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上青松坡下枫,
坡上青翠坡下红。
红极一时终褪去,
还是本色四时同。
——王锡良
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 本文刊发于《瓷器》:记者 陈瑶:金秋,桂香,天高云淡,已是耄耋之年的王锡良大师悠然在家中绘制着一块小瓷板,瓷板上一棵苍松已见轮廓,遗世而立,卓尔不群,正是大师对处世的人生感悟。
一众儿孙绕膝,且多以绘瓷立世,却并不是最初老人所愿,老人的长子、长孙女等人,都曾从事其他职业,那方为老人所乐见,但,展眼间数十年白云苍狗,世情的变幻、时代的变迁,令这个被景德镇市政府评为“陶瓷世家”的家族从事陶瓷艺术的后辈越来越多,一些曾捧着“铁饭碗”的儿孙,也终究走上了艺术陶瓷的设计、创作,这是老人始料未及的。
曾经的飘向其他行业,今日的回归陶瓷艺术,家族的兴盛,恰都与这时代的脉搏紧紧相扣,唯一不变的,却是老人在40年前写下诗句中表达的精神:“坡上青松坡下枫,坡上青翠坡下红。红极一时终褪去,还是本色四时同。”如今看来,这首写在“文革”时期的诗句,实属“胆大妄为”,但其实“红极”一句,实是老人当时已声名鹊起,却不忘对自己的告诫:要如青松一般,因为红极一时终究褪去,唯有青松常绿人间。这份低调、平和,深深地影响着家族中第二代、第三代传人,令家族众人,不论是否成名成角,都依旧虚怀若谷、谦卑为怀。
(一)
王锡良大师生于1922年,幼时就常在母亲的带领下,登门造访珠山八友之一的王琦,那时王琦位于东门头的院子,被世人看作景德镇第一个由瓷画师买下的“豪宅”,在这栋豪宅里,“月圆会”的画师们题诗作画、坐而论道、切磋瓷艺,每至农历十五,还会共邀饮酒赏月,年幼的王锡良对此艳羡不已,多年后仍记忆深刻。
十三岁时,王锡良随叔叔王大凡(同为“珠山八友”之一)学艺,真正开始了陶瓷绘画艺术生涯。
多年后,经苦学、慎思、突破,王锡良之画风与叔叔王大凡迥异,终成世所公认之名家大师,但王大凡精勤自勉之诗句却已由王锡良继承发扬,成王氏家族之精神:“绘画生涯,自甘淡泊,陶人事业,首重精勤。”
(二)
王锡良大师共有子女6人,早年大师觉绘瓷甚苦,并未刻意安排子女学画,但艺术陶瓷的魅力,大师绘瓷之风采却深深的影响了子女的选择。后经过王锡良的栽培、点拨,自身几十年的精勤奋斗,子王采、王璜,女王小凤、王秋霞终成大家,其中,王采是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王秋霞是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艺术成就有目共睹,在众多陶瓷世家中,也并不多见,其中自有大师之潜移默化影响,又不禁让人感慨王氏一门英杰,人才辈出。
王锡良长子王阿清在众子女中也颇为特别,虽从未学过绘画,却在2007年开始从事陶瓷经营,其在"锦绣昌南中国瓷园"康熙街上的店面,取名"五尺园",皆因王锡良大师曾居于向阳岭,斗室有五尺小院,兄弟几人,皆长于此,因此"王尺园"成家族瓷号。从最初对陶瓷似懂非懂,到如今渐能识别陶瓷真伪,在王锡良的指点、王阿清的努力之下,"五尺园"在业内已竖起了一块响当当的牌子,王阿清更向买家做出两大承诺:一则出售瓷器绝无假货,否则假一赔百,二则所售瓷器保证一年内一定升值,如未升值,原价退还货款。如今,"五尺园"的生意越做越大,定单渐多,生意甚至扩展到国外,一些慕名者甚至在网上求助寻找五尺园瓷庄,要求订货,在北京和山西太原也已经有两家固定专营王氏家族瓷器的联营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