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文跃在红与黑的探索和实践中,画风嬗变卓然。他不再深陷墨彩传统的巢臼,也不再固守纯墨彩的传统程式,而是在旁收远揽、融洽中西的基础上,致力于师古小新、积极创作出适合现代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其中墨彩的点线勾勒和粉彩体面浑融,玛瑙红山水和青花的分水互衬,人物造型和书沾风格的双臻至妙,随意性极强的色釉窑变和古雅隽水的粉墨彩的装饰,颇具“人中有我,我中有人”的新颖感,印来不少瓷坛大家、高校教授和
评论界人士一一《高士观画》
采访中文跃告诉我,一个人对艺术的追求,到了一定的阶段,往往面临着禅宗所谓“顿悟”的境界,要求自己的艺术形式宋一个“突变”。他说,齐白石老人“衰年变法”,其实那时他六十出头,但这一变法,有奠定了他后三十多年灿烂的艺术新路。所以文跃在不惑之年探求的陶瓷艺术个性的发挥和拓展,从中也经历了思变一一求变——灵变的实践过程。他的肇始之作《老子出关图》瓷板画一扫传统粉彩人物背景繁琐,装饰满闷的旧习,把一老一小两个人物置于中央,工笔勾画重彩敷色。显得千净利索,恬静爽脱。而青牛扬蹄掉尾的姿势,却是墨彩线描状写的。李文跃把两种迥然不同的彩类装饰一画,使人觉得粉彩人物神采奕奕,墨彩青牛形真神实,两者结合俱臻化境,
玛瑙红山水是在清代雍乾年间, 由景德镇御器厂依据珐琅彩彩料, 以紫金为主要着笆刑,独立彩饰的一种装饰形式。李文跃师承取父李镇生山水画的技巧,给玛瑙红山水以“单调而不单纯,色艳而不色俗”的视觉冲击力。他根据唐人诗意创作的《忆江南》瓷板画,则把玛瑙红山水与粉彩人物近景式地进行了大胆状写,把主题人物、青牛置于画面中央工笔勾画,重彩敷色而胭脂红所绘彼岸树木层次变化有序,把红与黑两种色彩表现的恰到好处,具有红黑相间、主题突出和“万红丛中一点绿”的意趣妙境。有识者认为,李文跃的玛瑙红山水与粉彩人物技法娴熟,造型准确,用笔含蓄儒稚而彩类结合机巧,体现了其作品的题材情趣和独辟蹊径的创作心态。
为此,景德镇陶瓷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秦锡麟教授评赞说:李文跃在创作实践中长期致力于墨彩描金瓷画与粉彩艺术创作研究, 以其颇具创意的创作理念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墨彩、粉彩与高温色釉综合陶瓷艺术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独具个性的艺术风格,其陶瓷作品多以唐诗宋词、历史故事为题材,尤以墨彩画著称。其艺术风格既具民族传统风韵,又有现代审美艺术气息。他在创作实践中,巧妙运用陶瓷材质,表现形式多样,技法熟练,继承传统,而不圃于传统。他的作品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把古今中西的视觉文化精髓恰到好处地融入到陶瓷作品创作之中,如他的《牧歌》系列作品, 既有中国画的线条勾描, 也有西洋画的色块晕染, 既有墨彩粉彩的细腻,也有油画的凝重。
《昭君出塞》瓷瓶将高温釉彩产生的色釉肌理效果,于块面上幻化成雾霭,形成妙趣横生的空间体积变化和气势宏阔的空间感,继而以粉彩装饰状写主题画面, 强化物象的具体细详与非控制之间的“窑变艺术”。作品粉墨彩装饰,构图疏简、立意高雅,视形置景, 随物赋色, 以洗练的笔调,笆釉的肌理营造出昭君出塞高秋空旷、群鸟飞翔的情境,从而将陶瓷艺术表现形式、色彩语汇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对此,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罗世平教授汗论说:李文跃独创的粉墨彩瓷,有粉彩装饰的粉润柔和之秀美,有墨彩瓷绘装饰的清丽典雅之意韵,有高温窑变丰富多彩之灵动。从中可以窥见其对陶瓷传统工艺以及陶瓷绘画艺术表现形式与材质的审美表现力和精髓的领悟与把握,并加以独特的创造,表现了其对陶瓷艺术创作理念的诠释。他的作品摒弃的是笔绘工艺的匠气,融聚的是文人画作的灵性:作品既有精深的造型功力,也有个性张扬的独特的艺术语汇。可谓真情内蕴,古朴造化。
