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青花写意花鸟画的技法
了了亭 资讯 本文刊载于《陶瓷研究》: 青花写意花鸟画与中国画的写意花鸟画尽管所用的材质不同,但是绘画的技法也是大同小异的, 都讲究勾勒、 勾花点叶、 点垛、 阔笔、 泼墨(料)、 晕染,追求笔笔见笔、笔笔见料,一笔下去定乾坤, 阴阳向背、浓淡干湿、冷暖深浅,形象色彩都要与笔俱来。下笔之时要求稳、准、狠,很少更改,保持清新鲜活、干净利落、水墨淋漓的效果。这就需要扎实的笔墨功力和书法修养,而非一蹴而就的。而青花绘画,花鸟造型往往通过传统的“分水”、“淡描”及水墨技法贯之, 其中也不乏有“渗”、“破”、“化”、“湿”、“接”、“飞”、“擦”等方法。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认为,“渗”是落钴料在坯胎上,由于笔头含水料多和着笔轻,而在笔痕周围“渗”开的淡色水迹。这种淡色水迹,增加了料色的肥厚感和毛茸茸的效果,在画翎毛时常用,特别是画没骨的雏鸡、雏鸭时,其毛质感最为微妙:“破”是人工渗料的方法,有淡破浓,浓破淡。淡破浓时即一笔浓料而用淡料或茶水破之,浓破淡则是一笔淡料而用浓色破之:“化”是以水破料色:“湿”是湿画, 如画叶,在先画的淡料未干时, 趁湿用浓料勾画叶脉, 而“飞”、“擦”则是一种枯笔干料画法的两种形式。如书法行笔,速度较快时,留下较为完整的白快称之为“飞”,也叫“飞白”,而用侧锋卧笔行笔较慢,留下较均匀的沙笔白点,我们叫它“擦”,这种技法常在表现岩石或藤本干枝时采用;“接”是接笔法,在前一笔刚画还未干时趁湿时接上不同料色的另一笔,这种笔法在画树的干枝时常用。
青花写意花鸟画以各种时花候卉、时禽候鸟为主要物象的。其即“写其形影似与石似之间为意笔者。”其花卉可分花、叶、枝梗三部分。画时一般先画花后拓叶,再画枝干,最后勾叶筋点花蕊。不过在画木本花卉时,往往是先画枝干,后画花叶的。这都是要根据花卉的具体形态而定的,一般是显要部分先画。“点花如荷、葵、牡丹、芍药、芙蓉、菊花,花头虽极工细,不宜一匀叠瓣,朵朵一例,便无生动之趣。须不拘四面,疏密簇叠,参差取势,各呈花样,乃妙。写花头须要破碎玲珑,勾叶点心须要精神圆绽,便有活致。写叶之法,不在正反取巧,贵乎全图得势,发枝立干,亦同此法。勾叶点心乃是全幅之眉目,有拓叶点花平平,面钩点有法,便为改观。”笔者认为清代画论家方薰在《山静居论画》中阐述的观点,可谓是对青花写意花鸟画在绘画技法最精辟的概论。
三、青花写意花鸟画的料色
景德镇青花瓷的主要绘画材料一一氧化钴,有其特殊的性质,它虽也属瓷用的釉下矿物质的…种,呈色靓蓝,但它的视觉效果远远超出“蓝色”的作用。在青花瓷里,在整个纹饰效果中,通过它的浓淡虚实T湿等等表现,可以替代其它的色彩而给人以“栩栩如生”的印象。因为它在青花瓷里并不代表“客观真实”的光暗色彩,而主要起一种对比装饰的作用。它有用的丰要是“色度”、“面积”、以及“色相”的对比效果,而不是色相之冷暖关系,但其色感层次,氧化钴则可以达到,所以与中国画的墨相比,就有“墨分五色,钴料分五彩”的赞语。“墨分五色”称之为焦、浓、重、淡、清;“料分五彩”称之为“头浓、正浓、二浓、头淡、影淡。”笔者认为,青花写意花鸟画运用钴料的浓淡色感变化,是相互存在而变化的,有干才有湿,有浓才有淡,有白才有蓝,这实际上是指料的色度深浅变化。当然“料分五色”并不意味只限于五种色度和色相对比关系,这也仅是一种概率性的泛指罢了。
氧化钻料石青花瓷的主角,青花写意花鸟瓷画缺了钴料,那就成了“无米之炊”。因为料色“既足,没设可,不设色亦可。”在这里,青花写意常用钴料画绿色荷叶,翠绿的柱子,墨绿的松叶,以蓝代绿,“料即是色”。唐代王维说:“大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青花绘画以料代墨,以料代色,其钴料运用的目的主要在于表现物象的体积感、质感、运动感、远近感,以及气势氛围等等。钴料的用法实质上市历代陶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的经验。而青花写意花鸟画“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縴。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因此“料”之五色,即色彩之意象,意在得色彩对比节奏中的精神。
笔者绘制过不少青花作品, 且大多是写意花鸟画。我认为,青花料性的核心主要还在一个“水”字,“、然,这个水应该还是茶水,但是茶水是陈的好?还是新的好?搁多久为宜?是浓的好?还是淡的好?掺多少清水为宜?其实笔头上含水多少,蘸料多少,瓷胎的吸水性能,用笔的轻重快慢,都会使料色出现各种不同的效果。所以笔者认为,青花瓷画中的用料,实际是用水,料性与用笔、用水、用瓷胎是有密切关联的。
以上仅系笔者就青花写意花鸟画的实践活动中的肤浅体会,遂成陋文,冀求方家批评指正。