作时凭借其绘画题材广泛的优势,花鸟山水人物、工笔写意、釉上釉下并举;既在瓷瓶上画,也在瓷板上笔走龙蛇。与许多陶瓷艺术家热衷于将古画复制到陶瓷上的做法不同,邱启先不愿意临摹前人的作品,走的完全是自己的独立创作之路,并尽力挖掘重大或具有内涵的题材进行创作,受到了艺术界及市场的一致赞扬好评。
由于艺术功底扎实,题材多样,艺术表现手法别具一格,业内甚至有这样的说法: “邱老师无论画什么,他的作品都能够卖出去!”
已对釉上新彩、釉下青花等诸多陶瓷艺术表现手法熟稔于心的邱启先,正跃跃欲试地向传统粉彩或高温颜色釉领域进发,试图让邱氏瓷艺再添新的风采。据知情人透露,邱启先非常有可能在明年举办陶艺类作品个人展,相信那时他会给大家带来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