李文跃历时三个月,精心创作出粉墨彩《曲阜三孔》大龙缸,缸撇口硕腹敛足,形似莲实。口筝沿及颈腹部和足部分别以影青刻划螭龙纹和莲花纹为边饰,具有庄严、缜密、庄重的民族底蕴。腹部的主饰以三孔地貌为场景,通景长卷式构图装饰,孔子的圣绩如“杏坛讲学”、“夹谷会齐”、“进修诗书”等活动穿插其间。画面运用了墨彩和粉彩的描绘手法,墨彩勾孔府孔庙的宫阁亨榭,“界画”整饬严谨,建筑隐露有序;粉彩装饰的大小人物百余人,行坐立舞,可谓形神兼备。庭院旷野处的松柏柳桃及山石河壑,极富鲜明的地域性及时令感。其笔势精细隽秀,敷色高稚俊迈,相得益彰。作品以器形之大,绘画之精,彩类间之妙,文化底蕴之深厚为当今瓷苑之罕见。
“朔风吹,寒花飞,虬松披银,苍山白盔,怀之子,闻叩扉,岁云暮至,求贤违复违?”文跃取材于《三国演义》中故事情节绘制的《三顾茅庐》瓷板画,墨彩画山渚松竹,粉彩状人物,以平远法布景构图,层次明晰,氛围大度,人物勾勒和环境渲染、色彩反差,重在把“访而不遇,返而思访”的情致刻划得入微三分。诚如景德镇著名陶瓷美术家、资深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老先生所言:“画贵灵变”,陶瓷绘画既要继承传统的精髓,也要把握陶瓷艺术的发展方向。所谓与时俱进,即是“笔墨当随时代”的旨准。文跃的瓷画多把粉彩与墨彩、人物与自然界的景物融为一体,既脱去了传统各式的羁绊,又形成了区别于古人和洋人、别人和超我的独特笔墨语言,表达其对陶瓷文化的感悟及思变一一求变一一灵变的艺术轨迹。也无怪乎年近古稀的诗人于淑英观后赋诗赞道:“谁把隆中山色描?万千气象十分娇:苍松雪沃银屏立,绿柱冰帘玉剑摇,蜀相古来侔管乐,大师此际展风骚,辛劳墨里陶人笔,三顾茅庐事更昭。”
2001年李文跃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6年被教育部聘任为教育部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 7年又再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殊荣。李文跃说,他在致力于专业教学创作的同时,还特别注重专业理论方面的探索与研究, 出版有: 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出版图书《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教育部重点推荐教材《图案装饰基础》与《景德镇陶瓷艺术》、《李文跃陶瓷艺术作品集》等专著、教材多种。他的论文《景德镇窑火与徽州文化》、《粉彩艺术欣赏》等受到了同行广泛关注。
应该说,己过不惑之年的李文跃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他的作品多次选送到北京、 日本、美国、香港等地展出,如《紫气东来》入选国务院在北京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成就成果展,《唐人诗意图》瓷板画、《九老观画》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并曾多次应邀赴新加坡、香港等地举办了个人艺术作品展,新加坡国家;电视台、《新明日报》、《联合早报》、香港《太阳报》等均以大篇幅介绍其作品,在海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央电视台、日本NHK电视台多次专题介绍李文跃陶瓷艺术。2 0 0 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联、人民画报联合授予其“世界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新化社将其姓名与艺术业绩作为陶瓷艺术家卓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人物载入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2 0 0 0年鉴》。
据说司汤达化了三年时间写成名著《红与黑》,而李文跃费时三十多年,诠释了“红与黑新说”。虽然艺术的载体和表达的形式不同,材质有异,但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倔强的信念。我佩服文跃的创新理念,佩服他的技术造诣,但更佩服他“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的坦荡胸襟,人们在评鉴他的作品同时,不也应对照反省一番,有所启迪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