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它不仅与中国绘画同源,相辅相成,而且也是中国哲学、东方文化、华夏民族精神气质的象征。
中国书法概言之有四个特点:
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既具有实用的作用,又是一门古老的艺术。
二、“书如其人”,“书为心画”。书法是能表达书家个性,体现时代风貌的艺术。
三、它是一门简单易行十分普及的艺术活动,又是内涵深厚的高级艺术。
四、中国书法的线条及抽象形式,逐步地对西方艺术界产生影响,书法将会成为世界性的艺术。
中国书法是与文字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的。中国文字的起源,追溯起来可至距今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从西安半坡、山东大汶口等地出上的陶器上,可看到当时刻划文字,虽然画得太多,写得太少,但是已有书法的气质。即使从殷商甲骨文算起,中国书法的演变,发展也有三千年的历史。
从书体上看,它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秦刻石(小篆)、隶书、章草、今草、楷书、行书的演进,加之不同时代的书家又创造了不同风格与流派,可谓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从传世的书法作品的材料来看,有甲骨、青铜器、竹木简、布帛、陶器、瓦当、漆器、碑刻、刻帖、纸张等,说明中国的书法艺术宝库是极为丰富的。然而有不少人对书法缺乏足够的认识。简单地说,学写毛笔字不等于是书法艺术活动。学习书法对人们来说其条件是简单的,然而书法决不是简单低级的艺术。看书家作书一挥而就,一幅作品也许只需要几分钟,然而就在这数分钟创作的作品中,凝聚着书家多年的功力与心血。也是书家学养、精神、性灵的结晶。所谓“一字值千金”、“笔力千均”、“笔锋杀尽中山兔”,这些话是值得体味的。《书谱》中说:“门入其门,讵能窥其奥者”。如果将毛笔字写得大致符合法度,一般不要多长时间,然要达到艺术的境界,是一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学习书法,固然要摹拟碑帖,但不能仅仅着眼于一点一画,更重要的是,一开始就要从艺术的角度,去认识书法,理解书法。“艺术是感情的表现”,书法作为东方特有的艺术,当然也是表现情感的。而且书法不仅能流露出书家一时情绪的喜怒哀乐,同时也是其精神、气质、修养、性格、审美趣味的体现。实际上中国书法那抽象的点画线条,曲直纤回,抑扬顿挫,有节奏、有旋律,是变化万千的。线条世界的精神内核凝聚着书家的精神气质,所谓“书如其人”、“书为心画”、“风格即是人”,就是这个意思。任何书家写出的字,其体势及精神气质都不一样,即使是临摹作品也不能例外。王义之《兰亭序》流传了一千多年,多少人临摹过,即使没有落款,仍能区别出是虞世南,还是褚遂良,或是冯承素,若是八大山人,何绍基所临那就更易辨识了。
中国的文字,中国的毛笔,以及中国的纸与墨,加上中华民族的气质,数千年积淀的文化传统,共同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书法艺术。中国书法数千年演变发展,证实了书法与中国其它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哲学的微言奥义,史学的深邃精密,诗歌的一片天籁,绘画的气韵生动,武术的刚柔相济,禅家的洗心入静,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书法都能兼收并容,丰富了自身。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书法发展史也是中国文化发展史的缩影。因此,学书法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技巧问题,要不断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拓宽视野,正如古人所强调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会避免“写字匠”之讥,而真正成为艺术家。宋人对此理解得很透彻,黄山谷写过一首诗说:“世人竞学兰亭面,欲换凡骨五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干,下笔便到乌丝阑”。别人不行,为什么杨凝式(风子)行,不仅是由于他书法上的功力与悟性强,更主要的是他有广博深厚的学问为基础。故苏东坡说:“学书之道,须见识、学养、功力,三者缺一不可”(《东坡题跋》)。又说:“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
黄庭坚也持此论,他说:“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钟繇)、逸少(王羲之),只是俗人耳”。(《山谷题跋》)
另外,中国书法在当前中西文化大交流大撞击之中,以其丰富而流动的线条,抽象而玄奥的布白,为现代西方艺术家所瞩目。如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的画家波洛克、马克托贝的绘画中,就明显地吸收了中国书法的意蕴。著名的英国美术史家贡布里希认为:“中国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作用,与我们文化中的音乐形成很好的对比。……但是,所有的艺术,不管是音乐、书法、舞蹈、诗歌、绘画,还是建筑,它们都深深地扎根于具有普遍性的人类反应的共同基点上”(《艺术史与社会科学》)。作为一位西方学者,能对中国书法有如此高的认识,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只有对中国书法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才能更好掌握它。要学习好书法,应从四个方面去努力:
一、认真临帖,持之以恒。
学习书法首先要坚持实践。学习书法的初步阶段的唯一方法就是临帖,选择好优秀的碑帖,认认真真地临,切不可敷衍了事,只有如此,才能逐步地知道笔法、布白。而更重要的是要长期坚持,最好每天都能临帖,时间短一点没关系。古人云:“三天不书,手生荆棘”,最忌一曝十寒式地学习书法。开始阶段若能每天学习一至三小时,坚持二、三年,就会大有效果。而且时间长了,使临帖成为一种习惯,就会觉得其乐无穷,是种艺术享受,也有益身心。
二、了解进论,不为所囿。
学习书法当然要学习一些书法理论,它包括技法理论,美学理论,书法史论。其中技法理论对指导实践最为直接,美学理论、书法史论也需要大致了解。关于这些理论的理解,不要太钻“牛角尖”,比如初学用什么笔好,用羊毫、狼毫,还是兼毫,什么是中锋、侧锋、执笔等等,往往在一些“纯”书法理论文字上,说得玄奥,转弯抹角,然表达得又不十分清楚,况且又众说纷纭,使人无所适从。对于初学者来说,哪种理论通过实践有效果,就是好的,不要囿于某人某书之说。
三、提高鉴识扩大视野。
学习技艺必须要眼高手高,眼不高,手也不可能高。特别是书法属于视觉艺术,因此训练艺术家的眼光,是十分重要的。眼光不仅是通过读帖,提高鉴识欣赏书法的艺术水平,扩而言之,还应当增强对其它艺术,如中西方的文学、绘画、音乐、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电影、戏曲的鉴赏力。
四、加强学养,字外求功。
艺术往往是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作者的精神境界和气质修养,书法艺术也是如此。因此学习书法到了一定阶段,再想继续提高,往往不只在书法的技巧方面着力,更主要是狠下写字外的功夫。爱国大诗人陆游曾告诫过他的爱子学诗要“功夫在诗外”。推而广之,一切艺术都是这个道理,学习书法艺术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