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瓷器款识 | 藏品鉴证实录 | 影视中心 | 景德镇陶瓷拍卖指数 | 瓷业纪实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艺术家电话黄页 | 网站导航 | 购买名作请进入了了亭名瓷精品商城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淘宝店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 大师、教授 >> 大师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图文]数码时代-瓷画像存亡成悬念         ★★★ 【字体:
数码时代-瓷画像存亡成悬念

作者:黄良军   文章出处:瓷器   更新时间:2008-10-19 19:11:04 
 

 

数码时代-瓷画像存亡成悬念
    虽然发源于景德镇的瓷画像,在流人南昌后被列入了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它的未来并不容乐观
文/本刊特约撰稿黄良军 图/方晨
  知天命的王跃林,一直是个瓷画像艺术的守望者。
  南昌北京东路上的江西省工艺美术馆,偌大一层楼里的狭小工作室,从早上8点到傍晚5点,王跃林每天孤单一人坚持在陶瓷上绘人物肖像,·业内优雅地称为“瓷画像”,俗称“瓷像”。30年的追求路上,这个传承了邓碧珊、吴月山、杨厚兴、冯杰等瓷板画先辈技艺的第五代传人王跃林感叹,第六代后继无人。
    古赣江、鄱阳湖水域的发达,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繁荣,诞生了浓郁赣文化特色的瓷板画年轻艺术,经景德镇流传至南昌的瓷画像,已经由南昌市申请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他们都没有忘记,甚至更加怀念瓷画像的创始人——珠山八友之首王琦的老师邓碧珊先生。
    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王跃林讲述南昌瓷画像溯源及第六代传人的未来。清廷皇宫艺术
    康熙末年,一个27岁的意大利青年郎世宁(原名GiuseppeCas-tiglione)像那时的欧洲知识分子一样,对中国的文化充满向往,他远度重洋从米兰来到北京。
    身为天主教耶稣会修道士的他一心想在中国传教,可康熙对他说:“西方的教义违反中国正统思想,你怎能老是关怀你尚未进入的未来世界而漠视现实的世界?其实万物是各得其时的。”于是,他被禁止传教而被请进了王府井天主堂,每天穿过东华门附近的寓昕,准时向宫门禁卫报到步行进宫绘画,成为宫廷画家。
    他在中国51年时间,直至逝世,宫封三晶,深受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重用,向中国的宫廷画家斑达里沙、八十、孙威凤、王跤,葛曙和永泰等人传授欧洲的油画技艺。从此,纯属欧洲绘画品种的油画,在清朝的宫廷内也开始流行。
    郎世宁的画以人物、乌兽最著名,名作《百骏图》横幅至今收藏在江西省博物馆内,他的画法以西洋写实风格和透视法驰名一时。
    雍正时期的学者、大名鼎鼎的总督年羹尧的哥哥年希尧,写过中国最旱介绍透视法的著作《视学》,文中就曾提到该书是和朗学土多次交谈、探讨才写成。里面附有很多介绍欧洲透视法的木刻图,可以说郎世宁对于引进当时国人大多接受不了的阴影透视法,起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他也接纳中国传统写真人技法,让人脸尽量接受正面光,避免侧面光:同时在人物的鼻翼两侧、鼻子、脖子下,稍稍加重,这样五宫就更清晰、立体。
    在没有照帼机的年代,朗世宁用他的画笔记录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如他的传世佳作《乾隆皇帝甲胄图》则已经很接近今天的瓷上肖像画。
    明、清两朝的宫窑厂均浸在景德镇,景德镇于是集中了一大批能工巧匠,专门生产皇室用瓷,其质精良,居全国之冠。著名的“古月轩”瓷的白胎,亦是宫窑听烧制,再运入宫中,由北京造办处辖下的一个宫中作坊绘画珐琅彩纹饰,再由专门的红炉烧成。最早的“古月轩”瓷出现在康熙年间,郎世宁为“古月轩”瓷作画稿,当始于那个时期。    其实,在瓷器上艺术是由陶器演变而来的,仰韶文化彩陶即证明史前人类就已懂得绘画图案纹饰于陶器上了,这本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自元代以后,中国的制瓷工业陆续集中在江西景德镇,景德镇的陶瓷艺人将钴料在釉下绘出图案成为青花瓷,一时风行海内外,清代以后差不多任何颜色部可以烧出来,瓷器装饰与绘画变得更为密切,画家可以在瓷器上绘任何图画而不再受色釉的局限。
    一批文人画家开始介入绘瓷艺术,他们以中国传统绘画入瓷,把瓷胎当画纸,作画题字,与水墨画无异形成了一种新的文人派画风。其中以王少维、金晶卿、程门三人为代表,他们是景德镇文人派绘瓷法的先驱。
    大约在光绪年间,自德国、日本等输入的“洋彩”开始在景德镇盛行。这种颜料色彩纯正鲜艳,最可取的是绘画程序比较简单,表现力极强,可以任意画出浓淡层次。正是有了这种洋彩,瓷上肖像画才开始萌芽。其中汪晓棠和潘匈宇最为著名,他们的艺术成就影响了当时整个景德镇的瓷画风格,并在民国二十年前后成为景德镇瓷器彩绘的主流。
    公元1911年,清帝逊位,官窑停办。一大批技艺高超的瓷业工匠和彩绘艺人流落民间,另谋出路,景德镇的民窑也因之获益最大,它的产品不再受宫廷的支配,设计可以自由发挥。
    民国初年美术瓷和仿古瓷均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不少署名“郎世宁”款的美术瓷出现在民间,这些瓷器绝大多数都是由绘瓷画家依照郎世宁的笔法,绘出自创的画样来,其画题大部分是“西洋仕女图”、“八骏图”之类。当时瓷器画面上人物的脸部已经有了简单的素描关系,对传神画家的肖像画无疑有了很大的影响。
    皇宫艺术已经流传到了民间。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瓷画像存亡成悬念-国家文化遗
    瓷画像存亡成悬念-珠山八友创
    第四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王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