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 资讯 本文刊载于 瓷都晚报: 他1993年即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的作品一件难求却甘愿埋首做研究,他为课题甚至自掏腰包跑遍全国考查,只要研究成果一出,他更将研究所用精品陶瓷悉数赠与博物馆。当我们用无比的敬意发自内心地赞他“大家风范”时,他只回答:“我这一辈子,绝不敢骄傲,谁都是我的老师。”他,就是大家关宝琮。
近日关老又在景德镇开始了短期的创作,虽然他总是来去匆匆,但他的一言一行却值得景德镇每一位陶瓷艺术工作者深思、自省。
结缘陶瓷
1935 年出生的关宝琮毕业于鲁迅艺术学院(以下简称鲁艺),在那里,他接受了7年扎实的专业学习。没想到的是,毕业以后,他却被分到了辽宁省的一个陶瓷单位。关宝琮很为难,说:“我没学过不会做呀!”当时的领导对关宝琮说:“你不会没关系,我再送你去上学怎么样?”关宝琮听到这话非常高兴,1960年,他带着工资来到了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
最初领导安排关宝琮跟着如今已故的大师王步学青花,关宝琮却觉得,自己学了这么多年的绘画了,最缺的其实是塑形等工艺知识,于是,他自告奋勇要跟着雕塑大师蔡金台学雕塑。学习之余,关宝琮又开始自学起了陶瓷历史,他每天一起来,就一头扎到图书馆里头,除了看书,他也不忘实地学习,那时候,湖 田窑等各个窑址,总有个年轻人低着头四处捡瓷片。这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学习方式,也成为了后来关宝琮做研究的基础手段。
那时候关宝琮也特别喜欢满大街买民间青花,“纯粹为了学习,那时青花不值钱,也没人收藏”,就这样,关宝琮每个月40块的工资几乎全用来买了青花,这个当年的无意之举,使得他日后在民间青花的研究上有了众多第一手的珍贵资料。
一年半后,关宝琮回到单位,当时鲁艺几次想调他回去当老师都被他拒绝了,他说:“做人不能忘恩负义啊,单位送我去学习了,我不能学好了就跑,我搞陶瓷,我不回去了。”从那以后,关宝琮自己开始车模型、翻模型,又从景德镇请去六位师傅,跟着他们学习填彩等工艺。就这样,关宝琮与陶瓷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一生,与陶瓷再也分不开。
爱做研究、爱出书的大师
关宝琮1993年即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如今在黄山、上虞等地他都有工作室,平日里浙江龙泉、景德镇也是他留下作品最多的地方,然而他最重视的却是做学问。
1968 年,关宝琮开始向辽宁省写报告,提出要搞“辽代陶瓷研究”。为什么是辽代呢?“因为在东北,辽代的契丹族是一个比较鼎盛的民族,他们‘向慕华风’,很喜欢陶瓷,从全国各地把窑工掳去给他们生产,因此辽代陶瓷基本上结合吸收了当时全国最精华的陶瓷特色,非常漂亮,就像景德镇似的。”关宝琮说。
当时的辽宁省长听取了关宝琮的报告以后,当即就给这个项目批了30万研究经费。关宝琮就用这30万起步,开始了全国的考查。因为辽代陶瓷吸收了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全国各地窑口的特色,关宝琮就全国各地跑,他先后走遍了四川的邛崃窑、河南的黄冶窑、定窑、磁州窑,景德镇就更不用说了。光是这一个研究,关宝琮竟持续了40年!在这个过程当中,1968年,关宝琮即出版了《辽瓷艺术》,这本书作为辽宁省的重点图书,当年就获得了全国重大科技工作奖,关宝琮也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艺美术工作者。
从那之后,关宝琮一发不可收拾,他研究古陶瓷,总是从科研的角度出发,科学地发现、科学地研究,现如今大部头书已出版六部,并且都是原创书,像《日 本陶瓷》、《日本陶瓷图典》、《冮官屯窑址》等书内展示的瓷器,绝大多数来自关宝琮大师自己的个人收藏,因此,他的书一经出版,总能引起“洛阳纸贵”的效应。
“我想这就是我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吧。我不但研究古陶瓷,还要研究日本陶瓷,因为收藏也好,研究也好,必须对比古今中外,这样才能吸收更多的营养,现在有一些大师或艺术家,总是固守他自己的园地,虽然他名气很大,他的瓷器价值也很高,但他已经跳不出那个位置了,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遗憾。景德镇今天之所以能发展到这种程度,能有这样的地位,就是因为它曾经以无限的包容接纳了全国各地的好东西:耀州窑的影青,定窑的半刀泥,它学谁像谁,仿官窑、仿哥窑、仿定窑,都做得非常好,创新与包容,景德镇不能丢。”关宝琮说。
“研究完了连书带东西送给国家”
在博物馆界,关宝琮大师被视为收藏家,在陶瓷界,他被视为陶艺家,在书画界,他又被视为画家,关宝琮却说:“我这个人很简单,我什么也不是。”关宝琮大师是有自己的“脾气”的:他坚持不搞个展,一定要搞,就要带上他的学生,搞师徒联展;他坚持做研究,如果国家没有立项,他自费也要搞,即使倾尽家财;他每做一次研究,出完书以后,甚至将研究过的所有精美古陶瓷、现代陶瓷悉数免费送给国家!在关宝琮出版《日本陶瓷史》及《日本陶瓷图典》两书的时候,他曾收藏了大量日本陶艺家的作品,这些作品艺术价值极高,亚运会组委会都曾借去展览,最后,关宝琮将这180多件陶瓷精品全部捐赠给了辽宁省博物馆,在出版《民间青花艺术》一书时,同样的,他又将650件民间青花藏品捐赠给了沈阳博物馆……这样的事不胜枚举,关宝琮大师说,以后他还会坚持这样做,“其实说穿了,我买的这些东西,都是来自国家,我研究完了以后,就都送还给国家,这叫完璧归赵。”关宝琮大师说,他现在还有四个研究计划:耀州窑研究、南宋官窑研究、建窑研究以及清代珐琅彩器研究,他的打算是,只要研究一做完,他就把东西送给各个窑口,“哪儿来的哪儿去。”一句“哪儿来的哪儿去”听似简单,却彰显出关宝琮大师情怀与胸襟,令我辈敬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