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生活
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 本文刊载于《瓷都美术家》:张松茂还记得童年时的景德镇红店,一边爬龙一边趴凤,又或是满街的道德养廉,瓷器被画填得满满的,无论题材还是技法都散发着陈腐的味道。从程门的浅绛彩到珠山八友和民国名家们的文人画风格,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开始发端,但仍缺乏足够的生活气息。
艺术高于生活,但源于生活,这也是张松茂对陶瓷艺术的本质理解。到部陶研所交流的中央美院教授们,教会了张松茂如何获得艺术素材,最好的方法就是走出去写生。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张松茂就开始和王锡良出外写生。王锡良和张松茂曾经合作过一套反映农村生活的陶艺作品,春种秋收的劳作场面极具生活气息,作品取材就源自两人结伴去婺源的写生。那时的条件很艰苦,出外写生基本都是步行,为了创作这套作品,他俩数次从部陶研所出发步行前往婺源写生,感悟并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民生活。田汉看到这件作品时,顿感身临其境,并即兴赋诗一首:春播归来夕阳斜,披头着意种桑麻,艺人珍重生花笔,先为农业后及他。
在张松茂的一间书房内,满满的书架上都是他数十年来的写生素材,这几十年来,他也走遍了名山大川,他画中的一草一木一松一石,都不是来自《芥子园》画谱,而是源于游历写生积累的胸有成竹。随手翻开一本张松茂游历日本的速写本,从东京的高楼大厦到京都的金阁寺,从大阪府到九州,从樱花到茶道的茶具,张松茂都在速写本中记录下来,“看到好的就攒劲画”,走到哪画到哪,俨然一介”画痴”。
现在张松茂还学会了摄影,看到美物美景,便拍下来,回来后看下照片又勾画一遍,予以掌握后又成了他的素材。正是如此对生活充满了感悟,让张松茂的陶瓷艺术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